沈益萍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作文教學要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學生具備一定的修改習作的能力,也是他習作水平提高的表現。因此,在習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和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就成為我們探究的方向。從三方面闡述如何提高學生修改習作能力:興趣為首,評價鼓勵;自改為主,事半功倍;互改為激,共同進步。
關鍵詞:習作;修改;興趣;評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作文教學要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學生習作的評議和修改,也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修改習作的能力,也是他習作水平提高的表現。
而我們傳統的作文教學中,評價、修改的形式單一,過程也陳舊,缺乏培養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意識,沒有科學合理的訓練步驟和管理方法。因此,在習作教學中,要教給學生修改習作的方法,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和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興趣為首,評價鼓勵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我們的一切意圖、一切探求、一切理論都會落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從興趣入手,使學生從害怕作文修改到樂于作修改。
1.教是為了不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可見,我們應轉變作文評改是教師專利的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多向促進關系,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為主,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作文學習中。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首先要激發學生評改作文的欲望,告訴學生: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在六年級上冊的綜合性學習《輕扣詩歌的大門》中,學生從作業本上學習了一個詩歌小故事,是講王安石在寫《泊船瓜洲》這首詩時,對“綠”字的反復揣摩和錘煉,最后才選用了“綠”,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學生體會到要想寫好作品,就要進行反復揣摩、修改,從而培養學生評改作文的興趣。
3.動態激勵,榜樣先行
教學評價和教育評價一樣,它的最終目的并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的有效與否作出鑒定,劃定相應的等價,更重要的是使教學活動的價值達到最大。通過評價活動,教學成果得到不斷強化,在客觀上產生巨大的刺激、激勵作用。
我在批改學生習作時,會挖掘學生習作中的好詞、好句、好段等,加上表揚性質的符號,讓學生明白用詞用句、開頭結尾等也是很講究的。最后評定的時候,我會分標準進行打分,比如:情感90,內容85,修改90分等等,其中,就包含了對學生自主修改的肯定和評價。我還針對學生的習作和修改情況敲上“加油”、“一級棒”、“贊”等鼓勵性的圖章。這樣動態性的評定,大大激發了孩子習作修改的積極性,又提高了修改習作水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改為主,事半功倍
葉圣陶先生說過: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我們應該指導學生學會修改、學會評價,通過推敲考慮詞語錘煉、修辭的應用等,使他們樂于、善于評改自己的習作。
1.循序漸進,朗讀修改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寫完初稿后,要讓學生多讀幾遍。第一遍,把文章從頭到尾讀一遍,然后修改,主要是針對字、詞、句、標點符號的運用進行調整,理清段落。第二遍,重點在于文章的內容和中心。要看重點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確,是否需要增減;詳略是否得當,重點部分要具體描寫,該略寫的一定要簡單明了。第三遍,讀得更為深刻。看文章的寫作特點如何,結構是否嚴謹,語言是否流暢、生動,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感情流露是否真摯,不牽強。只有把這三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把自己的意思在字里行間表達得淋漓盡致,個性才得到表露,情感才得到升華。
2.示范展示,共同評議
我會綜合學生修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選擇一兩篇有代表性的、不同層次的習作,在投影上展示,示范修改。比如,在六年級的習作課上,我選擇了學生自己的習作《我是可愛的鯨魚》在投影上展示。先以“片段式”的方法,讓其他學生看完一個片段就進行評價,這時注重的是細微處字詞、語句、標點等等。根據學生的評議,我通過加點、劃線等形式對片段進行批注,然后進行整體的評議。學生都認為,整篇文章的內容合理,把鯨魚的特點、苦惱等表現得十分真實。如此讀讀議議,既分析了文章的成功之處,還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修改建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3.自評自改,有效提升
自評自改是提高學生自由習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習作訓練目的。在學生進行自改時,要指導他們在多讀幾遍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修改中,要做到有序。先修改用得不準確的字、詞、標點,再修改病句,然后檢查整篇文章的結構是否完整,最后,當然是要往生動優美的方向努力。學生在修改時,我都要求換另一種顏色的筆,用上修改符號進行修改。這樣既可以反饋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能力情況,又能對其修改的結果進行一個評價。
三、互改為激,共同進步
作文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思想、感情和經驗。所以,應采用多種形式進行作文交流與賞析,讓學生鑒賞美、品味美,嘗到作文成功喜悅的同時也培養學生自改、互改的能力。
1.合作互改,取長補短
(1)小組合作修改。習作完成后,將學生分為若干評價小組,互相交換批改。這樣,不但可以使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而且可以推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文章的鑒賞力,更可以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2)同桌交換改是比較方便又省時的方法,同桌兩人溝通方便,及時溝通可以隨時收到反饋信息。
(3)朋友之間互換改,朋友之間交流會更容易,把不同的看法和意見毫不保留地提出來,達到共同認識,被評者也容易接受,有利于情感交流,增進友誼。
2.認真閱讀,暢所欲言
在相互評改中,還要注意互相尊重。首先要認真閱讀別人的習作,認真閱讀后,學生肯定有很多話要說,比如:哪個詞用得好、哪個句子表達不準確、哪個片段不具體等,生生之間的交流最直接,只要他們能感受到的,他們有疑惑的都可以暢所欲言。然后,通過習作相互比較,培養了糾錯的能力,也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既利于讀者,又利于聽者,對于提高習作水平作用直接,效果明顯。
3.和諧互改,集思廣益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一個人的智慧有限,而集體的力量大無比。自己、別人、老師交換角色,三位一體,師生互動,共同品析。在互評中,相互溝通、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學會合作。在互議中,進行思維和智慧的碰撞,捕捉到更多的見解,發現別人的優點,指出缺點,不斷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和表達能力,文章就會越改越好。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時刻以學生為主體,重視作文的批改與評價,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寫作修改的能力,讓學生從小養成修改作文的好習慣。教無定法,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孩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陳德莊.巧用多種修改方法提升學生習作水平:淺談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