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
摘 要: 隨著中高考語文考試中作文分值與所占分值比例的提高,語文寫作教學指導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學生卻感到作文越來越難寫,寫出來的文字愈來愈枯燥干澀。原因究竟為何?一是學生缺乏生活體驗與真實情感體驗,二是缺乏必要的技巧訓練。寫作技巧與真情實感作為寫作的“術”與“核”,缺一不可,理應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佳作佳篇。
關鍵詞: 真情實感 細節描寫 主次分明 詳略得當 以小見大
真情實感是寫作的血液,是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情感從生活中來,要表達真摯動人的情感,就要學會觀察體味生活。
葉圣陶先生曾說:“要文章寫得像個樣兒,應該在拿起筆之前多做準備功夫。準備功夫不僅是寫作方面的純技術的準備,急躁是不成的,秘訣是沒有的。實際生活充實了,種種習慣養成了,寫文章就會像活水那樣自然地流淌了。”[1]
那么,怎樣使感情真摯動人呢?一是善于發現生活中蘊藏著真摯情感的實物載體,大至長江黃河,小至書簽楓葉,只要能引發情感的波瀾,就都可以之為媒,譜寫華章。二要學會抓情感的“觸發點”,找準這些觸發情感波瀾的點,運用一系列恰當的寫作手法與技巧推動情感的梯次推進與爆發,以使情感自然流露并感染讀者。
一、選擇合適的文體作文情感表達的載體
首先,要寫好真摯的感情,就必須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起碼必須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
抒情自不待言,我們可以根據文章內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描寫,特別是細膩的心理描寫,對表達感情無疑有直接的功效;適當議論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華。具體的記敘,是抒發感情的依托;抒情描寫議論若不與記敘相結合,情感的表達就會缺乏必然性。
因此,在寫作中,如果恰當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表情達意,定會使文章激情蕩漾。
其次,根據寫作主題選擇合適的寫作文體,用自己最擅長的寫作方式表達主題,也是非常重要的。記敘文是最常見、最易于掌握也最適合用來傳情達意的文體,寫作技巧運用起來更順手。
除此之外,書信體也是相對較容易表達對對方的感情。平時無法傾訴的情感、無法溝通的理解、無以言傳的深情、迫切需要的幫助與關懷,都可以書信的方式進行確切表達。
2007年湖北荊州一位考生寫的滿分作文《給媽媽的一封信》,采用便于直抒胸臆的書信體與媽媽展開了一番心靈交流,作者以誠懇、寬容的態度寫出了自己對媽媽的看法,也表達了對媽媽的真摯感情,這些都是值得借鑒的寫作方法。
二、以記敘文文體為例,具體闡述怎樣使用寫作技巧合理傳情達意
記敘文是以敘述人物的經歷或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為主的一種文體,是寫作訓練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種文體。
一般說來記敘文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結果六要素。記人時,要注意介紹人物的身世、經歷和事跡等;敘事時要突出事件發生、發展和解決的過程。
“優良的文風應具備‘三性要求,即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其中準確性是基礎和前提”[2]。因此,在寫這類記敘文時要做到:一要認真審題,弄清題干的每一個字,明確要求我們寫什么。二要精心選材,無論是司空見慣的平常事,還是別具特色的偶然事件,都必須具有典意義。三要重組材料,確定要點,分清主次,主要材料要詳寫,對次要材料要學會概括,詳略得當才能更好凸顯主題,突出重點,也突出情感的表達。四要學會推波助瀾,“文似看山不喜平”,切忌平鋪直敘。五要有真情實感,角色代入感強,將寫作者自己設身處地帶入所寫文章的情境之中,讓情感自然流露,切忌矯揉造作。在敘事過程中,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字里行間,在適當之處或議論或抒情,使主題得到升華。六要有新穎別致的開頭和結尾,注意段落的過渡和呼應,特別是要寫好每一段的首句。在第一段就抓住讀者的眼球,吸引閱讀興趣;在最后的結尾,言簡意賅、畫龍點睛的結尾升華主題之后又往往讓人意猶未盡,印象深刻。七是人稱統一、線索明確。記敘文可用“你、我、他”三種人稱,但如果題目要求你使用某種人稱,則必須遵循要求;敘事類記敘文一般按照事件發展的前后順序進行敘述。
三、詳略得當與以小見大的細節描寫是引發情感共鳴的撒手锏
事情的發生階段,往往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結果部分,往往是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它們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說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部分,略寫即可。事情的發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有點有面地敘事,“面”上的內容往往是渲染氣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點”上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詳寫。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文章中,重點突出詳寫的部分時,不能忽視略寫的部分。略寫雖是寥寥幾筆,但運用得好,可以對文章重點的突出、主題的表現起到“綠葉映襯紅花”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以小見大,在細節描寫中繪出真情。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之處,就在于父親蹣跚地努力地穿過鐵道爬上臺階為我“買橘子”的細節描寫。我們在寫作中可設置這樣的細節描寫,通過細節描寫細致入微地描繪出人物內心世界的波動變化。
作文要真正動人心弦,僅是作者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睜開自己的一雙慧眼,發現真情的載體,體悟真情的火花,還需要拿起自己的一支妙筆,巧妙地表達生活的真情,綻放真情的光芒。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3]。真情實感是文章的生命與精華所在,也是打動人心的力量源泉所在。必要的寫作技巧則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主題主旨與真情實感,更好地實現情感共鳴。
因此,學會如何恰當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與寫作技巧實現我們通過寫作傳情達意的根本目的,是在今后的語文寫作教學中必須深入思考與不斷實踐的寶貴議題,值得諸位老師與學生共同探索、進步。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張志公.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張鴻苓.語文教育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