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猛
摘 要: 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更是素質教育的需要,為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奠定基礎。教師應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法、學法,為了使中小學生對體育從無趣到有趣,由有趣到興趣盎然,教師應注意把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與形成濃厚的興趣相結合,密切觀察學生的心態,善于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步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 體育課堂教學 興趣培養
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重視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更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為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奠定基礎。教師應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法、學法,為了使中小學生對體育從無趣到有趣,由有趣到興趣盎然,教師應注意把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與形成濃厚的興趣相結合,同時要密切觀察學生心態,善于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步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結合多年教學實際,談談我在體育課中的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點滴做法和認識。
首先,激發體育需要,喚醒學生興趣。教學中興趣最重要,但與課的類型無關,那么興趣是怎樣產生的?我認為體育興趣的產生來源于需要,包括直接和間接的需要。所謂直接的體育需要是指學生被某項體育活動本身吸引而想學習或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學生如果有了這種需要,就會對某項活動產生濃厚興趣,表現出高漲的學習熱情。而間接的體育需要是指通過讓學生充分認識練習的意義,使學生對學習體育的效果感到需要。這種間接的需要并不完全是說服教育下產生的,它的產生離不開學生平時的努力,學生有了這種需要,同樣也會產生體育興趣。
在小學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我在上《快速跑》時,創設“下雨了”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活動樂趣,愉悅身心,獲得知識,提高奔跑能力。經過環境氛圍的渲染和場地安排之后,開始了活動演練:教師:“天空多么晴朗,小朋友們,快出來玩耍吧!”于是小朋友們做著各種各樣的動作,歡快地活動起來。教師:“看,陰天啦!”學生:“不怕!”教師:“刮風啦!”學生:“不怕!”教師:“下雨啦!”學生:“快跑回家!”小朋友們迅速跑到規定的“家”里。我提醒學生跑的時候要注意安全,提醒跑的動作要領,并逐漸提高要求,增加難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滲透陰、雨、雷的自然常識,遇到惡劣的雷雨天氣必須躲避,這節課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其次,認真組織教學,關注學生興趣。通過全面系統的體育教學,使學生從生理和心理上具備參與和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體育的動機和興趣。體育興趣是認識和從事體育活動的一種傾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體育產生興趣,表現出一種求知欲望。因此,體育興趣對學生學習體育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應用多種手段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小學體育教學要學會善于轉變角色差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喜歡模仿,樂于表現自我。利用這一特點,我根據課本內容,將各部分設計成動物世界。如我上一年級立定跳遠時,把開始部分整隊編成“小動物大集會”;準備活動編成“小動物大表演”;基本部分設計成“小動物學本領”;結束部分編成“小動物舞會”,等等。這些設計,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因而能充分激發他們表現的欲望。又如“貓捉老鼠”這個游戲,能更好地發展學生靈敏素質,提高學生的奔跑能力。在教學中表演“鼠”在逃竄時加上“躲、閃、竄、爬、滾”等動作,引導“貓”做猛撲、靜待等捉“鼠”動作,再加上“喵、喵”的貓叫聲,“吱、吱”的鼠叫聲,整個場面有聲、有色、有景、有情。這樣的表演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由于小學生心理特點、體型、性別、接受能力的差別,我們平時應利用這些差別,引起激烈的競爭。只要靈活運用差別,就會使體育教學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在“玩”中求學,在“學”中求樂,這樣不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達到教學目的。
最后,教學中始終要關注學生興趣點。有趣的比賽游戲,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非常喜歡游戲,是因為游戲本身具有一定的情節、形象、角色和競爭機制等特點,利用游戲的這些因素,對教材進行加工、改造,更能使教學在小學生逞強好勝的心理驅使下順利完成。如在教一年級“集合”這個單調的動作時,在讓學生初步知道動作方法后,就不在進行口令或演練,不然越練越枯燥無趣,而是讓學生做一個“快快集合”的游戲,游戲中誰也不甘落后,于是便都認真地做。教師再進一步鼓勵和糾正。小學生在忘情的練習中積極而主動,緊張而愉快,動作質量不斷改進、提高。教學就這樣從學生無意學習的心理過程入手,向著教師有意強化的心理過程過渡,在學生進入游戲角色的無意識接受中,不知不覺滲透到現實教學有意識的學習中。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樂,學得活。利用比賽,激發學生興趣。小學生非常喜歡比賽,因為他們的好勝心強,所以對那些枯燥的隊形隊列、徒手操、廣播體操,只要用評分比賽的方法進行表演,他們就會勁頭十足。在平時教學時可采用分組比賽、對抗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趣味性,如運用追逐跑、迎面接力賽跑、連續換物賽跑、障礙賽跑、拼圖賽跑比賽等,這樣就能讓學生的奔跑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提高。如我教六年級彎道跑時,不利用多樣競爭形式就叫學生分組跑,學生跑兩次就厭煩了,就叫苦叫累。但我運用了競爭就不同了。我教彎道跑時采用螺形跑、圓圈接力跑、直道跑入彎道、彎道切入直道等多種形式,在這種氣氛下,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比賽中,進行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不是被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像這樣的課堂就能讓學生的奔跑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王義堂,田保軍,王碩旺,編著.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2003.6.
[2]衛林.淺談初中體育教學的改革評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
[3]凌波.淺談中學體育教學改革[J].中學教學參考,2012(21).
[4]王會永.初中體育教學改革淺談[J].中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