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麗
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鄭州 450041
?
羥苯磺酸鈣與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分析
陳愛麗
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鄭州450041
【摘要】目的評價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應用羥苯磺酸鈣聯合硫辛酸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108例,參照入院就診順序號分為2組,對照組54例單純應用硫辛酸治療,實驗組54例在此基礎上聯合羥苯磺酸鈣治療,療程為3周,比較2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肌電圖指標、TCSS評分變化,觀察用藥期間患者不良反應。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94.4%,較對照組的74.1%更高(P<0.05);2組治療前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MCV與SCV值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2組各肌電圖指標均有所改善(P<0.05),實驗組的改善幅度明顯更優(P<0.05);2組治療前TCS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2組均有所降低(P<0.05),而實驗組降低幅度更大(P<0.05);2組均未見明顯嚴重不良反應。結論應用羥苯磺酸鈣聯合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較單一使用硫辛酸治療效果更為確切,患者肢體疼痛、麻木等癥狀改善明顯,并提高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糖尿??;周圍神經病變;羥苯磺酸鈣;硫辛酸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為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發病率高達90%。目前臨床對于其發病機制尚無明確定論,多認為與高血糖引起的機體代謝紊亂、神經營養因子缺乏、自由基損傷及微血管病變等因素相關,其中以微血管病變學說為主[1]。羥苯磺酸鈣屬于血管保護劑的一種,在治療微血管循環障礙性疾病有較好的效果[2]。本研究以108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對象,評價羥苯磺酸鈣聯合硫辛酸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12—2014-12我院確診并治療的糖尿病患者108例,均符合1999年WHO有關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且達到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4]:(1)有明確糖尿病病史;(2)有皮膚感覺異常、肢體麻木、疼痛、蟻走感、針刺感、燒灼感等臨床表現,膝腱反射消失;(3)肌電圖檢查示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排除其他疾病所致周圍神經病變者,嚴重肝、腎、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影響藥物代謝者,服用干擾研究藥物療效評價藥物者,不能遵醫囑服藥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我院倫理機構討論批準。參照入院就診順序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4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對比
1.2方法所有患者入組前均接受為期2周的調整,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使患者的血糖處于穩定狀態,空腹血糖控制<7.0 mmol/L,餐后2 h血糖則控制<10.0 mmol/L;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硫辛酸治療,取600 mg硫辛酸入250 mL生理鹽水中靜滴,1次/d;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羥苯磺酸鈣0.5 g/次,3次/d。2組療程均為3周,比較2組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肌電圖指標、TCSS評分變化,觀察用藥期間患者不良反應。
1.3評定標準[5]參照患者自覺癥狀、膝腱反射及神經電生理檢查結果擬定療效評估,治愈:四肢感覺障礙、麻木、蟻走感及疼痛等癥狀均基本消失,膝腱反射恢復正常,肌電圖檢測傳導速度增加幅度>5 m/s;好轉:四肢感覺障礙、麻木、蟻走感及疼痛等癥狀均明顯改善,膝腱反射明顯改善,肌電圖檢測傳導速度增加幅度<5 m/s;無效:臨床診治、體征及輔助檢查等均未見明顯改善,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為治愈、好轉病例數之和在組別總病例數中所占比率。
通過丹麥生產的DISA2000型肌電圖儀測定并記錄2組治療前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MCV)與感覺傳導速度(SCV);同時通過多倫多臨床評分系統(TCSS)[6]對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評分維度包括神經反射、神經癥狀與感覺功能,總分19分,0~5分為無癥狀,6~8分為輕度,9~11分為中度,12~19分為重度。
安全性評價:觀察2組用藥過程中有無異常的臨床表現、肝腎功能、血尿常規與血脂尿酸等。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治療效果比較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更高(χ2=6.98,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效果比較 [n(%)]
2.22組治療前后正中神經與腓總神經MCV與SCV變化比較2組治療前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MCV與SCV值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2組各肌電圖指標均有所改善(P<0.05),實驗組改善幅度明顯更優(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正中神經與腓總神經MCV與
2.32組治療前后TCSS評分變化比較2組治療前TCS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2組均有所降低(P<0.05),實驗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TCSS評分變化比較,分)
2.4安全性2組均未見明顯嚴重不良反應,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各項生化指標均無明顯異常變化。
3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在確診10 a內常會發生周圍神經病變,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糖代謝紊亂引發的氧化應激與血管缺血缺氧被多數人認可[7-8]。
高糖狀態下,活性氧含量會明顯增加,并會抑制還原型輔酶Ⅱ活性而達到激活蛋白激酶旁路、己糖旁路與多元醇旁路的作用,引發一系列炎性激活,導致神經組織細胞損傷,最終促使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9]。通過病理檢查可見外周神經纖維出現節段性髓鞘脫失與軸索損傷。硫辛酸屬于強抗氧化劑的一種,其能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自由基,并能抑制自由基的形成,充分擴張血管進而達到改善神經周圍血管灌注的功效,最終能提升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因此,通常使用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從本次研究對照組的治療中可見,患者在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MCV與SCV及TCSS評分均有明顯改善,與臨床報道[10-11]結果一致。
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纖維間毛細血管的基底膜可見明顯增厚,內皮細胞腫脹、透明變性甚至增生,管腔狹窄,致使外周神經營養不夠充足,而出現變性壞死[12]。因此,微血管病變同樣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之一。羥苯磺酸鈣屬于改善微循環藥物的一種,既往臨床多用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等疾病,近年來隨著臨床對于本品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不斷深入,有學者提出將本品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并初顯成效。羥苯磺酸鈣的主要作用機制如下:減少過多膠原蛋白的形成,降低毛細血管基底膜的增厚;對組胺、5-羥色胺、血栓素B2等血管活性物質合成具有明顯的拮抗作用;降低血小板活性,減少血小板凝集;改變毛細血管通透性,從而達到保護微血管的功效[13],通過對周圍及末梢循環系統的保護,能夠促進周圍神經的血液灌注和營養供給,促進神經組織的正常代謝及自我修復,進而使周圍神經病變的進程得到極大的控制,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效果、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MCV與SCV及TCSS評分的改善幅度均優于對照組,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由此可見,聯合用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效果理想,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應用羥苯磺酸鈣聯合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較單一使用硫辛酸治療效果更為確切,患者肢體疼痛、麻木等癥狀改善明顯,并提高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4參考文獻
[1]吳艷,喻荷淋,曾紹凡,等.羥苯磺酸鈣聯合硫辛酸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觀察[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4,9(5):595-597.
[2]余武,李德梅.羥苯磺酸鈣治療老年患者糖尿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實用老年醫學,2014,28(4):311-312;317.
[3]徐艷梅,雷波,馬愛蘭.羥苯磺酸鈣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1):140-141.
[4]Angulo J,Peiro C,Romacho T,et al.Inhibi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nduced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arterial relaxation,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angiogenesis by dobesilate[J].Eur J Pharmacol,2011,667(1/3):153-159.
[5]李艷君,馮彥景.肌氨肽苷聯合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0例臨床觀察[J].山東醫藥,2014,54(39):51-53.
[6]武艷麗,劉俊芳,李鵬旺,等.穴位注射甲鈷胺聯合靜脈滴注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29(2):178-181.
[7]Leal EC,Martins J,Voabil P,et al.Calcium dobesilate inhibits the alterations in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and leukocyte adhesion to retinal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diabetes[J].Diabetes,2010,59(10):2 637-2 645.
[8]Premkumar LS,Pabbidi RM.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role of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J].Cell Biochem Biophys,2013,67(2):373-383.
[9]尹占霞,趙丹陽.羥苯磺酸鈣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1,26(4):323-325.
[10]Han T,Bai J,Liu W,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α-lipoic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J].Eur J Endocrinol,2012,167(4):465-471.
[11]Ziegler D,Buchholz S,Sohr C,et al.Oxidative stress predicts progression of peripheral and cardiac autonomic nerve dysfunction over 6 years in diabetic patients[J].Acta Diabetol,2014,52(1):65-72.
[12]王國鳳,徐寧,尹冬,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和治療新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1 661-1 663.
[13]申瀟竹,徐保鑾,董燕,等.羥苯磺酸鈣聯合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的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9):789-791.
(收稿 2015-07-24)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5-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