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鄭州市骨科醫院麻醉科 鄭州 450000
?
超聲引導下前入路與側入路坐骨神經阻滯在下肢遠端手術中的應用
張宇
鄭州市骨科醫院麻醉科鄭州450000
【摘要】目的分析超聲引導下前入路與側入路坐骨神經阻滯在下肢遠端手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在我院接受下肢遠端手術的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2組各45例。觀察組采用前入路坐骨神經阻滯,對照組采用側入路坐骨神經阻滯。比較2組穿刺操作與超聲識別情況,同時比較2組麻醉效果與神經阻滯情況。結果觀察組坐骨神經距體表距離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超聲識別坐骨神經所用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穿刺針進針深度大于對照組,且穿刺所用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在運動阻滯、感覺阻滯、鎮痛持續時間及麻醉效果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在神經阻滯過程中未見神經損傷、穿刺部位血腫、麻藥中毒等并發癥,出現輕微不適后經對癥處理后改善。結論超聲引導下前入路與側入路坐骨神經阻滯在下肢遠端手術中的應用價值各有不同,前入路進針下坐骨神經更易被識別,而側入路進針可快速到達坐骨神經,但這兩種入路進針方式的麻醉效果差異并不明顯,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要根據實際狀況合理選擇超聲探頭位置與入路進針方式。
【關鍵詞】下肢遠端手術;坐骨神經阻滯;前入路;側入路
坐骨神經阻滯在下肢手術中應用十分廣泛,在術中、術后起到良好的鎮痛作用,可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1]。坐骨神經阻滯通常是在患者俯臥或側臥時展開的,主要分為臀下入路、骶旁入路、臀橫紋下入路等坐骨神經阻滯,然而在出現外傷、下肢骨折的狀況下,患者的側臥或仰臥的難度較大,只可在仰臥位下經大腿側面進針實施坐骨神經阻滯。將股骨粗隆作為體表標志再實施前入路盲探穿刺的方式并不十分理想,在臨床上的應用并不十分廣泛[2]。超聲檢查在神經阻滯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不僅能夠減少穿刺時間、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時可顯著降低神經損傷的風險[3]。本研究主要分析超聲引導下前入路與側入路坐骨神經阻滯在下肢遠端手術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09—2015-07在我院接受下肢遠端手術的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排除穿刺部位感染、服用抗凝藥物、神經損傷及對麻藥過敏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成2組各45例。其中6例患者由于超聲無法識別坐骨神經而被排除出本次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ASA分級、體重指數及坐骨神經識別情況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心電圖和血氧飽和度,同時建立外周靜脈通道。神經阻滯前需要先靜脈注射咪唑安定2 mg,舒芬太尼5 μg,同時面罩吸氧。囑咐患者仰臥,下肢分開,患側大腿外旋,在消退部位貼1個電極片后連接在神經刺激器上,將刺激頻率設定為2 Hz、電流設定1 mA,患者消毒鋪巾后應用高頻超聲探頭、神經刺激器進行股神經的阻滯,注射濃度為0.4%的羅哌卡因,25 mL/次。選用低頻超聲探頭,觀察組把探頭放置在大腿中段內側,當識別坐骨神經后從大腿前側進針。對照組則將探頭防止在大腿的中段前側部位,當識別坐骨神經后從大腿內側進針,穿刺針靠近神經時刺激電流使得坐骨神經支配肌群收縮,確保回抽無血后注射25 mL羅哌卡因。手術過程中根據患者的情況泵注右美托咪定,并可追加舒芬太尼,部分手術不耐受或神經阻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展開全身麻醉。研究對象都在超聲與神經刺激器的引導下完成坐骨神經阻滯,選用不同的進針方式。
1.3觀察指標比較2組坐骨神經距體表距離、超聲識別坐骨神經所用時間、穿刺針進針深度與穿刺所用時間;觀察2組感覺阻滯和運動阻滯情況,對比2組鎮痛持續時間和麻醉效果。麻醉效果主要分成優、良、差,優:阻滯范圍廣,手術過程中患者安靜,無明顯的痛感;良:阻滯效果一般,手術過程中患者存在輕微疼痛,追加麻醉藥物;差:阻滯效果差,手術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疼痛感,追加大劑量麻醉藥物或改善麻醉方法。觀察神經阻滯期間2組患者神經損傷、穿刺部位血腫、麻藥中毒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2結果
2.1穿刺操作與超聲識別情況觀察組坐骨神經距體表距離小于對照組,且超聲識別坐骨神經所用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穿刺針進針深度大于對照組,且穿刺所用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穿刺操作與超聲識別情況±s)
2.2神經阻滯與麻醉效果觀察組與對照組在運動阻滯、感覺阻滯、鎮痛持續時間以及麻醉效果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2組神經阻滯與麻醉效果比較 (n)
2.3并發癥2組患者在神經阻滯過程中未見神經損傷、穿刺部位血腫、麻藥中毒等并發癥,出現輕微不適后經對癥處理后改善。
3討論
坐骨神經是下肢遠端部位的支配神經,但腳踝內側、小腿、膝關節屬于股神經分支支配[4],臨床實踐治療發現,絕大部分下肢遠端手術須在大腿處應用止血帶,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適,所以需要通過阻滯股神經方可順利地完成手術[5]。本研究中的超聲引導下前入路與側入路坐骨神經阻滯都能夠在仰臥位的條件下展開,在腳踝、脛腓骨等骨折中具有十分高的應用價值。
患者仰臥時從大腿前側或外側進針對坐骨神經進行阻滯,此時坐骨神經的位置相對較深[6],且易被股骨遮擋,雖然在超聲引導下能夠顯著提高神經阻滯的成功率,然而與俯臥、側臥位進針相比[7],仰臥位也會存在進針路徑更長、超聲識別神經困難的情況。本研究中6例患者無法成功識別坐骨神經,探頭放置在大腿內側掃描時,由于坐骨神經與體表距離近、不受股骨的遮擋,因而更加容易被識別[8];但當探頭放置在大腿內側掃描時,由于坐骨神經的位置相對較深、且坐骨神經容易被股骨遮擋,可能需要通過移動探頭[9]。然而,在穿刺過程中,側面掃描下前入路進針的路徑長,且要注意避開股動脈、股骨,需要通過多次調整進針方向方可到達理想位置,而前側掃描下側入路進針更容易到達理想位置[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坐骨神經距體表距離小于對照組,超聲識別坐骨神經所用時間短于對照組,而觀察組穿刺針進針深度大于對照組,且穿刺所用時間長于對照組 (P<0.05),說明前入路進針下坐骨神經更易被識別,而側入路進針可快速到達坐骨神經,但這2種入路進針方式的麻醉效果差異并不明顯,因此臨床操作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進針入路方式和超聲探頭位置[11]。雖超聲引導的臨床優點十分多,但醫護人員仍然需要接受規范的培訓才能掌握操作技巧[12]。
綜上,超聲引導下前入路與側入路坐骨神經阻滯在下肢遠端手術中的應用價值各有不同,前入路進針下坐骨神經更易被識別,而側入路進針可快速到達坐骨神經,但這兩種入路進針方式的麻醉效果差異并不明顯,因此,臨床治療中需根據實際狀況合理選擇超聲探頭位置與入路進針方式。
4參考文獻
[1]陳明兵,李新華,梅偉,等.仰臥位超聲引導前入路與側入路坐骨神經阻滯的臨床效果比較[J].臨床外科雜志,2015,23(6):457-459.
[2]曾凡特,曾登.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用于高齡下肢手術患者的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9):137-139.
[3]Abrahams MS,Aziz MF,Fu RF,et al.Ultrasound guidance compared with electrical neurostimulation for peripheral uerve block: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Br J Anaesth,2009,102(3):408-417.
[4]楊云朝,吳昱,陳鶴翔,等.右美托咪定輔助腰叢-坐骨神經聯合阻滯在老齡患者下肢手術中的應用[J].醫學綜述,2015,21(1):144-147.
[5]Breslin K,Boniface K,Cohen J.Ultrasound-guided intra-articular lidocaine block for reduction of an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 in the pediatric emergency department[J].Pediatr Emerg Care,2014,30(3):217-220.
[6]黃代強,高巍,申新.下肢神經阻滯復合喉罩全身麻醉對老年患者單膝關節置換術術后恢復的觀察[J].醫學研究雜志,2015,44(3):44-48.
[7]張云慧,顧新宇,劉清仁,等.超聲引導神經阻滯復合全身麻醉在脛骨骨折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5,31(3):228-230.
[8]張曉琳,柴小青,周玲,等.全麻復合神經阻滯在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5,41(17):2 047-2 049.
[9]Dolan J.Ultrasound-guided anterior sciatic nerve block in the proximal thigh: an in-plane approach improving the needle view and respecting fascial planes[J].Br J Anaesth,2013,110(2):319-320.
[10]楊光,向芮,王文璨,等.超聲聯合神經刺激儀引導改良側入路坐骨神經阻滯術用于足部手術的臨床評價[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4,34(7):836-838.
[11]Lin JA,Chuang TY,Yao HY,et al.Ultrasound standard of peripheral nerve block for shoulder arthroscopy: a single-penetration double-injection approach targeting the superior trunk and supraclavicular nerve in the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J].Br J Anaesth,2015,115(6):932-934.
[12]柯希建,陳堃,李繼,等.超聲引導腰叢和坐骨神經阻滯在年長兒童下肢手術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33):54-56.
(收稿 2015-08-12)
【中圖分類號】R6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5-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