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珠 李貴芹
山東莘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莘縣 252400
?
普通肝素微量持續泵入對改善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效果分析
肖明珠李貴芹
山東莘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莘縣252400
【摘要】目的觀察普通肝素微量持續泵入治療進展性腦梗死對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的效果分析。方法將2012-09—2014-01我院診治的165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A、B、C組各55例,A組給予普通肝素微量持續泵入治療;B組給予普通肝素靜滴;C組給予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比較3組治療后的神經功能改善效果。結果治療后A組總有效率較B、C組明顯升高(P<0.05),A組復發率及總出血率均較B、C組明顯降低(P<0.05),B、C組間比較各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普通肝素微量持續泵入治療進展性腦梗死對患者的神經功能有明顯改善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普通肝素;持續泵入;進展性腦梗死;神經功能
進展性腦梗死在臨床診斷中較為常見,約占腦梗死總數的30%,致死率和致殘率也一直居高不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多出現損傷,歐洲最近的研究發現,發病72 h內無神經功能損傷的患者僅占8%,發生神經功能損傷患者入院后病死率可達40%,3個月后不良預后的發生率甚至達77%[1-2]。我院通過對普通肝素微量持續泵入治療進展性腦梗死進行不斷的臨床研究,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09—2014-01我院診治的165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A、B、C組各55例,所有患者經詳細的臨床及顱腦CT檢查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上制定的關于進展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腦腫瘤以及腦出血患者;(2)嚴重的腸胃病,對藥物吸收產生影響的患者;(3)肝、腎或心、肺功能異常患者;(4)因既往腦部疾病所致神經功能障礙患者;(5)藥物過敏患者。A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46~80(61.3±4.2)歲;發病時間4~52(17.6±4.2)h。 B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46~81(61.5±4.7)歲;發病時間5~54(17.2±4.6)h。C組男28例,女27例;年齡42~79(61.4±5.0)歲;發病時間5~58(17.0±5.1)h。3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A組給予普通肝素鈉加入0.9%氯化鈉溶液中(12 500 U∶500 mL),以每小時18 U/kg的速度24 h持續泵入。用藥前對患者進行凝血功能檢查,用藥后,每8 h對患者重復檢測,根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的改變調整輸液泵的泵入劑量。1周后改用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連續用藥半個月。
B組給予普通肝素鈉加入0.9%氯化鈉溶液(12 500 U∶500 mL),以每小時18 U/kg的速度靜滴,1次/d,1周后改用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連續用藥半個月。
C組給予低分子肝素鈣于臍周皮下注射,5 000 U/d,q12h,1周后改用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連續用藥半個月。
1.3觀察指標治療后隨訪觀察半年,比較3組治療后出血率、復發率,并根據神經功能學評分(NDS)對神經功能缺損進行評定[3],對比3組臨床療效。治愈:NDS評分降低程度>90%;顯效:NDS評分降低程度46%~89%;有效:NDS評分降低程度19%~45%;無效:NDS評分下降程度<18%或無變化,甚至發生惡化。出血情況主要包括顱內出血、皮下出血、牙齦出血等,總發生率計為出血率。
1.4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5.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3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B、C組總有效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A組總有效率較B、C組明顯升高(P<0.05)。見表1。

表1 3組臨床療效比較 [n(%)]
注:與A組比較,*P<0.05
2.23組出血率及復發率比較3組總出血率比較,A組明顯低于B、C組(P<0.05),B、C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半年后的復發率比較,B、C組無明顯差異(P>0.05),A組復發率較B、C組明顯降低(P<0.05),無其他對結果產生影響的不良反應發生。見表2。

表2 3組出血率及復發率比較 [n(%)]
注:與A組比較,△P<0.05,*P<0.05
3討論
進展性腦梗死是指在腦梗死發病后出現的神經功能缺失癥狀在6~48 h內呈現出階梯式加重,因其發病急,并逐漸發展的病變類型,很難達到滿意療效。進展性腦梗死的病因較為復雜,多是在動脈硬化病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目前血栓進展是其被廣泛認可的主要機制,其能加劇組織壞死持續擴展,增加病變范圍,為預后增加難度,因此阻斷血栓的進展,控制血栓范圍增大是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一個靶點,超早期的靜脈溶栓、動脈溶栓皆是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的[4]。
近年來肝素類制劑在臨床進展性腦梗死的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其抗凝活性的高低與分子質量的大小有直接關系。普通肝素是第一代的肝素制劑,多是在牛肺、豬腸等動物臟器黏膜上提取獲得,是多聚陰離子酸性黏多糖,分子量較低,平均相對分子質量15 000[5]。低分子肝素作為第二代的肝素制劑,也是臨床抗凝治療的常用藥物,是普通肝素在經過化學或是酶解聚作用下得到的分子質量較低的肝素片段,相對分子質量多在3 000~8 000[6]。普通肝素相較于低分子肝素來說,相對分子質量大大增高,在抗凝血及抑制血栓的形成過程中發揮更加強大的作用。
臨床對進展性肝素的治療中普通肝素能夠對多個靶點的抗凝血作用進行加強,在減少梗死范圍方面也有顯著的作用,同時普通肝素還能對在72 h內復發的腦梗死進行有效控制,并能對腦栓塞栓子脫落處的動脈內膜再次出現血栓的情況進行有效控制[7]。普通肝素在機體內的最長半衰期4~5 h,選擇怎樣的給藥方式與藥物的起效時間具有很大關聯性,研究發現,肝素的應用時間和血藥濃度與患者獲得的抗凝效果密切相關。目前輸液泵持續泵入與靜滴是臨床較為常用的給藥方式,經由靜滴,藥物可馬上發揮抗凝效應,但應用時間較短,血藥濃度在給藥期間達到頂峰,隨后會逐漸降低,而病情缺失持續發展并不斷加重,因此在臨床治療中不能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控制,甚至引起反彈。研究顯示[8],普通肝素在應用過程中,血藥濃度及劑量波動較大患者的出血及復發幾率會大大增加,與單次給藥劑量有重要的相關性。
綜上所述,與普通肝素靜滴及低分子肝素的治療效果相比,普通肝素微量持續泵入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更能取得較高的療效,且出血現象及復發率均明顯降低,對患者的預后有積極作用,在對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方面可作為首選治療方法推廣應用。
4參考文獻
[1]雷東華.小劑量尿激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7):40-41.
[2]楊慧,馬德庫,陳鳳慧.丁苯酞聯合依達拉奉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神經功能缺損和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4,13(15):2 327-2 329.
[3]趙玉娟.依達拉奉聯合神經節苷脂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和生活能力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44(9):1 226-1 228.
[4]朱華偉,鄧建中,齊進義.阿托伐他汀對進展性腦梗死進展時間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6):39-40.
[5]鄭立峰,王愛蘭,亓愛芹.進展性腦梗死的肝素化治療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臨床醫藥實踐,2010,11(16):1 026-1 027.
[6]吳孟海,魏麗萍,亓勤德.尤瑞克林聯合持續泵入普通肝素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工企醫刊,2012,25(1):51-52.
[7]王志勇,王利春,陳超.普通肝素微量持續抗凝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對照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2,24(5):290-293.
[8]李桂英.普通肝素微量持續泵入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改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5):41-42.
(收稿 2015-07-08)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5-0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