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楊珂
摘 要: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中國旅游業也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常態,滇越旅游在消費主體、旅游消費地、旅游需求市場、旅游產業間融合、旅游要素、旅游組織結構、旅游的行政管理等方面出現新的變化。新常態一定催生新旅游,滇越旅游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極大的挑戰,滇越旅游要健康持續發展,應在合作模式、商業模式、產業競合、游產品生態圈構建、旅游評價體系、旅游合作方式拓展、政府間合作機制與平臺等給旅游企業、旅游者提供便捷化的創新服務,促進滇越跨境旅游的大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滇越旅游;合作;創新
中圖分類號: F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3-123-2
1 概述
“從中國經濟的發展環境來看,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入、生產能力、產業組織、要素優勢、市場競爭特點、環境需求約束、風險控制以及宏觀調控等,已經發生全面系統的變化,這又將形成一種穩定的、常態的經濟環境。”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中國旅游業也進入了全面發展的新常態,滇越旅游面臨著重大歷史機遇,滇越旅游業作為促進滇越雙邊消費和創新的核心之一,自身也應當做出一定的創新。
2 新常態下旅游業的變化
2.1 “公轉民”與“散客游”的旅游消費主體變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政策的鼓勵支持,民眾自費旅游逐漸成為旅游消費的主體,中西部地區、鄉村民眾旅游數量加速上升,挖掘潛力巨大。受政府新政的影響,公費旅游需求市場大大減小,公民旅游中散客旅游、自助旅游、體驗式旅游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2.2 國內游與出境游為主導的旅游消費地變化
旅游消費地從以前的國內旅游及入境旅游為主,轉變為國內市場和出境市場高速擴張、入境市場低速增長的“兩高一低” 的狀態,國內消費仍然為主體,消費市場持續擴大,出境旅游消費逐漸增加,入境旅游雖然維持一定的規模,但增長速度放緩。
2.3 旅游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征明顯
以年齡、地區為區分的旅游消費分層明顯加速,大部分高年齡、中西部地區、農村旅游消費群體采用傳統觀光旅游模式,但新常態下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個性化、訂制化的在線旅游群體逐步加大,城鎮、東部地區及“新新人類”提倡體驗分享式旅游模式,整體上旅游需求市場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特征。
2.4 旅游業產業間融合范圍和速度逐漸加大
旅游業是一個帶動力很強的行業,傳統旅游模式下,以旅行社為主導,融合酒店、餐飲、交通、購物等相關產業。近年來,散客旅游、體驗式旅游比例大幅上升,除傳統產業外,互聯網下的銀行、保險等金融領域,萬達、阿里、百度等搜索與銷售平臺,電信、通訊等信息公司,臉譜、微博、微信等傳播媒介,設計、咨詢服務領域等大量的領域或產業快速地融入進了旅游領域中,體現旅游產業融合劑的強大作用。
2.5 旅游要素和商業模式變化
旅游的要素組合從6要素向“6+N”要素轉變,傳統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購、娛6個要素,現代旅游除了傳統要素外,加入了預訂、咨詢、分享、評價、投訴等新要素,在旅游商業模式中,從前單一的旅行社直線聯系6要素,演變為當前的線下6要素和線上N要素的服務組合。
2.6 旅游組織結構從產業鏈型向網絡矩陣型轉變
傳統旅游模式下,旅游產品和服務的供給都是通過旅行社組織和實施,其中涉及的游客、旅游點、旅游產品、旅游服務中的酒店、餐飲、保險、交通、娛樂等相關部門,都是在旅行社的主導下實現各自的目的與功能,直線型的旅游產業鏈使得各要素的自由度和市場度較小。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商業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多元化消費的需要,旅游各方在旅游行為中的行動力度大幅度加強,且各方可以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實施直接聯系和任意組合,使得旅游組織結構從產業鏈型轉向了網絡矩陣型。
2.7 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的行政職能轉向和弱化
國務院2015年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的工作,國家旅游局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從行政管制為主轉向引導、法治、服務、便利為主。主要涉及行政審批改革、職業資格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監管方式創新、旅游綜合改革五個方面,弱化和規范行政審批,完善導游資格考試制度,導游等級考核評定工作移交中國旅游協會,破除旅行社設置行政限制,鼓勵旅游品牌發展,探索“互聯網+監管”的社會監督模式,推動區域型旅游發展,促進旅游業平穩健康發展。
3 滇越旅游合作創新的建議
新常態一定催生新旅游,新的變化下,滇越旅游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極大的挑戰,滇越旅游要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適應旅游業的新常態,在合作上進行一定的創新。
3.1 智慧型旅游合作模式創新
2014年國家旅游局提出了智慧新型旅游發展,在滇越的旅游合作中,也應當緊跟旅游市場的需要變化,開展智慧型的旅游及合作創新,既包括人的創新亦包括技術的創新,并結合在一起。
“人的創新”指智慧型旅游應當以旅游者需求為中心,遷移于新時代消費者內在需求。云南與越南的經濟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文化習俗差異并不太大,旅游需求和觀念的變化差異亦不大,滇越雙邊的跨境旅游以傳統市場為主,同時出現了大眾散客型及個性化體驗、健身、游學、自駕游等特種興趣型旅游需求,在滇越政府、旅游相關企業合作中,應面向市場、面向需求者進行旅游供給各方面的創新。“技術的創新”指在旅游市場中融入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結合大數據和信息收集分享平臺。就云南與越南現狀看,普通民眾依賴互聯網信息技術實施自身旅游規劃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旅游部門應當也能及時跟上游客的步伐,雙邊在跨境旅游中需要盡快融入互聯網等相應技術,協同其他旅游相關領域,為跨境游客提供便利、快捷、個性化的智慧旅游產品。
3.2 產業競合模式創新
滇越旅游產業競合模式應當從傳統的產業內發展轉向產業外延大融合。除了傳統的旅行社主導融合酒店、餐飲、交通、購物等相關產業外,面對智慧型旅游需求市場,旅游產業組織結構將向網絡矩陣型轉變,滇越旅游合作中雙邊旅游部門也需要融合吃、住、行、游、購、娛等傳統產業及互聯網下金融領域、搜索與銷售平臺、通訊信息、傳播媒介、設計、咨詢等眾多外部產業。目前,在越南和云南的旅游合作中,旅游產業的內部競爭氛圍仍然較濃,新時代下跨境旅游合作更多的應該是協作,而產業間的融合還處于市場自發狀態,政府對旅游產業融合的實質性推動程度較低,特別是跨境旅游合作上激勵、指導、引導雙邊旅游產業內外大融合、實施網絡矩陣型發展的政策措施有限,合作的產業競合模式應當加大、加快創新。
3.3 旅游產品生態圈構建創新
傳統旅游產品及其供給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常態下的跨境旅游,滇越跨境旅游在產品生態圈構建與運作上需要進行創新。
一是旅游線路實現從點、線直線旅游到全域旅游的改變。
二是旅游產品實現從單一到多樣化、層次化的改變。
三是使得旅游消費者從“眼觀滿足”到“體驗式滿足”的改變。
四是旅游組織與運作實現碎片市場集中到系統市場的改變。
五是聯合打造多條跨境旅游精品路線。
六是雙邊合作打造滇越旅游品牌,樹立跨境游的良好形象。
在滇越跨境生態圈的上述創新上,僅依靠旅游企業是無法取得良好效果,有些創新甚至無法實現,必須融合行政與企業的力量,從政府層面打通通道,建立深度旅游合作指導思想與政策措施,雙邊的旅游企業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來構建新型旅游產品生態圈。
3.4 “互聯網+旅游”的商業模式創新
2015年3月國家總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各行業的結合與融合。新常態下滇越旅游需要實施“互聯網+旅游”的商業模式,實現“線下6要素”和“線上N要素”的服務組合。互聯網滇越聯網,金融電子交易滇越聯通,預訂、咨詢、分享、評價、投訴平臺滇越合作共建,需要雙邊政府與企業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3.5 旅游業發展評價體系創新
區域旅游競爭力、區域旅游發展潛力、可持續發展是評價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三個指標體系,這是考察一個地方旅游產業發展能力與潛力的指標。但就滇越跨境旅游看,旅游者主要關注的是雙邊政府、企業的合作狀態及旅游企業的發展狀態,這是滇越旅游者跨境旅游信心與放心、期待的基礎。
在對雙邊旅游合作狀態的評價上,可以從政府合作主導力度、政府與企業合作力度、企業合作力度三個方面進行評價。政府合作主導力度可以包含二級指標如合作的法規、政策措施、跨境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滇越合作交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等;政府與企業合作狀態二級指標可以包括簡政放權、資源開發、融資幫助、人才培養等;企業合作力度二級指標可以包括旅游產品合作打造、雙邊旅游跨界準確、及時對接、旅游產業融合其他境內外相關產業的能力等。
在滇越旅游企業發展狀態的評價體系上應做兩個方面的改變,首先,評價指標應從數量、外延的“粗放型”評價轉向質量、內涵的“精品型”評價;其次,評價主體應從“單一政府”評價到“政府、產業、社會”三位一體評價,而且在評價指標和評價過程中,應該考慮滇越雙邊的評價綜合結果。
3.6 項目式、旅游區構建式旅游合作方式拓展
在滇越跨境旅游合作中,可以參考政府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項目式合作方式。因單邊旅游企業要創造精品旅游,在制度對接、跨境產業融合、投融資等各方面都比較困難,可以通過雙邊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采取項目的方式實現四方共贏發展。另外亦可以借鑒中越邊境自由貿易區等實施滇越跨境旅游區合作,帶動雙邊邊境上的旅游與經貿發展。
3.7 旅游合作機制與平臺創新
滇越或中越旅游往來與合作中涉及制度、行政管理、企業合作、游客安全等多種要素,雙邊的合作機制與旅游平臺需要建設與創新。第一,雙邊民眾跨境旅游的行政管理制度需要對接,簡化通關手續,使得游客進出境便捷化;第二,雙邊旅游企業跨境設置與營運應減弱行政干預,并給予鼓勵、優惠、引導政策;第三,建立雙邊互通的信息服務平臺,使企業、旅游消費者信息及時、準確、對稱;第四,建立旅游應急服務協同平臺,保證跨境旅游中游客安全與旅游滿意度;第五,建立人才培養與培訓合作機制,在滇越雙方的語言、民風民俗、旅游資源等方面對跨境導游相關人員進行培養,實現游客跨境旅游無隔閡。
4 小結
新常態下滇越旅游應該有相應的新模式和創新,跨境旅游消費市場發生變化,旅游供給方也應該創新自己的旅游供給產品及模式,企業在市場自發狀態下跨境組織與運作旅游存在一定的困難,雙邊政府應該在合作機制與平臺幫助中有一定的創新服務,激勵旅游企業與跨境旅游的消費者,在滇越雙邊政府、企業、游客六方合作下,促進滇越跨境旅游的大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宋瑞.中國旅游發展——新環境、新常態與新趨勢[EB//OL].第一旅游網,2015.1.14.
[2] 張廣瑞.中國旅游發展新常態的發展理念與戰略選擇[J].旅游學刊,2015.4(30).
[3] 厲新建.新常態下的旅游業新發展[N].中國青年報,2014-11-07(11).
[4] 楊鼎新,王玉軍.西部旅游資源保護與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J].蘭州商學院學報,200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