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灣
摘 要 繼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路一帶”偉大構想之后,2014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重點工作時指出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此后,“一帶一路”戰略開始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一路一帶”戰略不僅是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改變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格局,更是立足于國際經濟的一項重大戰略。
關鍵詞 一帶一路;經濟;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主動應對全球形勢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其中,建設連接東西南北大通道、打造國際貿易投資合作和開放新平臺是“一帶一路”國內段的主要著力點。從中國發展的戰略來考慮,“一路”就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致力于發展建設海洋大國的重大策略。“一帶”,即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實現我國發展的地區均衡的戰略,也是對外關系結構均衡的戰略。“一路一帶”戰略覆蓋于我國東西南北各個區域,以周邊地區為起點和重點,其作為一項大戰略,有更大的延伸和拓展空間,延伸到更廣的區域,如歐洲、到非洲等等,不同的地區有其相適的發展戰略。
一、“絲綢之路經濟帶”
絲綢之路經濟帶從歐亞大陸貫穿而過,經濟帶的兩端分別是歐洲經濟圈和東亞經濟圈,處于經濟帶中間的國家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重點地區為由歐洲到俄羅斯到中亞再到中國的地帶,以及由地中海到波斯灣到西亞到中亞的地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地區,其國外核心地區為相鄰于我國的中亞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也會受中亞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順應了時代的要求,運用新技術連接絲綢之路經過的國家,中亞地區作為經濟帶的核心區域,結合其多種機制,可以推動中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加快中亞國家與中國的合作進程。并且近些年來,中亞國家的社會和經濟對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促進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也進一步實現了中亞與中國的經濟一體化。
二、“一帶一路”視域下中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
當前全球經濟已經渡過了經濟兩極化的冷戰時期,走向了互相影響、一體化混合發展、多極化、區域化的地緣經濟時代,這一時代形成于全球金融危機之下,正在進行區域的大整合。目前許多中亞國家已經有了區域經濟合作的意識,并且越來越重視國家間的區域經濟合作,這些國家為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參與了各種區域和國際的合作機制。
1.中亞國家積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吉爾吉斯斯坦是最早加入世貿組織的獨聯體國家,隨后不久塔吉克斯坦也加入了世貿組織,在加入后其經貿部與國際貿易中心為其制定了商務指南,瑞士政府負責對該項目進行資助,這一指南闡述了其加入世貿組織后需要盡的義務,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對塔吉克斯坦發展的影響和后果,例如其國內的輕紡業、食品業、農業等優先發展部門。這份指南還對塔吉克斯坦的加入進行了分析,分析了其中的好處和弊端,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塔吉克斯坦需要實行一些措施改革國內經濟。
隨后以哈薩克斯坦也在積極地為加入世貿組織而進行談判,體制、農業、服務業、商品是其談判的主要內容,加入世貿組織,對于哈薩克斯坦來說能夠促進其經濟利益的提升。烏茲別克斯坦自上個世紀以來就一直在為加入世貿組織而努力,在烏方看來,目前加入世貿組織是對自身最有利的選擇,但加入世貿組織必須做到穩妥,才能防止出現不好的影響。土庫曼斯坦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為了實現與國際經濟聯系的深化,自2013年以來就一直在為加入世貿組織做前期準備,分析加入世貿組織能夠帶來的經濟影響,積極準備加入世貿組織。
2.東西方國家積極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于促進周邊國家實現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的目標。這種經濟帶的建設與超國家機構并無關聯,與國際組織相比機制化程度較低,并且由于其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這一經濟帶十分受中亞國家的歡迎,這些中亞國家也積極地參與到合作中去。哈薩克斯坦認為加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哈薩克斯坦地位的提升,使其成為中亞商業、物流、貿易的樞紐。自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之后,哈薩克斯坦就一直表示大力的支持,對于這一包含了文化、投資、貿易以及經濟的合作,哈薩克斯坦一直積極參與,并首先啟動了合作的項目,這一項目具有實質性的意義。
在中亞地區,烏茲別克斯坦一直是其中心地帶,位于中西方交通的必經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能夠將其地理優勢充分發揮,加強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互聯互通油氣管道、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從而實現國家間合作友好關系的建設。對于烏茲別克斯坦來說,“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能夠促進其穩定和平發展。土庫曼斯坦同樣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溝通著東西方的交通與交流,土庫曼斯坦在公路、鐵路的建設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就是為了將其交通的優勢充分發揮,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正好迎合了它的需求。
三、“一帶一路”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建設
《關于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宣言》和“行動綱領”提出了新的指引,宣言宣布:各會員國決心立即進行工作以便建立一種新的國際經濟秩序,這種秩序將建立在所有國家的公正、主權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礎上,而不問它們的經濟和社會制度如何;這種秩序將糾正不平衡和現存的非正義并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家之間日益擴大的鴻溝有可能消除,并保證目前一代和將來世世代代在和平和正義中穩步地加速經濟和社會發展。
但是,由于該“宣言”和“綱領”缺乏可操作性,且既有經濟基礎的差距以及現有利益集團的驅使,使得世界經濟秩序建設難以擺脫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趨勢,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秩序建設中的話語權甚是微弱。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不僅要承擔自身發展的責任,也要把發展中國家這個大集體的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斷為自身發展與集體發展爭取資源、政策、資金上的支持,為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設與發展貢獻力量構建區域經濟共同體,擴大自身經濟在區域經濟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需要,也是區域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只有主動作為,大膽走出去,才能為自身和區域發展贏得機會和尊重,才能在未來的經濟新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
“一帶一路”由中國提出是合適的、適時的,這既是突破中國經濟發展瓶頸的新舉措,也是實現亞太經濟持續發展的新要求,還是中國積極參與世界經濟新秩序構建的新探索。該戰略構想既有明確的共建原則,又有具體的共建線路;既兼顧了國內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又兼顧了區域、世界經濟格局的構建,以該戰略的實施來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設具有極強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四、結語
本文以“一帶一路”視域下國際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為主題進行了討論,首先 “絲綢之路經濟帶”進行了大致的介紹,隨后從中亞國家積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中亞國家積極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兩個方面對“一帶一路”視域下中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進行了分析。中亞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的,中亞國家發展的越好,經濟實力越強,經濟帶的建設也會越好,從而進一步推動國際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因此“一帶一路”對于國際經濟新秩序建設來說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許林曉,宋娟.淺談“一帶一路”視域下中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J].建材與裝飾,2014,(42):104-105.
[2]楊志輝.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一帶一路”建設有關問題答記者問[J].科技與企業,2015(13).
[3]許林曉,宋娟.關于推進甘肅省“一帶一路”經濟平臺建設與繁榮的法律保障[J].城市建設,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