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在海外的中餐館已經超過50萬家,主要分布在五大洲,其中以歐美和東南亞相對集中,從華人到海外后謀生的需要開設中餐館,到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國內的很多中餐企業也到海外開設分店和加盟店。
發展新態勢
整個中餐業的發展呈現出五大新的發展態勢。
第一,抱團發展。中餐的發展從單槍匹馬闖天下,發展到依靠組織謀發展,已經逐步成為海外中餐業者的共識。越來越多的海外中餐從業者逐漸意識到,單槍匹馬闖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依靠行業協會、行業組織抱團取暖,才能得以生存。現在已經有60多個國家建立起行業協會組織,這些行業協會組織制定了章程,在中餐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
第二,回歸本源發展。過去中餐迫于生存壓力,許多海外中餐館以適應海外當地者口味開發出西式中餐擴大銷量,慢慢偏離了中餐。久而久之,當地華人不喜歡,原住人也不喜歡,回歸正源成為趨勢。
第三,精細發展。海外中餐企業正從過去以小規模、碎片化、實體經營為主,逐漸向多樣化、專業化、網絡化經營的方向轉變;從單一菜品向多樣化發展,就餐形勢越來越多樣;從過去的粗放逐漸走向精細;從家庭作坊開始向現代企業轉型。為了順應社會分工的發展,中餐很多業務已經開始出現外包,提高效率也增加了合理性。同時,中餐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已經從華人聚集區向原住民地區發展。很多有實力的中餐企業開始在海外拓展,也為中餐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融合發展。海外中餐產業鏈逐漸延伸,特別向餐飲產業上游延伸,向加工機械、廚具方面延伸,逐漸和旅游業、廣告業、房地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和房地產的融合發展,不僅解決租賃成本,還能獲得廣告收入,是很多中餐企業跨界經營的首選之道。
第五,文化發展。中餐作為宣傳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把傳統烹飪技藝展示在國外人面前,也把繪畫等整合其中,中國文化已成為最大的賣點。
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發展的五個新的態勢當中,也存在三個方面的主要問題。第一,從業人員亟待培訓和提升。海外中餐從業人員,全局意識不足、研發意識不足、品牌意識不足,影響了中餐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全局意識上,很多中餐企業以自我為中心,打價格戰,缺乏有效的專業機構和組織來消除和當地企業的競爭沖突和文化沖突。研發不足體現在對行業的研發不足、戰略地位不足、對當地法律環境認識不足,特別在食品安全和就業規定方面,屢屢觸犯當地的法律。品牌研發上,由于語言不同,面對個別媒體錯誤的報道,不少中餐企業選擇了沉默,給中餐的整體形象造成了影響。
第二,傳播的正宗中餐的渠道不暢。一方面中餐技術人員要在技術上提升,回國培訓是首選,但是成本高、時間長,很多中餐企業很難實現。另一方面,傳播媒介,包括中餐食譜、書籍、雜志欠缺,在國外很難獲得信息,建議依托中餐繁榮計劃,為海外者提供更多中餐經營信息。
第三,海外的市場壁壘逐漸提高。特別很多國家技術移民門檻提高,從國內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要經過漫長的審核,同時在海外短時間又難以培養成熟的專業人才,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海外中餐業發展的最大障礙。即使聘到優秀技術人員,人工成本高、流動性大,也不利于中餐的可持續發展。種種市場壁壘并非針對中餐,但卻加劇了中餐業海外發展的難度。
針對存在的問題,可能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發展理念的欠缺,很多海外的中餐企業更注重形式上的創新,比如說裝修、音樂、中國元素,但是對于中國烹飪的核心內容技藝、技法顯得力不從心。其二,是如何平衡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生存是眼前利益,引導消費者吃飽吃好,甚至引導消費則是長遠利益。如何做好均衡為中餐可持續發展制定出有規劃的可操作的實施計劃,也是在發展中欠缺的整體思想。其三,在發展中政府的引導力量也很重要。我們雖然有各種對中餐的支持,但是借鑒其他國家對于本國餐飲業發展還有距離。對于如何出實招幫助海外中餐企業通過品牌認證、質量認證,維護中餐在海外的發展聲譽,也缺乏一個統一的職能部門來引領,這些都帶來不利影響。特別是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世界經濟不景氣,導致海外中餐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預計在未來,海外中餐企業的經營環境、經營能力、盈利水平,會有一個相對低速的增長過程。
對策建議
報告最后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對策建議:一是解決好政府層面的引導工作,組織行業調研,協調組織機構,實現行業自律,制定出系統的可操作的中餐扶持政策。二是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制定海外中餐的標準,完善質量認證體系,促進行業之間的交流和交往。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要發揮正宗的行業協會的引領作用,避免一些所謂的海外協會、國內的一些協會對中餐業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三是要加大海外中餐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首先是對于發展理念的培訓,其次是技術技能的培訓、管理能力的培訓,更重要的是對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傳承中華文化的培訓,這方面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