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落
直播是什么?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家,其中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近乎平均每隔3小時就有一款新的直播APP出現。陌陌直接將直播模塊提上了首頁,從騰訊的斗魚、Now,百度的云直播,新浪的一直播,到國民老公王思聰的熊貓TV,到花椒直播等,各路人馬,竟相登場。
直播是什么?直播是一種實時的互動,是一種社交方式,是一種娛樂方式。
直播也是一種新的內容生產方式。直播平臺,沒錯,它是內容聚合的一個平臺,可以匯聚這個世界當前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且它是一個UGC的平臺,即是以普通用戶自發生產內容為基礎,并由此引發的人與價值內容的關聯、人與人的關聯、人與商業的關聯,最終為UGC供應商產生商業價值的互聯網商業形態。
直播+營銷 為何一拍即合?
“一種新媒介的出現,將導致一種新文明的產生。”伊尼斯在《傳播的偏向》一書中寫道。從電視到互聯網、從PC到手機、從微博到微信,每一次的媒介變革都帶來了一場營銷革命。
韓國歐巴直播吃飯每天收入過萬,美女主播和網友聊天逗貧三天收入近7萬……網紅直播的經濟價值成功吸引品牌關注,很多品牌、平臺以“網紅直播”為突破口對直播營銷進行新一輪探索,開啟直播變現的新模式。
直播的好處則是,它在互聯網媒體基礎上,融入了“傳統媒體”的特色:分散在各處的注意力,通過各種造勢手段,被吸引到某一個平臺,于某一個時段聚焦,就像我們過去看電視一樣,營銷效果不言而喻,直播平臺開始有了“黃金時段”——不一定是某個時段而是某個直播事件;未來還將有“直播標王”——不一定是簡單粗暴直接的貼片廣告。
還有一點是,從來沒有一類媒介,能夠讓品牌、營銷、用戶、交易和社區如此連貫。在直播前時代,小米需要先舉辦一個線下發布會,在微博上獲取用戶關注,在小米網或淘寶進行交易,在小米社區和百度貼吧營造社區氛圍。現在,這一切都可以在直播上一站式搞定:在直播平臺開發布會,面向海量用戶傳播品牌特性,并直接形成邊看邊買,社交也不存在任何問題。對于品牌而言,直播大幅降低了營銷成本,實現了直接購買,并形成粉絲沉淀和品牌傳播的附加價值。
從簡單的“人與貨”的連接,到豐富的“人與人”的交互,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人的鏈接”就不斷被強調,相比于在之前社交媒體上人被分散連接,在直播時代,人正在被更為“集中”地連接,而且在直播平臺,人與一切都可以相互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