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
摘 要 扶貧攻堅工作作為政府工作核心,關系著群眾生活質量。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營造良好的脫貧致富信息共享空間,要求我國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應注重擴大對縣級廣播電視的推廣力度,即利用縣級廣播電視平臺為群眾提供信息保障,且增強群眾脫貧信心,由此達到最佳的地區發展狀態。本文從縣級廣播電視與扶貧攻堅的關系分析入手,并詳細闡述了縣級廣播電視在扶貧工作中的具體作用,旨在推動當前貧困地區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縣級;廣播電視;扶貧;作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6-0003-02
縣級廣播電視作為黨和政府喉舌承擔著精神塑造、輿論導向的支撐,因而在扶貧攻堅作業環節開展過程中,為了提升整體扶貧攻堅效果,應注重引導當代縣級廣播電視局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提高廣播電視普及質量,同時將廣播電視發展領域擴展至縣邊遠地區,且從文化服務、新聞宣傳等角度出發,傳播扶貧攻堅信息,并引導廣大群眾有效利用致富機遇,提升自身整體生活質量。以下就是對縣級廣播電視臺扶貧作用具體體現的詳細闡述。
1 縣級廣播電視與扶貧攻堅關系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縣級廣播電視與扶貧攻堅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縣級廣播電視是扶貧攻堅的輿論導向,因而當代縣級廣播電視局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應注重樹立大局意識,同時在致富信息傳播過程中應堅守“擴大開放、保持穩定、促進發展”的服務理念,且注重對縣級邊遠地區發展做出正確的指導,并實時監督扶貧攻堅狀況,由此來通過廣播電視批評等功能,提升整體扶貧力度。此外,為了更好的發揮縣級廣播電視扶貧攻堅作用,要求媒體工作者在實踐宣傳工作開展過程中應堅守以經濟宣傳、扶貧攻堅宣傳為核心的原則,最終提升整體社會經濟效益,帶動縣級貧困地區經濟領域的發展[1]。
第二,廣播電視作為電子類傳播媒介,其呈現出不受環境約束的信息傳播優勢,同時注重將音響、圖像、動作、色彩等融于一體,因而縣級廣播電視節目宣傳中文化新聞、致富信息、新聞稿件等的傳播,有助于進一步推廣“扶貧先扶智”理念,且提升農民整體綜合素養。
2 縣級廣播電視扶貧作用分析
2.1 增強群眾小康建設精神
縣級廣播電視扶貧攻堅作用主要體現于有助于增強群眾小康建設精神。即部分縣級廣播電視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為了推動貧困地區經濟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注重組織全縣小康建設調演活動,如《可愛的平定》《再創輝煌》《小康路上》等調演活動等。例如,鎮雄縣在推廣扶貧攻堅工作過程中,即堅守每月舉辦2次縣級電視臺晚會的宣傳理念,同時在文藝節目宣傳過程中注重圍繞“身邊人、身邊事”,且結合勤勞致富的真實形象,從而由此提高農民群眾小康建設意識,達到脫貧致富發展目標[2]。再如,鎮雄縣在文藝演出活動組織過程中,創辦了“心連心、手拉手”藝術團,鼓勵藝術團將文藝表演帶入到鄉、村、甚至村民組,深入農村,深入基層大力宣傳致富理念,同時通過巡回走村串戶展演,如《明天更美好》《半個世紀的輝煌》等,為邊遠地區農村提供致富希望,帶動其不斷提高自身生活質量。從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縣級廣播電視宣傳、展演、巡回演出活動等的組織有助于增強群眾建設意識,為此,應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
2.2 增強群眾脫貧信心
一直以來,黨中央都把扶貧攻堅工作立在首位。各級黨委政府以非常重視,以云南為例“十二五”期間,省委、省政府就將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考核各級領導干部的標準之一。“十三五”以來,黨中央更是提出了2020年全國消除貧困,達到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因此各級宣傳部門,特別縣級電視臺,都將宣傳工作重心放在了“扶貧攻堅”工作中。為此,為了提升整體扶貧攻堅水平,縣級電視臺,在宣傳工作開展過程中,充分利用縣級廣播電視工具,從教育、文化、交通、公共、衛生事業等角度出發,做出正確的輿論導向。例如,云南省鎮雄縣在扶貧攻堅工作開展過程中,為了打造良好的地區發展環境,該縣廣播電視臺在扶貧工作過程中,安排5名記者長期深入到基層,體驗農村貧困村生活狀況,同時記錄致富信息,最終綜合考察結果完善扶貧方案,且以“人人為貧困村提供一條致富信息”的廣播電視活動組織形式,引導全縣65個貧困村,2萬多個貧困戶獲取325條脫貧信息及部分教學用具等捐獻物品,由此提升了貧困村整體生活質量,并增強了群眾整體脫貧信心[3]。此外,當代部分縣級廣播電視在節目制作過程中為了迎合扶貧攻堅發展趨勢,在廣播電視節目宣傳過程中將典型脫貧等作為節目宣傳核心,例如,《窮山開富路》《他要富和要他富》等節目的制作,均將節目重點投身于貧困鄉村,繼而在一定程度上為貧困地區提供了大量致富機遇。
2.3 增加群眾致富機遇
增加群眾致富機遇亦是縣級廣播電視扶貧作用的發揮,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邊遠貧困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問題,致使貧困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維持在800~1000元/月的狀態下,繼而由此影響到了貧困村生活質量。為此,縣級廣播電視扶貧作用的發揮,可以“小點多布”或MMDS等規劃方法,為貧困村群眾提供致富信息,且突破信息閉塞問題的限制,強化人民群眾思想觀念,引導其豐富自身致富思想[4]。
第二,縣級廣播電視亦可提供教育、科普、信息等資源,如,種植養殖信息等,以此來打造良好的信息共享空間,滿足貧困地區致富需求。例如,山西省平定縣縣級廣播電視在節目宣傳過程中即于16個貧困村莊設置了“小點多布”廣播電視,同時提供中央一套、平定臺等8套節目內容,由此拓展了貧困村致富視野,達到了最佳的扶貧攻堅發展效果,且推進了當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3 結論
綜上可知,當代扶貧攻堅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扶貧力度不足等問題,影響到了廣大群眾生活質量。為此,為了帶動貧困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要求我國縣委、縣政府等機構在扶貧方案推廣過程中應注重發揮縣級廣播電視增加群眾致富機遇、增強群眾脫貧信心、增強群眾小康建設精神等作用,打造良好的貧困地區發展空間,引導貧困地區在廣播電視輿論導向下,為自身創設美好生活,達到高質量生活狀態。
參考文獻
[1]徐大勇,郝際章.淺談縣級廣播電視部門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的作用[J].才智,2012,30(20):260.
[2]趙長雁,李鵬,楊正瞬.民族語廣播電視在農業科技信息傳播中的問題與對策——基于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調查[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4):100-108.
[3]童菊英,朱美芳,徐云芽,等.縣級電大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探究和定位思考——以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溫嶺學院實踐探索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4,24(21):44-45.
[4]盧斌.聚焦在基層宣傳工作創新中充分發揮縣級廣播電視的作用[J].視聽縱橫,2013,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