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敏
“啟聰拼音”在聽障兒童語言自學能力培養中的應用策略
●鄒敏
啟聰拼音是一款應用軟件,能夠有效提高聽障兒童的語言自學能力。它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展現圖文結合、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采取重復學習、便于記憶的呈現方式,以此幫助聽障兒童認真思考,及時修正錯誤,學會舉隅,建立“語言倉庫”。
聽障兒童;啟聰拼音;語言自學能力
漢語拼音教學是聽障兒童語言學習的入門內容。但是,對于語言基礎薄弱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一年級聽障兒童,集體同步學習漢語拼音比較困難。為了更加切合聽障兒童的語言習得規律,讓孩子們能夠快樂、自由、個性化地習得拼音知識,筆者所在學校結合多年的低年級聽障兒童的語言教學經驗,與企業聯合開發了一款聽障兒童拼音學習應用軟件——啟聰拼音,旨在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情境,提高聽障兒童學習拼音的成效。
自學就是自主、獨立地學習,是相對于教師講授而進行的學習,是靠學生自己的能力獨立地完成知識建構。[1]它并不是特指某種具體的學習方法,而是根據學習者心智發展的程度,在原有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借助必要的學習工具、獨立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2]在本文中,自學是指讓低幼學齡段的聽障兒童自主探究拼音,通過操作平板電腦獲取拼音知識的過程。
“啟聰拼音”就是一套能夠幫助聽障兒童有效自學語言的工具。下面以學習漢語拼音“b”為例,介紹在設計這款應用軟件中重點考慮的問題。
(一)便于模仿,反復訓練
聽障兒童打開軟件,選中拼音“b”,屏幕顯示字母和真人口型示范,便于模仿,可以反復聽,直至學會。
(二)調節音量,音頻對接
可根據聽障兒童的聽力程度,調節音量大小,助聽設備連接在電腦或平板電腦上,對接音頻,提高音質。
(三)真人示范,錄像自糾
聽障兒童通過看(聽)“b”的學習,掌握口型和發音后,選擇錄像界面,自己錄下“b”的發音及口型,對比真人示范,進行自我調整。初入學的聽障兒童普遍呼吸發聲能力不足,軟件可錄下最長聲時,聽障兒童的家長和老師記錄后再訓練。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進行對比,有針對地糾正聽障兒童呼吸氣流的控制和發音的穩定性。
從啟聰拼音的試用效果來看,它確實有助于提升聾校的拼音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生自學的能力,向自主獲得語言交際手段的目標靠近。
(一)教學原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地進行單調的活動容易使人感到疲勞,注意力分散。如果活動不斷出現新內容,提出新問題,呈現多元性,就可以保持穩定的注意力。“啟聰拼音”動畫效果十足,畫面美觀,富于童趣,能夠有效激發操作興趣。
“啟聰拼音”的設計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拼音字母(聲母、韻母)、詞語、兒歌。教學內容豐富,環環相扣。

三大板塊的界面
在三大板塊中,每一個板塊各有特色和側重點。第一板塊,分類學習聲母和韻母,通過模仿、錄像、對比、觀察、自糾來自學拼音;第二板塊,詞語是拼音字母的延伸,在發好字母讀音的基礎上能自然地過渡到明白漢語拼音的意義;第三板塊,兒歌環節不僅幫助聾孩有效地訓練音節,更使拼音知識系統化,切合實際生活需要。這一過程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便于學生掌握知識。
(二)教學內容:圖文結合,貼近生活
在這款軟件中,相關的音可以聽,字形與圖文結合,直觀明了,便于聽障兒童聯系實際生活。軟件列舉的均是常見詞組,在無形中擴充了聽障兒童的詞匯信息。有的詞語當下不理解,腦中卻有了印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面變得豐富,再接觸時便能較快地產生信息鏈接。這個階段的學習僅處于緊扣書本語言的模仿操練。但語言技巧熟練不等于現實生活中言語行為熟練。在初步進行語言技能訓練的基礎上,經過多次反復實踐,達到言語行為熟練,這是聽障兒童形成語言交際手段的第二步。
例如,有的聽障兒童看到圖畫,能反饋出“哥哥吃方便面”。延伸在生活情境中是“桌子上有放大鏡”。信息量的涌入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以語言熟練技巧為基礎,以豐富的思想、生活現實為材料,出于交際需要創造言語的內容和形式,這是聽障兒童形成語言交際手段的第三步。
(三)信息呈現:重復學習,便于記憶
復習鞏固是防止遺忘的有效方法。經常復習,特別是學后的及時復習是極為重要的。作為一款軟件,“啟聰拼音”的特點是可以隨時隨地重復,成為聽障兒童身邊的老師。
培養聽障兒童自學拼音的能力,教師應重視交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鼓勵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在實際運用中,需要把握以下具體策略。
(一)引導聽障兒童認真思考
為了掌握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必須認真思考,促進思維訓練。比較異同就是從差異中找類似,從類似中找差異。例如,掌握拼讀規律,區別近似音節的發音要領。聽障兒童拼音軟件中有22首兒歌,每首兒歌都是經過精心編排,讀起來朗朗上口。例如,有關f的兒歌:媽媽紡棉織花布,織出花布做衣服,我們穿上新衣服,一起爬山放風箏。其中“紡”“服”“放”“風”的聲母都是f,在兒歌中辨析并掌握聲母f的讀音與用法。
(二)指導聽障兒童善于糾錯
在學習語言時,聽障兒童經常犯一些錯誤,這是很正常的事。與普通學生相比,他們往往不容易發現自己和他人的語病。在聽障兒童的錄像視頻中,要求教師有高度的責任感,耐心負責,讓聽障兒童學會對比真人示范與自己行為的差異,學會自我質疑,自我修正,糾正語病,把每一次糾正作為學習的機會。長此堅持下去,對培養聽障兒童自學語言是很有益的。
(三)培養聽障兒童學會舉隅
舉隅就是由此及彼,能夠類推。它有助于啟發聽障兒童著眼于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提高語言自學能力。豐富的軟件信息量便于架構知識網,啟發聽障兒童學習簡單的句子。
(四)幫助聽障兒童建立“語言倉庫”
在最初階段,不求學得多,務求學得扎實;不求掌握得深,務求學以致用。盡管這個小小的“語言倉庫”里東西不多,但能運用自如。這樣一來,采取“滾雪球”的方式逐漸增加“語言倉庫”的容量,逐步完善自己的語言知識體系,保障孩子在學習語言時的主動性。
本文為江蘇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IPAD的適于6—8歲聽障兒童語言拓展學習的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與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號:D/2013/02/787。
[1]馮克誠.中小學生自學能力與自學方法訓練指導[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1.
[2]張茂聰.全國特殊教育特級教師課堂教學藝術集萃[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聾人學校,210097)
G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