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忠
上海市發展智能農機制造業的思考
■施忠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裝備制造業發展,將農機裝備制造納入國家重點發展行業。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研發高端農機裝備,提升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隨著上海市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推進智能農機制造業轉型發展成為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抓手,發揮著強有力的支撐保障作用。
上海是國內最早發展農機工業的省市,依托上海制造業的基礎,1962年上海拖拉機制造廠生產出第一批工農7型手扶拖拉機和豐收27型輪式拖拉機,被國家確定為首批定型產品。隨后豐收35型、豐收37型也投入生產,20世紀70年代又開發出豐收45型及上海50拖拉機,因質量可靠、性能優越,一度與洛陽的東方紅拖拉機、天津的天津牌拖拉機三分天下,雄霸華東地區及其他南方省區。上海拖拉機內燃機公司(行業內稱“拖內”)也是今天上海汽車集團的搖籃,并為上汽輸送許多管理和技術人才。改革開放后,上海市農機工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性,中外合資的上海紐荷蘭公司生產的NHS系列拖拉機、向明農機廠的自走式全喂入稻麥聯合收割機等產品繼續保持較高的工業水準,成為市場熱銷品牌。進入21世紀,隨著每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連續發布,特別是2003年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以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上海農機工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產品結構不斷調整,一批技術含量高、作業性能強的農機產品增長較快,如三久公司的糧食烘干機、世達爾公司(上海電氣集團與日本IHI合資的企業)的牧草收獲機、水稻精量穴播機、石井公司的畜禽機械、華維的節水灌溉裝備等分別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具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最近兩年,隨著北斗導航產業的崛起,作為新型戰略產業的代表上海司南衛星導航、上海華測導航分別在嘉定馬陸和青浦徐涇建廠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農機配套設備,并開始在上海市及新疆、東北等投入試驗示范,其些性能已經接近美國天寶公司等產品的水平,在控制精度和制造成本方面甚至已經超過天寶公司產品。
1.農機的地位與作用
農業機械裝備作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歷經從替代人畜力的機械化階段,到以電控技術為基礎實現自動化應用,并朝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與先進制造方向發展。其顯著特點是以機械裝備為載體,融合電子、信息、生物、環境、材料、現代制造等技術,不斷增強裝備技術適應性能,拓展精準作業功能,保障季節強勞動作業可靠性,提升復雜結構制造高效性,改善土壤-動植物-機器-人與生態環境協調性,圍繞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實現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發展新型高效農業機械裝備,實現“安全多能、自動高效、精準智能”,支撐農業發展的可持續。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繁重的勞動,加快推動了本市現代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2015年,本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4%,其中機耕、機收水平接近100%,水稻機械化種植率也達56%,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明顯高于周邊同類地區。
2.農機工業在制造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并把發展農機裝備業作為“十大”重點突破發展的領域之一。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農機制造和使用大國,占有規模優勢。從2005-2014年,這10年間農機行業年均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在機械行業名列前茅,被稱為農業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283.68億元,同比增長7.39%,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比2012年增長17.84%、2013年增長16.31%、2014年增長8.55%,增速下滑明顯。但是從全國機械行業總體看,2015年農機行業依然是運行較好的一個行業。首先農機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幅7.39%高于機械行業的3.32%增幅,也高于汽車制造業4.74%的增幅和機床工具3.25%的增幅,同期工程機械主營業務收入更是下降了8.08%,內燃機行業也下降了3.31%。其次,農機行業利潤增幅比全國機械行業利潤增幅高6個百分點。2015年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利潤總額251.9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88%,利潤增幅高于收入增幅1.5個百分點,同期全國機械行業利潤增幅為2.46%。
3.上海發展智能農機的優勢與意義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都市農業的發展,在“十三五”現代都市農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上海也是農業部首批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省市,其現代都市農業與北方傳統大農業以及南方山區、丘陵特色農業相比有許多獨特之處。2012年4月,在上海召開的首屆全國都市農業現場交流會上,與會領導高度關注蔬菜園藝機械及智能高端農機在都市現代農業中的發展與應用。上海發展智能高端農機不僅能填補國內農機品種的空白,滿足本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需要,還能輻射服務全國。
上海有著較為扎實的農機工業基礎。三久的糧食烘干機銷售市場已遍布除西藏(西藏沒有規模化糧食生產)外的全國各地,2015年銷售大型烘干機械1200多臺(套),銷售額2億多元,而且發展前景廣闊。世達爾的水稻精量穴播機與最先進的日本水稻插秧機相比,具有高效、節本、省力和減輕病蟲害的優勢,有望顛覆我國南方稻區及新疆、寧夏等新型稻區的水稻種植方式。司南等北斗導航的智能農機裝備等,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與其他省市相比,上海有農機工業發展所必需的門類較全的配套服務,又有非常雄厚的科研機構和研發力量。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一批科研院校有智能高端農機及相關配套的專業力量,如上海交通大學劉成良教授領銜發明的智能變量施肥播種機201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農機方面唯一的最高獎項),世達爾生產的水稻精量穴播機正計劃與華南農業大學聯合申報國家發明獎。上海精細管理及許多能工巧匠鑄就的地方品牌也容易被其他省市的農民所接受,如原來“拖內”的一些老職工因不愿意讓上海拖拉機這一優良品牌像其他工業品牌一樣丟失,主動與風險投資公司合作,在崇明向明農機廠和湖北重新開發上海牌拖拉機。
上海農機工業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傳統的制造業一樣,除了受前幾年“去工業化”等錯誤觀念誤導,農機制造業發展環境惡劣以及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波及,土地租金、人力資源成本上升過快等外部因素影響外,企業自身也存在著經營機制不活、管理手段落后、對市場環境變化應對不足和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嚴重等內在問題。如上海紐荷蘭農機公司已于2014年清算注銷,生產工廠計劃轉移到哈爾濱;又如向明農機廠幾經改制,產品跟不上市場步伐,生產經營陷入困境,其他幾家農機企業也承受著較大的生產經營壓力,農機工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再加上,農機企業看上去比較土,又受國家產業政策保護,享受免稅待遇,這就更不受地方政府領導的歡迎。事實并非如此,農機制造業遠遠比汽車生產復雜。意大利CNH旗下就有法拉利、瑪莎拉蒂、克萊斯勒等著名的汽車生產企業。美國的約翰-迪爾公司除了生產拖拉機外,還是主要的工程機械生產企業。蘇聯衛國戰爭期間,許多先進的坦克車就是從拖拉機生產流水線上下來的。
1.提高發展智能農機在促進本市制造業升級轉型中重要性的認識
明確智能農機是本市發展先進制造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落實國家制造業強國戰略的重要力量,是服務全國的一個有效途徑,優化環境,形成合力,支持、支撐智能農機健康、可持續發展。
2.明確發展重點與方式
按照中央關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的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結合上海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實際,依托現有的發展基礎,緊盯目前國內精細蔬菜園藝機械以及北斗導航、物聯網技術結合智能農機制造的空白點作為本市重點支持發展產業。發展方式上可以規避上海土地和人力資源成本高的弱勢,借鑒上世紀80年代日本、香港等在內地發展制造業的經驗,除了核心技術產品在本市生產外,采取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模式,即產品研發、品牌管理、營銷服務在滬,生產加工在外(農業主產省區)。
3.鼓勵企業創新
把發展智能農機作為建設上海科創中心的一個有效推手。要通過制度激勵、利益引導和平臺建設,營造企業科技創新的優良環境。針對企業自身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現狀,要進一步改革現有的科研資金管理辦法,在機制上要鼓勵科研院校與企業聯合公關的形式,在資金投向上要拿出大頭用于支持智能農機的先進制造業的科研創新,通過起步扶一把、中間拉一段、后期送一程的形式,逐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4.完善人才政策
針對優秀人才在本市面臨的居住、子女就學等實際困難,可以采取集中提供人才公寓、實行一次性或分期住房津補貼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解決住房困境;根據產業發展重要程度、發展規模,分行業提供一定指標的優秀人才的子女可同等享受本市居民子女的就學待遇等等。□
(作者單位:上海市農業委員會農機化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