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麗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課堂上轟轟烈烈,學習氣氛濃厚,學生學習興趣也很高。但一節課下來,學生究竟學到了什么,教師再去提問的時候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學生還沒有學會真正傾聽。心理學家指出:傾聽是一種交際互動,不但要求說者會說,還要求說者會聽。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要發展學生的傾聽能力,就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相對較低,要讓學生真正傾聽就顯得比較困難。對此,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進一步細化對學生傾聽的要求,逐步培養小學生的傾聽習慣,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
一、讓學生明白何為傾聽
1.聽老師的發音和指令
英語教學中,教師的發音具有示范性。但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當學習一個新單詞的時候,往往著急跟讀,而不管是否正確。因此,教師要注意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口型,做到看明、聽清,然后再模仿。另外,教師在組織教學時還應會用各種指令語。因此,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要把指令、活動要求、活動人數、活動形式說清楚。如果有學生違反活動規則沒聽清楚而急于活動,可以適當扣分,同時獎勵那些認真聽并做得好的同學。
2.聽錄音(點讀機或磁帶)
對于英語語言習得者,聽錄音不僅是一種很重要的輸入手段,更是一種無法取代的最為標準的語言載體。聽錄音能使學生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語調、語氣、音質和感情色彩等。學生只有多聽錄音,并養成習慣,才能做到脫口而出。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可以規定學生聽錄音的時間,如每天至少二十分鐘。除了在課堂上,更要在家里聽。利用吃飯、起床、洗漱、睡覺前的時間,讓學生無時無刻都能身處英語的語言環境。
3.聽其他同學的發言
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英語交際的主要場所。但是由于小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往往沒有耐心仔細聽別人的發言,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只關注自己。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各種形式,比如,適當追問“剛才那個同學喜歡什么”?或者“誰聽得最認真”?“誰坐的最好”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并不是只有發言才是參與,仔細傾聽也是參與。
二、教師應設計各種活動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教學生學會傾聽是教師的重要責任。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只有讓學生聽得有目標、聽得有興趣、聽得有思考,才能在聽中激起思維的火花,實現聽有所得。
1.聽答訓練
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如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發生了什么事。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在聽的時候往往更加認真,這種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傾聽注意力和傾聽判斷力,而且也能加強學生的傾聽能力。
2.聽后復述
對于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傾聽并復述的訓練。如學了故事之后把這個故事簡要地復述,講給同學們聽。這種訓練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復習,更是一種語言輸出,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更能促進其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3.聽記訓練
根據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學的知識如果不及時鞏固,很快就會被遺忘,背單詞更是這樣。所以,我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個小小的英語筆記本。不僅要將上課聽到的重要的知識句型記下來,而且每段時間還會梳理,歸納所學知識點,及時復習。因此,在傾聽活動中,學生要集中注意力,積極認真地聽,并對一些重要內容或問題做好記錄。這也是養成傾聽習慣的一個重要
途徑。
4.聽寫訓練
聽寫訓練中要選擇教材相關的重點內容讓學生聽寫,比如四會單詞等。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又是培養學生耳、腦、手三者并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5.聽后配音
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聽課文后配套的相關角色配音,而且可以在課后讓學生給動畫片配音。如,下載“英語模仿秀”軟件,通過一遍又一遍聽、模仿、跟讀,給自己喜歡的角色配音,增加英語學習的成就感。
三、教師要正確評價,強化學生的傾聽習慣
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積極傾聽學生的回答并及時鼓勵。如“你聽得真仔細”“我為你感到驕傲”“你的發音很完美”等。如果教師能密切關注學生行為,認真傾聽學生回答,真誠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一定能讓學生收獲成功的快樂,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更加注意傾聽。
總之,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學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品格;播種一種品格,收獲一種命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無數的行為構成的,行為優秀不是優秀,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善于傾聽”這個學習習慣的養成,將對學生的有效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當學生漸漸體會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自己的快樂時,我們的課堂不僅有熱鬧活躍的討論,也會有靜聽默想的傾聽與思考。學會傾聽,將會使我們的課堂更生動、更有效、更精彩。
參考文獻:
張小琴.小學生英語課堂傾聽習慣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1(2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