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勤
摘 要:全動力課堂文化建設是天宮殿學校全動力教育的有力支撐和實施的重要途徑,全動力課堂提倡“能動、會動、敢動、互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于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從分組原則、小組建設、合作方法、合作態度、合作學習實施細則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全動力”課堂;合作學習;原則;評價
全動力課堂文化建設是天宮殿學校全動力教育的有力支撐和實施的重要途徑,全動力課堂提倡“能動、會動、敢動、互動”。“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如何讓學生有效地動起來的一種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于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加之,我校學生合作意識淡薄,課堂效果差等,因此,全動力課堂改革的重點之一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才能開展有效的全動力小組合作學習呢?下面我就談幾點看法。
一、分組原則
為了促使學生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分組原則:
1.每組4~7人。
2.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分組時除了考慮學習能力,還考慮學生的興趣、性格、性別差異、家庭背景等因素,優化組合,優勢互補。每個小組分為ABC三層,即優中差組合。如每個小組一個優生,兩個中等生,一個學困生。組與組之間盡量保持相對平衡的水平,這樣既有利于小組內“合作學習”,又有利于小組間的公平競爭。
3.參照總成績,兼顧各學科成績,發言積極性及守紀律情況等,要求每個學科都應該有領跑的學生。
二、小組建設
1.確定組長。每組由組員推選出一位責任心強、學習態度好、樂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創新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他的主要任務是在老師的指令下組織全組人員分工,一起合作學習。
2.座位安排。班主任組織學科教師研究班級學生情況,合理分組并安排好座次,原則上既利于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又便于課堂聽講記筆記。
3.設計組牌。包括組名、口號、目標和組名有關的組徽等,要有一定的勵志意義。
4.成員分工。(班主任可自行靈活調整)
組內成員是一個整體,小組是一個團隊,強調集體行動,不搞個人主義,組內對于各種任務要有明確分工,并且要明確落實到人。
組長: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對組員的學習、行為、思想等進行監督、督促和指導。包括隨時與班主任及各任課教師聯系,在同學和老師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起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作用。每天負責給組員課堂表現評分。
督學員:協助組長處理組內一切事務,同組長一起加強組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負責本組的學習情況及整個小組的課前準備情況。在討論后,負責發言人的提名來匯報本小組討論的結果,同時,均衡組內成員到黑板板書的機會。檢查前置性預習作業。
紀律員:負責本小組的課堂紀律維護,對于上課出現的說話、嬉笑、打鬧、遞紙條等現象及時制止。收作業,安排作業布置和
批閱。
記錄員:負責統計本組的得分情況。避免誤加或誤減分數,造成不必要的糾紛和混亂,下課后及時匯報給各課代表;負責小組衛生。
……
三、合作方法
1.在課堂上遇到問題要先獨立思考,然后再與臨近同學交流,二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小組解決。
2.督學員組織討論和發言。爭取人人都有發言權,原則上讓學習能力差的先說,好的學生要給差的學生講解,相互幫扶,共同完成任務。
3.小組展評時用語要規范,如“下面由×××小組匯報(或交流)”“我來補充”“我有新的看法(或觀點)”“我反駁他”“他的發言對我很有啟發”“我有同感”等。
小組發言模式:大家好,下面由我們組來匯報,先請×××來發言,我的交流完畢,請大家來為我補充(或者評一評),謝謝你的補充(或者評價),我會考慮你的建議……
小組發言后的評價語言可以是:我來補充,你的發言很好,聲音響亮,你的方法真好,我要向你學習等等。
四、合作態度七字決
聽取發言要專心,注視對方很認真。
自控守紀不多口,依次發言應遵守。
幫助同學要積極,解決疑難齊出力。
說服別人把理張,態度誠懇不囂張。
協調組員共商量,合作學習齊發揚。
五、建立多元化的評價制度
小組合作學習一定要加強目標性,要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學生過程成長的評價機制。如可以制定班小組評價記錄表,對學生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傾聽情況、合作情況、展示情況等進行記錄;教師每月小組學習評價匯總表;合作學習評分標準以及評分細
則等。
六、全動力課堂合作學習細則
合作學習,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有序合作訓練,注重細節的落實和習慣的養成。如聽人發言要專心,需要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發言圍繞討論中心,說清理由。遇到學習困難,向同學請教,態度要虛心有禮,直至搞明白為止。接受幫助后,應向對方表示感謝。服從組長安排。小組討論時,有次序地發言,聲音要輕,不影響其他小組學習。幫助同學時,要向同學說清發生困難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獨立思考,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提出具體的行動辦法。
參考文獻:
馬蘭.合作學習的價值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04(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