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華
上海之行,觸及靈魂,洗盡幾多鉛華。梳理思緒,欣然發現:上海名校之所以聲名遠揚、光耀四方,究其根源,擁有一支師德高尚、視野開闊、教藝精湛、合作創新的名師團隊是根本。受此啟發,我提出“打造精英教師團隊,向名校進軍”這一觀念。
一、時不我待,打造“精英教師團隊”勢必先行
當今教育群雄逐鹿,風生水起。作為后起之秀的普通學校,要嶄露頭角,笑傲“江湖”,突破口只有一個:打造精英教師團隊。舉目四望,學校精英教師團隊打造已到“瓜熟蒂落”之時:
1.從目前局勢看
地區綜合實力強勢崛起,教育有了經濟支撐;建立后備干部培養模式,管理者有了不竭源頭;教育騰飛正當時,但騰飛差致命一環——“教師群體的發力!”教育的最根本還應該落在教師之上!只有教師的方向一致,形成合力才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因此,培養精英教師團隊是當務之急。
2.從學生發展看
教師從教一生,學生受益無數。從某種意義上講,一位優秀教師堪稱學生的“精神領袖”。要將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學校教育對精英教師團隊求之若渴。精英教師和普通教師的區別不僅僅在于教學質量的好壞,更關系到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猶如一張白紙的小學生而言,一個精英教師對于他們就猶如給他們指明未來之路的“燈塔”,猶如給他們打造遠航巨輪的“工程師”,而不是僅僅一節課的教學任務,更多是為祖國的人才培養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3.從學校發展看
無論是減負提質、品牌特色,還是內涵發展,抑或是綜合建設都離不開老師的執行,所以精英教師團隊多多益善。他們能夠更快、更好、更加出色地完成學校的建設計劃和教學計劃,沒有他們,一切都是“浮云”。
二、真抓實干,促進“精英教師團隊”落地生根
“精英團隊”如何打造?“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轉變觀念是第一要務,招數對路是成事關鍵。
1.吃透三個觀念
(1)觀念一:教師是“心頭肉”
管理者不能每天拿著鞭子在校園里“吆喝”。只有領導視教師為“心頭肉”,教師才會視學校為“幸福灣”。管理者要公平,要推功攬過,要有遠見卓識,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教師才會信服,一路隨行,成為你思想的追隨者。
(2)觀念二:教師人人是“人才”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春天的美麗。”管理者要惜才,愛才,相信人人是“人才”,要挖掘每一個教師的智慧。“用人之長,則天下無不可用之人”,善于把不同特長教師安排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助推學校發展。
(3)觀念三:教師具有“創造力”
我相信,沒有任何一位教師愿意自甘墮落,庸碌一生。請相信我們的教師,“文人相輕,自尊心強”的特質暗示了他們內心深處無窮的創造力。給他們一個“支點”,他們一定可以撬動教育這塊“巨石”。
2.用好六個招數
團隊打造如同兩軍對壘,招數是制勝法寶。我認為精英教師團隊培養需要火中取栗的勇氣和剛柔并濟的辦法。
(1)“制定規劃”出真招
根據教師不同特長和自身發展需要,幫助每一個教師做好精英成長規劃。有方向才有持續發展的愿望,目標才是最大的動力。
(2)“歷練修為”出高招
“停止學習,就意味著拒絕成長。”大多數教師都教學有方,但理論知識匱乏,心中向往“山登絕頂我為峰”的人生“美景”,卻面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實“瓶頸”。所以部分教師能順風順水成長為優秀教師或骨干教師,但在“專家型名師”門前卻戛然止步。建議學校購買各類書籍,建立書屋,營造讀書學習氛圍,讓教師將閱讀當作一種本能,將思考形成一種常態,將交流變為一種習慣。
(3)“論壇爭鋒”出狠招
教師中會教得多,會寫得少。許多教師教書是“內行”,但梳理總結教學經驗卻是“外行”。要堅決鏟除“網上下載”的不正之風,每年定時舉辦一兩次教師論壇。管理者要親身參與,以帶領教師展示交流自己的教學方法、成果和反思。給老師搭臺子,壓擔子,提高教師“寫”和“說”的水平。
(4)“提升業務”出實招
一是組織教師到名校學習,見多識廣,“要想成精英必先學精英”;二是聘請專家、特級教師等來校設壇講經,讓教師感受大師風采,汲取成長智慧;三是組織教師參與各級上課與研討。實踐出真知,知行必須合一;四是分層培養教師。根據教師不同年齡和教學水平分別進行入格、升格、風格的梯次培養,有序提升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打造精英教師團隊。
(5)“分權管理”出巧招
當前,部分校長總是很“忙”,甚至引申出另外一個層面的“茫”和“盲”。這種局面不是智者之為,問題最好解決在基層。規模較大的學校可以實行年級組長負責制,把權力有效下放,該教師解決的決不讓年級組長解決,該年級組長解決的決不讓中層干部解決。這樣不但減輕了管理者的負荷,更培養了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
(6)“人文關懷”出柔招
當教師生病住院或父母有困難,學校管理者要及時關懷、慰問、幫助,把教師當家里人。對教師生日要重視,要有祝福語、紅包等。學校理應成為教師的“精神家園”,管理者要與教師同甘苦、共患難,達到“學校是水,教師為魚”的融洽境界。
錘煉教師隊伍,打造精英團隊,每一所學校都不能獨善其身。名校并不是遙不可及,只要我們有打贏“硬仗”的準備,敢于挑戰“名校”的決心和鳳凰涅槃的勇氣,我相信,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會留下進軍名校的轍痕。
參考文獻:
王曉秋.教師團隊的自我建構[J].教育探索,2012(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