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義務教育部分明確指出:“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兒童少年身心健康。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把減負落實到中小學教育全過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長期以來,我們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有很多,但對如何為學生布置作業的研究卻少之又少。就目前來看,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作業形式單一、機械抄寫、缺乏思維空間、數量和難易程度不當等現象普遍存在,學生和教師都深受其苦,很多學生對作業有抵觸情緒。首先,過量的作業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導致一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其次,由于作業負擔過重,學生應付作業、家長代寫作業的現象時有出現,這對學生的成長極為不利。
如何讓作業起到既能鞏固已學知識,又能發展學生能力的目的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
一、識字與寫字
作業設計存在問題:
教師布置作業隨意性強,沒有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大量簡單、機械、抄寫的作業,讓學生無法產生興趣。
作業設計建議:
(一)課前預習性作業
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經驗,也掌握了很多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個性差異靈活布置作業。
(二)課后鞏固性、延伸性、綜合性作業
1.鞏固性作業
(1)對于難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和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
(2)就“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
2.延伸性作業
(1)進行形近字辨析和多音字的練習,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易混淆的字形要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練習書寫,教師要及時檢測。
(2)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鼓勵學生多使用工具書學習。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勤查字典、詞典。
3.綜合性作業
根據詞義理解運用,會遷移。
二、閱讀
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缺乏系統性、目的性,過多地依賴課外閱讀資料。注重寫,沒有設計適應課標學習及要求的閱讀作業,輕視讀和積累。
作業設計建議:
(一)課前預習性作業
(1)將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2)運用教材的導讀和預習提示,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嘗試探究解決。
(3)結合文章內容,查找并閱讀相關資料。如: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況;了解時代背景等。
(二)課后鞏固性、延伸性、綜合性作業
1.鞏固性作業
(1)背誦、默寫課文片段或古詩詞。
(2)積累自己喜歡的各類成語、諺語、詩句、名言警句,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3)關注課前、課后提出的問題,嘗試質疑,通過讀書釋疑實現對文本的快速把握;關注文章題目與小標題,關注段落的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在短時間內把握文章結構;利用關鍵詞、文體等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觀點等。
(4)學習做筆記,教學生學習使用圈、批、注等方式,圈畫自己欣賞的詞句段、記下自己的讀書心得與困惑,表達自己的共鳴與感想等。
2.延伸性作業
(1)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養成整理、積累的意識與習慣。記錄和整理課文的相關資料,并延伸同類其他作品。
(2)做好資料卡片或分類存放,可以是素材的積累(如同題不同內容的文章),可以是語言的積累(如同一景色的不同文字),可以是思想的積累(如同一領域的名人名言、諺語等)。
3.綜合性作業
在閱讀訓練中,要體現從字詞到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等全方位的訓練,還要訓練學生快速瀏覽提取信息的能力。
(1)閱讀說明性文章,能了解文章的主要說明方法,嘗試運用所學的說明方法進行片段練習。
(2)閱讀敘事性作品,可以通過了解事件的梗概,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補說、敘說,為學生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3)進行復述練習,或開展班級讀書會、親子閱讀等活動。如,學完《桑娜》之后,讓學生續寫:當漁夫拉開蚊帳,看到西蒙的兩個孩子香甜地睡著,他會說寫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學完《生死攸關的蠟燭》后,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
三、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口語交際前準備的材料不夠充分;習作前缺乏有目的的觀察,指導搜集或提取素材不夠到位,不引導學生回顧習作的背景;對綜合實踐活動不夠重視。
作業設計建議:
(一)課前預習性作業
(1)根據習作主題查找和搜集相關資料,并做整理。
(2)對主題進行課前討論和交流。
(二)課后鞏固性、延伸性、綜合性作業
1.鞏固性作業
(1)能和同學們用普通話進行主題口語交際,有表達觀點的意愿。
(2)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愿,并寫出符合習作要求的作文。
(3)能對自己或同伴的作文進行修改。如:學了《師恩難忘》后,要求學生展開想象,寫一寫我回到故鄉后碰到老師會和老師說些什么?
2.延伸性作業
(1)能通過主題學習,延伸同類事物,進行口語交際。
(2)能通過主題學習,運用本主題習作方法,記錄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4)定期展示優秀作品。如讓學生看奧運會,然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學了《爸爸的咳嗽》這課后,布置學生認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并寫出觀察日記。這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讓學生在作業中學會了許多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寫作能力。
3.綜合性作業
(1)要求學生養成寫日記、周記的習慣。指導學生學會選擇日記、周記的內容,要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
(2)寫讀書心得、仿寫、續寫課文、編故事等。老師還需做好指導和定期講評,發現好文章及時在全班交流或推薦給各種刊物。
(3)建立長效機制,定期匯報展示。可以是采集、剪貼、展評與課文有關的圖文資料,編輯主題鮮明的手抄報、黑板報,根據對課文的理解進行書法、繪畫創作。
(4)可讓學生自編作文集。如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了解漢字;可以策劃一次社會用字調查;可以搜集一些書法作品,辦一個書法展覽,欣賞漢字的優美;還可以向班上有書法特長的同學請教練字的方法。
四、綜合實踐性作業
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缺乏這方面的作業設計與布置,如:朗讀、朗誦、想象、表演、畫畫、制作、訪問等形式的作業。
作業設計建議:
(一)朗讀和配樂朗誦
安排學生每天在家堅持一定時間的朗讀和配樂朗誦。通過這種練習,既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恒心和毅力,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體驗成功。
(二)自主編導故事進程
安排學生對有關課文內容展開自由想象,由學生自主編導故事進程。這種作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增強和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進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角色表演
對于故事性較強,描寫具體生動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在熟讀課文、認真領會的基礎上嘗試給家長表演。通過角色表演,能使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涵和精神,也能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增強展示愿望。
(四)想象繪畫
安排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畫。通過畫圖,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五)手工制作
適當安排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手工制作,通過制作體會制作過程的艱辛,從而樹立勞動意識,自覺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而且手工制作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廢舊物品,可以增強環保和節約意識。
(六)考察走訪
安排學生實地考察和走訪,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交流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要讓孩子們樂于接受,易于完成,讓他們在學中做,做中悟。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延續,家庭作業的優化設計,應該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空間,讓學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豐富他們課余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從而使作業成為孩子們鞏固知識、快樂實踐、勇于創新的園地,成為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梁。
參考文獻:
林靜.小學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研究[J].師道·教研,2015(11).
注:本文系甘肅省首屆“隴原名師”專項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GB[2013]LZ0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