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瀅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加之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并且社會對各種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因此,這就要求我國的教育事業一定要適應現階段的發展要求。小學階段作為學生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道德觀念的培養尤為重要。但是現在關于現階段小學生的德育評價體系還存在主觀性太重等問題,這不利于小學生良好德育觀的養成。就當今教育轉型階段小學生的德育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幾點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教育轉型;小學生;德育評價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小學教育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德育評價作為小學評價體系的新興事物,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還存在主觀性過重等問題。所以,德育評價體系不但沒有起到促進學生培養好的道德規范的作用,反而引起了部分學生或者家長的反感。并且也會對學生和家長起到誤導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德育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旨在更好地發揮德育評價的作用。
一、德育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1.評價主觀性太強
現階段關于小學生德育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數都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語打分,但是由于教師本身有著很大的主觀性,并且不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都觀察得很全面,所以在給學生做德育評價的時候往往會根據自己的主觀想象,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會不由自主地給出高評價,但是我們需要意識到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一定在德育方面表現得不好,而教師一個不客觀的評價也會深深地誤導學生和家長,對于家長的教育方向會有很大的影響,這將會對學生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并且還需要考慮到,由于教師的教學素質有著很大的地域差異性,所以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就造成了德育評價體系的客觀性不夠。
2.評價主體過于單一
大多數德育評價的主體都是老師,所以學生的“生死大權”都掌握在教師手里了。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有限和對學生的觀察有可能不是很全面,且現在由于體系不是很完善,并沒有完整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所以評價的主體就僅僅落在學生班主任的身上。但是,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就會造成教師不能從多方面去評價一個學生。班主任不可能知道學生在家里,在學校外面的表現,所以就會造成評價的有效性,而這些都會造成評價的可信性。
二、評價體系的改進對策
1.豐富德育評價方式
針對現階段大部分評價方式都是教師主觀評價,缺乏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問題,我們應該盡力豐富評價方式,盡力減少評價主體的主觀性。所以首先對于德育評價體系,必須有完整的、合理的評價方式,要盡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階段以及不同的評價方式去衡量。學校首先要重視對于學生的德育評價,只有充分的重視,才能著力解決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要盡力從各個方面去考查一個學生,在不同時期都要進行評價,要注意和家長及時溝通,比如,以召開家長會等方式來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情況,這樣才會獲得全面公平的評價結果。此外,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盡量可以關心到每一位學生,可以采取課余時間找學生單獨談話等方式來傳達教師的評價結果,這樣不僅僅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領會老師的意思,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并且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更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2.豐富德育評價內容
要盡力擺脫僅僅限于教材考試成績為評價內容的現狀。雖然這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但是卻有失德育評價的初衷,要盡力追求評價內容多元化,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多元化的發展。當今社會處于一個社會價值多元化的階段,所以我們的評價內容必須力求多元化才能跟上社會的腳步,不被社會所淘汰。這樣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要鼓勵學生培養團結協作、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所以我們的評價內容也要包括這些內容。學校可以舉辦一些可以體現學生團結協作和承擔責任的集體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對學生進行評價,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
3.力求評價主體多元化
每個家庭最注重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每位家長都很關注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作為家長對于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習慣也更加熟悉,所以家長對于孩子的評價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此外我們也可以從學生的其他同學的角度去考察。人與人交往也是德育評價的重要內容,所以作為老師和家長,并不能隨時關注到學生,但是同學之間是一直相處在一起,所以同學的評價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再加上教師的評價指標,就組成了“三位一體”的評價主體。當然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同學之間及時的溝通,這樣才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全面公正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體系也更有可信度。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需要認識到要想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全面人才,我們必須順應改革潮流,抓好德育評價體系。在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評價主體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改革,積極吸取先進的評價體系。此外,教師或者家長在發現學生存在德育方面的問題時,要及時地與學生本人及時溝通,及時彌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教育更有效地進行,也才能保證學生更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王廣勝.對教育轉型階段小學生德育評價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8(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