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青,舒 婷,賀永紅,魯春麗,馬林芝(湖南醫藥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某校高專護生體育鍛煉現狀調查與思考
閻 青,舒 婷,賀永紅,魯春麗,馬林芝
(湖南醫藥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0)
目的 通過調查我校高專護生體育鍛煉認識與自主體育鍛煉意識,了解其體育鍛煉現狀。方法 隨機抽取500名護理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護生每周鍛煉1~2次的占16.8%,3次及以上者只占15.0%,不參加鍛煉的高達68.2%;每次鍛煉時間<30 min者占25.2%,30 min及以上者占74.8%;進行高強度鍛煉者占6.9%,中等強度者占36.5%,低強度者占56.6%;非常喜歡和喜歡體育鍛煉者占65.2%,一般的占22.2%,不喜歡體育鍛煉的占12.6%;對自身堅持體育鍛煉的態度非常滿意和滿意者占50.8%,一般的占28.6%,不滿意的占20.6%。結論 大多數護生對參加體育鍛煉不夠積極,未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標準;大多數護生對體育鍛煉是有興趣的;一半左右的護生對自身堅持體育鍛煉的態度是滿意的。
高專護生;體育鍛煉;體育
高專護理專業學生作為臨床護理隊伍的主力軍,肩負著治病救人的重任,他們的健康狀況影響著未來護理事業的發展。護理工作是一項體力與腦力并重且與人的健康狀況及生命息息相關的工作,護理工作的繁重要求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心理及身體素質[1]。通過調查問卷了解我校高專護生的體育鍛煉現狀,有利于對護生課外體育鍛煉進行管理,引導他們科學理性、持之以恒地進行體育鍛煉。
1.1調查對象
我校護理專業一、二年級大專生。
1.2調查方法
在護理專業大專生中抽取500人發放調查問卷,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如實填寫。問卷設計簡單明了,包括體育鍛煉頻率、時間、強度,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護生對自身堅持體育鍛煉的態度等內容。
發放的500份調查問卷由學生會干部負責全部收回,回收率為100.0%。
2.1護生體育鍛煉頻率、時間、強度(見表1)

表1 護生體育鍛煉頻率、時間、強度調查
表1顯示,每周鍛煉1~2次的學生占16.8%,3次及以上者只占15.0%,不參加鍛煉的高達68.2%,以上情況應引起高度重視。每次鍛煉時間<30 min的占25.2%,30 min及以上的占74.8%。進行高強度鍛煉者占6.9%,中等強度者占36.5%,低強度者占56.6%。由此可見,大多數護生對參加體育鍛煉不夠積極,這種狀況與教育部規定的在校生每天應保證1 h的體育鍛煉及每周鍛煉3次以上、每次體育鍛煉持續時間≥30 min、每次體育鍛煉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2]的要求相差甚遠,即護生鍛煉頻率、鍛煉時間、鍛煉強度均不夠。究其原因,一是護生體育意識淡薄,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二是護生學習任務繁重,需要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多,沒有時間參加體育鍛煉;三是個人其他興趣(如書畫、唱歌、上網等)對體育鍛煉時間的占用;四是已養成懶惰的不良習慣等。這從側面反映出高專護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還很淡薄,即使鍛煉也不愿出力,怕苦怕累。因此,如何提高護生健身意識、培養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是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亟須解決的問題。
2.2護生體育鍛煉興趣(見表2)

表2 護生體育鍛煉興趣調查
表2顯示,有65.2%的護生非常喜歡和喜歡體育鍛煉,一般的占22.2%,有12.6%的護生不喜歡體育鍛煉。由此可見,護生體育鍛煉興趣總體較強,但體育鍛煉意識淡薄者也為數不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體育教學主要是圍繞達標或專項選修項目進行,學生練習內容單一;(2)護生缺乏體育鍛煉興趣,沒有養成鍛煉習慣;(3)長期重技能考試、輕能力教育的方式使護生課外自我鍛煉能力較差;(4)護生課余時間會選擇較輕松的娛樂方式,如逛街、看電視、上網等;(5)體育場地和設施的限制,不利于護生開展個性鍛煉;(6)無人指導和監管。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2.3護生對自身堅持體育鍛煉的態度(見表3)

表3 護生對自身堅持體育鍛煉的態度調查
表3顯示,護生對自身堅持體育鍛煉的態度非常滿意和滿意者占50.8%,認為自己有興趣且能增強體質,是能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基礎;通過鍛煉充實了生活,調整了心情,使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這也成了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動力。而剩下49.2%的護生因沒有硬性規定和約束,體育鍛煉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通常在周末、節假日和考試期間很難堅持,未能持之以恒。
高專護生是推動護理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是為全民健康保駕護航的主力軍,但是,當前護生體質狀況令人堪憂[1]。因此,培養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的優秀護士,是高等醫學院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責任。
3.1加強護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興趣培養
首先,學校要轉變思想,勇于打破“重技術技能、輕理論能力”“重課堂教學、輕課外鍛煉”的傳統教育格局,從思想上提高對體育重要性的認識。其次,要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和辦法來加強護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興趣培養,按護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科學、合理、人性化地設置體育鍛煉和比賽項目。再次,選擇融趣味性、娛樂性和個性發展為一體的體育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訓練時間。最后,有針對性地舉辦女生體育知識與健康知識講座以及體育文化活動等,適時引導護生盡可能參與體育鍛煉,增強其體育興趣,從而促進其健康水平提高。
3.2創新體育教學,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
當前高校體育課大多以實踐技術課為主,幾乎沒有體育理論課,且體育課活動單一,缺乏個性化或為特長開設的體育活動,所以要創新體育形式,在課程設置、考試方法、競賽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
3.2.1調整課程結構,創新體育理論課教學實踐 調整體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體育理論教學時數,徹底消除體育理論教學的隨意性和“體育教學即為實踐教學”的片面認識。首先,教育者要樹立科學的體育觀念,將體育理論與體育實踐技能并重,課外體育鍛煉與體育課并重。其次,針對護生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等特點,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護生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再次,引導護生將課堂學到的體育理論知識和鍛煉方法運用到課外鍛煉中,使護生在體育教學與體育鍛煉中感到快樂和自信,從而逐步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3.2.2注重學生參與,改革以競技為主的體育比賽 對一年一度的校運動會進行創新,讓傳統意義上針對跑得快、跳得高、擲得遠的少數人參與的運動會,擴大到全體學生參與的集體項目(如接力、拔河、太極、團體操表演等)。競賽內容應符合大多數護生的興趣愛好,通過競賽強化護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其鍛煉興趣和終身鍛煉的習慣。
3.2.3調整體育考核方法,將成績與課外體育鍛煉掛鉤 改傳統體育技能考試方法為體育知識、技能和課外體育鍛煉考核相結合的綜合考核。可以將課外體育鍛煉情況作為考核的一部分,按百分比計入學生期末成績。考核課外體育鍛煉情況可以系和班為單位,以每周課外鍛煉的次數和時間作為考量標準,可由護生互相監督,同時配以輔導員和體育教師抽查[3]。
3.3加大投入,完善課外體育組織建制
課外體育鍛煉大多由學生自行組織、自己安排進行,沒有形成群體性、組織性行為,其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首先,學校要不斷加大體育設施投入,將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學校整體建設和發展規劃中去。其次,完善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建制,特別是改進和提高班級(系)、院校兩級體育協會組織開展體育活動的方法和能力,增強護生參與熱情,不斷提高護生課外體育活動參與率[4]。再次,護生可以依據寢室衛生管理辦法進行體育鍛煉管理,加大早操和業余時間體育鍛煉的監督和管理力度。最后,可在晚自習前統一播放舞曲,開展大型學生廣場舞,充分調動護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3.4營造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與環境
校園體育文化直接影響學生體育意識、體育態度、體育行為和體育價值觀。因此,學校要加大對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修建體育象征性建筑、雕塑及宣傳欄、報刊欄等,從視覺上刺激學生產生體育鍛煉欲望,營造體育鍛煉氛圍,逐步形成體育意識。
總之,體育鍛煉是提高護生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要真正提高體育鍛煉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引導護生理性、科學、持之以恒地進行體育鍛煉,使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1]黃艷紅,陳麗.高職高專護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現狀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5(1):201-203.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EB/ OL].http://www.gov.cn.2011-02-15.
[3]趙曉玲,李繼軍,楊健.營造課外體育鍛煉氛圍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探討[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4(2):78-80,84.
[4]倪永輝.大學生體育行為調查分析及對策[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30(6):47-50.
G526.5
A
1671-1246(2016)01-0121-02
注:本文系湖南醫藥學院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