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崇艷
【摘 要】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建筑業迅速發展,大量農民工進入建筑市場,由于大部分農民工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及自我保護意識造成了一些問題,為了建筑市場和諧發展與保護農民工權益,我們應采取政策與措施。
【關鍵詞】農民工;管理措施;五個加強
農民工是活躍在城鎮經濟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在塑造自己,已經與城市的發展密不可分。但由于農民工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的局限性,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對勞動者綜合素質日益提高的要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民工的長期穩定就業。因此,要不斷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提升他們的技能水平,使其適應不斷升級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需要。針對農民工的特點,結合培訓實際,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即突出“五個加強”。
一、加強人生觀教育
因農民工的年齡差別很大,部分人員已經多年社會歷練,清楚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勞動力的需求趨勢,新形勢下他們與時俱進地接受培訓,為自己“充電”,目的是提高勞動技能水平,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而部分人員年齡較小,有些甚至剛走出校門不久,對人生目標感到虛無縹緲,對培訓意義感到含糊不清。我們應通過宣傳農民工培訓政策,宣傳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使他們轉變觀念,認識到技能培訓的重要性,引導他們樹立“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成就夢想”的市場化就業意識,增強求知欲,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二、加強法律教育
農民工文化素質偏低,大部分法制觀念淡薄。提高農民工法律素質,不僅需要國家加強執法和司法環境的改善,更需要國家和社會引導、幫助農民工通過自身努力,學法、知法、用法、守法。在法律教育方面,我們也有“輕重緩急”。
事實上,當前出門闖世界的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他們外出務工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賺錢糊口,更期望自己能夠長期留在城市,成為城市居民。可是,他們對城市的生活不了解,而媒體對農民工討薪難等問題的報道,更使他們對融入城市的生活充滿怯意。加強法律教育,使他們能夠盡快適應城市的生活環境,實現永久、穩定的轉移就業,增強勞動權益的知識,從而珍惜這些權利,自覺地應用和維護這些權利,當權益受到侵害時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從而能夠立足于城市,對城市生活充滿信心。
三、加強紀律管理
由于農民工流動性大,他們大都沒有經過系統質量、安全教育與培訓,專業知識掌握不深甚至一點不懂,且自身的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生產知識缺乏且技能低。進入施工現場后很多施工企業沒有嚴格對農民工進行"三級教育",直接進入施工現場進行施工,同時施工單位疏于現場管理,不執行強制標準,違章作業、違章指揮,在安全上投入不足,造成現場施工作業時安全防護設施不能按規定配備到位,施工現場使用無安全防護裝置的非標機械設備及鋼管腳手架,施工用電不規范,腳手架的搭設未跟上施工進度,高處臨邊作業無防護,模板工程支撐體系“臨邊”防護不到位等安全隱患的存在,時時刻刻就可能危及到工人的安全,所以紀律管理是尤為重要的。
四、加強技能訓練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步伐也在加快。然而,由于文化素養不高,技術技能水平較低,農民工就業主要分布于建筑業、采礦業、第三產業和其他產業鏈低端或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農民工要盡快融入城市,技能培訓是必須邁過的一道門檻。
應當看到,廣大農民工在用自己的勞動為城市發展做貢獻的同時,也面臨著難以融入城市社會的突出問題。他們普遍由于從事低端工作,收入水平低,難以實現在城鎮安家落戶的愿望。他們要從低端邁向高端,加大培訓是提升素質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國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領域還有諸多短板。如培訓參與度低、培訓市場機制不健全、培訓經費不足,目前我國農民工接受培訓的比例不足30%,與一般發達國家90%的比例存在差距。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背景下,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首先應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如在資金籌措、培訓機構建設、過程監管、效果評價等方面,鼓勵行業、企業、院校和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工培訓。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培訓與就業緊密銜接的機制,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崗位需求。還應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開展實用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五、加強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指學校與企業共享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在技術、科研、人才、就業等方面進行合作,培養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適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最終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校企合作是在國際上得到普遍認可的教育模式,從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愿望比較強烈,但是由于校企雙方缺乏磨合、制度缺乏保障、兩種文化沖突等原因,企業方面的表現還比較被動。如何能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更好地利用學校、企業各自的優勢,在企業經營中引入校園文化、吸引人才和技術、降低運營成本、增強企業活力,具有現實意義。
六、結束語
在現階段建筑企業中,目前存在農民工素質較低下、建筑市場不規范是誰也無法否認的現實。正是因為這種現狀的存在才導致了各種不安全行為的出現、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只有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實際工作中真正關心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以加強教育為主和強化政府監督為輔,引導農民工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自我維權意識,使之自覺遵章守紀,自覺學習并掌握安全基礎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和技術技能水平。這樣既增加了企業效益、社會效益,又帶動了農民發家致富,使建筑市場得到快速健康發展,同時也使廣大農民工過上幸福和諧的新生活。
參考文獻:
[1]劉懷廉.中國農民工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潘建甫.農民工公民意識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