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磊
【摘 要】樁基礎是一種深基礎,它具有穩定性好、承載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勻、良好的抗震性能、沉降穩定快等優點,因此在各類建筑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尤其在高層建筑中,樁基礎應用廣泛。樁基工程作為高層建筑工程建筑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其施工質量對于高層建筑整體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主要就高層建筑中樁基的分類與選擇、樁基礎技術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樁基施工常見問題的質量控制的措施,希望能促進建筑工程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高層建筑;樁基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一、高層建筑樁基分類與選擇
樁基礎目前是我國高層建筑的主要基礎類型,當建筑物場地上部的土層比較軟弱時,采用普通的擴大基礎,則地基的強度、穩定性和變形將均不能滿足建筑物的要求,這時往往采用樁基礎。隨著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發展,樁的種類和樁基形式、施工工藝和設備以及樁基理論和設計方法,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按施工方法樁可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兩大類。預制樁用錘擊、靜壓、振動或水沖沉入等方法打樁人土。灌注樁則在就地成孔,而后在鉆孔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成樁據成樁的方法,又可分為鉆孔、挖孔、沖孔及沉管成孔等方法。工程中一般根據土層情況、周邊環境狀況及上部荷載等確定樁型與施工方法??傊瑯痘O計應該注意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這兩項基本要求。在工程實踐中,由于設計或施工方面的原因,致使樁基不合要求,甚至釀成重大事故者已非罕見。因此,做好地基勘察,慎重選擇方案,精心設計、精心施工,也是樁基工程施工必須遵循的準則。
二、樁基礎技術概述
樁基礎技術的分類大致有兩種:①錨桿靜壓樁技術;(鉆孔灌注樁技術。這兩種技術各有千秋,作用于不同情況下的建筑施工項目。樁基礎技術由樁基與承重臺組成連接.在建筑施工中是一種比較普遍常見的建筑基礎形式,其中低承臺樁與高承臺樁是最基礎的樁基施工方式,低承臺樁的樁基部分完全淹沒在土層中。高承臺樁則留有一定比例的部分在土層之上。鉆孔灌注樁技術相比起錨桿靜壓樁技術來說比較簡單直接,在施工時將混凝土比例混合后灌注進入已鉆孔的樁基內部,混凝土的最終凝固固定了樁基。確保樁基的穩定性。在土建施工中使用樁基礎技術,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樁基礎技術能夠讓建筑具有強大的穩定性.地基是建筑的安全關鍵點所在,如果地基不穩定,建筑整體的質量便難以保證,而樁基礎技術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建筑施工時地基的穩定問題,能夠使建筑更好地抵抗來自外界的壓力,有效預防了自然災害為建筑帶來的損失。
三、建筑工程樁基施工常見問題及質量控制
(一)縮頸
縮頸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樁基位置的土層受到了孔隙水的壓力。在拔管后又將壓力傳遞給新灌注的混凝土中,此外,施工過程中拔管的速度過快以及樁管內的混凝土存量少都會導致樁基施工中的縮頸現象。其主要的預防以及處理的方法為:在進行灌樁時,要盡量的多灌,在首次拔管時要將拔管的速度放慢.以1m/min的速度為宜.如果施工位置的軟土較多,則將拔管的速度控制在0.3—0.8m/min為佳,注意在拔管的過程中要對樁管進行密集的敲打,以夯實樁基。拔管的高度以第二次灌注混凝土的容量處為宜。此外,還要對混凝土灌注的容量進行控制,對發生縮頸的部位進行反復的敲打,注意敲打的深度要高于縮頸部位1m以上方可。
(二)吊腳樁
吊腳樁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混凝土樁尖位置的質量較差導致的,樁尖位置的質量差就會引起樁基邊緣位置的損毀。此外,還有可能是因為拔管時的震動力度不夠使得樁尖未能夠被擠出,然后在樁管拔至一定的高度上下落。卡在硬土層中導致的?;蛘呤窃诔凉艿倪^程中,樁尖與泥沙混合以及樁間距過小所導致的。吊腳柱的形成會嚴重影響樁基的承栽能力。對于吊腳樁的處理方法:①要嚴格控制混凝土樁尖的等級強度,根據相關的要求,一般情況下都不得低于C30;②要依據施工的土層性質合理的進行樁基間距以及打樁順序的布置;③要隨時的檢查是否有縮管的現象,以便于及時的進行處理;④在拔樁的過程中要密震慢拔。也可在拔管的時候先反復的插管幾次,在進行正常的拔管工作。
(三)隔層
隔層現象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拔管速度過快或者是混凝土質量配比不合理所導致的,因此,隔層現象的處理辦法為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以保證混泥土的塌落度符合相關的要求.要控制拔管的速度,若施工現場土層較軟,則拔管的速度要不大于0.8m/min,在拔管的過程中要保持管身的震動,每次拔高0.5~1.0m時,要停止拔管僅震動,時間根據土質而定,通常情況下,震動的時間均在5~10s之間。
(四)拒樁
沉管時不能夠使樁尖達到設定的深度就會發生拒樁現象。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地下有硬物。導致樁尖無法穿透,或者振動機的轉速過低.沖擊力較小以及地層之間的摩擦過大導致的。而處理的方法也較為簡單,即嚴格控制打樁的速度,采用跳打的方式進行施工,當遇到此類問題時,可拔除樁,采用人工挖空的方法進行處理,或者將電機的轉速調高。加大沖擊力度即可。
(五) 斷樁
斷樁是建筑工程樁基施工中的常見問題之一。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樁身的過渡傾斜以及起吊位置不科學導致的,此外建筑工程樁基的錘擊也會使得樁基出現斷樁的問題。斷樁的處理方法為:首先在進行樁的位置確定時。就要防止樁之間的密度過大.在進行震動時,其震動的時間應不超過樁間距的4倍以上,在樁之間的間距不大于3.5倍的樁直徑時,應嚴格控制樁施工的時間,相鄰施工時.其時間的間隔至少要超過混凝土初凝的時間.否則就選用跳打法.以減少對鄰樁的影響程度,要嚴格的控制拔管的速度。在一般的土層之中。以1.2~1.5m/s的速度適宜.在較為軟的土層之中。要將拔管的速度降低到0.6~0.8m/s,此外,還要按照順序,對樁架進行敲打工作,盡量避免設備碾壓以及新裝震動對其的外力干擾。
(六)基傾斜過大
據相關的要求.樁基在施工的過程中的傾斜度應該控制在50mm的誤差之內,如果過渡的傾斜,就會導致樁體自身的斷裂,其原因就是,傾斜會導致樁體自身承載能力的下降,承栽能力的降低就會致使樁基斷裂事件的發生,此外。樁基樁尖位置的不準確以及樁基質量的不合格都會導致樁基在施工過程中的傾斜.進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以及施工安全。要保證樁基位置的準確.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樁基的施工順序。當樁基出現傾斜時.要以打擊、拉動等方法進行處理,以保證樁基施工質量。
四、結束語
高層建筑的樁基施工質量是保證整個建筑安全、穩定的基礎性因素,同時也是整個施工過程中很難控制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技術和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樁基施工的質量要求更是很難達到一個高效的標準。因此要保證整個樁基施工建筑的質量要求,保證每個環節都積極有效的達到整個樁基質量的質檢要求,從而推進整個高層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馬學智. 高層建筑樁基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對策研究[J]. 建筑知識, 2015(12).
[2] 曾紅偉. 基于高層建筑樁基施工技術及其注意事項的探討[J]. 城鄉建設, 2012(17).
[3] 崔以倫. 加強高層建筑地基基礎與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分析[J]. 城市建筑,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