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斌(雷州市人民醫院 雷州 524200)
頭孢他啶聯合左氧氟沙星對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炎癥因子及腦鈉肽水平的影響
蔡文斌(雷州市人民醫院雷州524200)
目的:探討頭孢他啶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時對患者炎癥因子及腦鈉肽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5 年1~7月收治的70例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單純頭孢他啶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療,分析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LVEF、LVEDD、LVESD三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LVDs值治療前后均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血液中血漿白細胞介素-6、腦鈉肽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病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頭孢他啶聯合左氧氟沙星在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治療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中炎癥因子,清除患者體內的病菌,對患者預后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臨床值得推廣。
頭孢他啶 左氧氟沙星 心力衰竭 肺部感染 炎癥因子 腦鈉肽水平
心衰多發于老年人群,由于患者心臟的收縮及舒張功能出現障礙,造成靜脈回心血不能排出心臟,形成靜脈血液淤積,出現腔靜脈淤血、肺淤血等,嚴重者會出現肺部感染,進而導致患者心肺功能下降,影響患者的生活[1]。研究表明[2],在治療心力衰竭時,加大對患者肺部功能的控制力度,可有效降低該病的病死率,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探討頭孢他啶聯合左氧氟沙星在治療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時對患者炎癥因子及腦鈉肽水平的影響,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1~7月收治的70例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齡47~72歲,平均年齡(58.42±2.55)歲,對照組35例,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2.27± 2.4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時接受全身檢查,入院后嚴密監測生命體征,防止出現心律失常,保持患者體內水、電解質等指標穩定,嚴格控制鹽分的攝入。為對照組開通靜脈通道,并給予左氧氟沙星(南陽普康集團衡淯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10223)治療,將0.4g左氧氟沙星混入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頭孢他啶(華北制藥河北華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3825)治療,將2.0g頭孢他啶混入100mL生理鹽水,給予靜脈滴注,2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4d。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情況進行比較,包括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Ds(收縮末期內徑),同時比較兩組血漿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后檢測血液中血漿白細胞介素-6、腦鈉肽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病菌清除率,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肺炎鏈球菌、鮑氏不動桿菌等。
1.4判定標準:療效判定[3]:①顯效:患者肺部感染全部消失,心臟功能恢復正常。②有效: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消失,心臟功能有所好轉。③無效:患者肺部感染依舊存在,無明顯改善,心臟功能未見好轉,其他臨床癥狀依舊存在,且存在加重的跡象。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治療前,兩組LVEF、LVEDD、LVESD三項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經過治療,觀察組LVEF、LVEDD、LVESD三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LVDs值治療前后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對比(±s)

表1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5。
時間 組別 LVESD/mm LVEDD/mm LVDs/mm LVEF/%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35)對照組(n=35)觀察組(n=35)對照組(n=35)52.29±5.04 51.85±4.32 31.21±2.95*44.32±4.86 62.38±5.18 63.05±5.33 44.53±3.01*57.84±4.30 38.21±5.47 38.97±5.93 36.88±4.71#37.74±5.15 33.74±5.75 34.28±6.04 47.93±5.22*38.11±4.32
2.2兩組治療前后血漿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液中血漿白細胞介素-6、腦鈉肽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液中血漿白細胞介素-6、腦鈉肽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兩組治療前后血漿指標對比(±s)

表2兩組治療前后血漿指標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時間 組別 血漿白細胞介素-6(ng/L)腫瘤壞死因子-α(ng/L) 腦鈉肽(ng/L)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35)對照組(n=35)觀察組(n=35)對照組(n=35)2.74±1.76 2.75±1.81 2.05±1.38*2.21±1.26 29.29±6.01 29.65±5.98 24.99±5.46*27.33±5.01 463.29±38.42 457.11±33.88 135.39±27.33*239.87±31.20
2.3兩組病菌清除率比較:觀察組病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兩組病菌清除率對比
2.4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29%高于對照組(77.14%),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n(%)
心力衰竭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等特點,醫學研究表明[4],心力衰竭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疾病,也是由多種疾病引發的心臟循環功能障礙,造成血液淤積,使患者的心臟負擔加重。臨床上在治療心力衰竭時,常給予服用大量的抗菌藥物,服用時間長,在此過程中,易導致患者出現并發癥,機體出現抗藥性,引起肺部感染,使抗感染的治療難度更大,患者預后恢復更難,效果較差[5~6]。因此,對于該病的治療,選擇安全、高效的藥物效果顯著,有利于患者預后[7]。
本研究選取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頭孢他啶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LVEF、LVEDD、LVESD三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LVDs值治療前后均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對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緩解患者心臟血液循環的壓力;觀察組血液中血漿白細胞介素-6、腦鈉肽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其中白細胞介素-6和腫瘤壞死因子-α是重要的炎癥因子,患者機體出現炎癥時,兩者水平會升高;腦鈉肽則是由心肌細胞合成,若患者出現心肌缺血或心臟負荷增大時,指標上升,表示患者肺部缺血缺氧癥狀加重。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可以有效緩解上述癥狀,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轉;觀察組病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表明使用單純的頭孢他啶治療不能有效徹底殺死病菌,患者的病情得不到較大改善,采用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可有效清除患者體內的病菌,緩解病情;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與鄭瓊莉[8]等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見,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可有效清除病菌,緩解肺部感染,治療有效率高,有利于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頭孢他啶聯合左氧氟沙星在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治療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清除機體內的病菌,對患者預后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臨床值得推廣。
[1]李威,任建素,倪暉君.丹紅注射液聯合參麥注射液輔助治療氣陰兩虛型慢性心力衰竭45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5,56 (22):1942-1945.
[2]張潤萍.益氣復脈注射液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4):1647-1648.
[3]宋玉新,李莉,趙碧瓊.心血管病患者血清N端腦鈉肽前體及hs CRP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0):1217-1218.
[4]孫春雷,周躍.體外膜肺氧合對嚴重心力衰竭患者血漿ANP、BNP、NT-pro BNP水平的影響[J].浙江醫學,2015,37(24):2007-2009.
[5]盧慧玲,劉亞萍,胡秀芬.N端腦鈉肽前體在早期預測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中的意義[J].中華兒科雜志,2015,53(4):300-303.
[6]司明文,馮桂青,閆忠華,等.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血漿腦鈉肽與炎性因子的變化分析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 (2):250-252.
[7]付英杰,喬亮,葉悅,等.參麥注射液對慢性心力衰竭的炎癥因子和心功能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5,50(2):226-227.
[8]鄭瓊莉,戴榕,田立群,等.左氧氟沙星聯合頭孢他啶治療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療效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 (12):2925-2926,2939.
R541.6
B
1672-8351(2016)08-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