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俊珍(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 深圳 518172)
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管理措施研究
嚴俊珍(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深圳518172)
目的:探索西藥的臨床合理用藥安全性和管理對策。方法:在我院門診收治的患者中隨機選出300例作為觀察對象,全部患者采用西藥治療,2014年6~11月收治的患者150例設為對照組,2014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臨床用藥管理,觀察組給予針對性的西藥合理用藥管理措施,對比分析兩組的用藥不當事件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結果:觀察組重復用藥、用藥方法不當、聯合用藥不當、用藥劑量不當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33%明顯比對照組的10.67%低,P<0.05。結論:在西藥的用藥中采用針對性臨床合理用藥管理措施有助于保證用藥合理性,保證用藥的安全性,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推廣。
西藥 合理用藥 安全性 管理措施
臨床合理用藥是治療疾病的一項重要措施,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具有一定積極作用,通過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加強對藥物使用的科學管理,有助于提高藥物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1]。目前臨床用藥中,西藥的使用非常多,因此加強對西藥的臨床合理用藥管理十分必要[2],我院對150例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西藥合理用藥管理措施,取得顯著成效,現報道如下。
1.1基礎資料:本研究中選出的300例患者為我院門診收治的患者,全部患者接受西藥治療,其中2014年6~1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納入對照組,2014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齡18~54歲,平均年齡(39.6±13.2)歲,其中消化系統疾病45例,呼吸系統疾病38例,神經系統疾病19例,循環系統疾病22例,泌尿系統疾病26例。觀察組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40.3±12.8)歲,其中消化系統疾病43例,呼吸系統疾病41例,神經系統疾病20例,循環系統疾病24例,泌尿系統疾病22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臨床用藥管理,觀察組給予針對性西藥合理用藥管理措施,即根據對照組西藥合理用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尋找臨床合理用藥的循證依據,制定系統的臨床用藥制度,保證合理用藥,具體措施如下:1.藥品管理。西藥的種類非常多,一般可以分成注射藥品、外用藥品、口服藥品這三種。不同的藥物儲存要求不同,均需做好避光、抗氧化管理,對于有特殊要求的藥品,如需要低溫貯存的則要按要求存放,并由專人管理,做好記錄,確保藥品貯存的合理。在藥品調劑中,遵循“先進先出”原則,不得出現某些藥品長時間存放現象,當發現有過期藥品時,應立即銷毀[3]。在給藥時,詳細核對藥品的各方面信息,避免出現給藥錯誤現象。2.藥品使用的管理。西藥的聯合用藥非常常見,某些西藥的聯合用藥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減少不良反應,縮短療程。但是在聯用時需要考慮到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對機體的不良反應等,考慮到不同藥物對于疾病的治療效果,尋求循證依據,并結合臨床經驗,確保聯合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在給藥時還需把握給藥的間隔時間以及停藥時機,給藥的間隔時間不同會給患者造成不同的影響,對每種藥物進行給藥間隔時間的標記,以免出錯。同時在用藥過程中,加強對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監測,及時發現異常現象,并合理調整用藥的劑量、間隔時間,把握停藥時機等。3.人員管理。提高醫院藥師的業務素養,一方面招聘綜合能力強的藥師,逐漸形成良性人才梯隊,另一方面加強對在職藥師的培訓教育,開展內部培訓、外部培訓以及自我學習活動,鼓勵藥師主動學習最新的藥學知識,提高業務素養,如就新藥的藥學特性開展培訓活動,提高藥師對用藥合理性的認識,掌握新藥的用藥特點、藥效、不良反應等知識,便于合理用藥的指導和處方監控。同時還要建立藥品質量監測系統,由技術好的藥師擔任藥物監測師,對醫院的所有藥品進行嚴格的質量監測,避免質量不符合要求、過期藥品進入醫院或是被用于臨床。
1.3觀察指標:就兩組用藥不當事件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展開對比。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相關數據資料進行處理,計數數據的對比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用藥不當事件發生率對比:見表1所示,可知,在重復用藥、聯合用藥不當、用藥方法不當、用藥劑量不當上,觀察組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P<0.05。

表1兩組用藥不當事件發生率對比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3.33%明顯比對照組的10.67%低,P<0.05,見表2。

表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臨床合理用藥是指醫務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將用藥理論作為臨床用藥的指導準則,對藥物進行科學、合理、安全的分配以及使用。西藥的臨床合理用藥是為了促使藥物效果發揮,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有效減少用藥不良反應[4]。在西藥的用藥中,不可避免出現一些用藥不當情況,例如藥物來源問題、給藥途徑錯誤、聯合用藥錯誤等,直接影響了患者的康復[5]。因此,必須加強對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監管,預防用藥不當。
在本研究中,給予觀察組臨床合理用藥管理措施,通過總結我院西藥用藥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尋找循證依據,從藥物管理、藥品使用管理、人員管理三個方面加強臨床合理用藥管理,確保用藥的合理性、安全性。制定系統的西藥臨床用藥管理措施,并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充分發揮作用,實現西藥用藥的嚴格、準確審核。結果顯示:觀察組重復用藥、聯合用藥不當、用藥方法不當、用藥劑量不當這幾種用藥不當事件發生率均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P<0.05,證明給予臨床合理用藥管理有助于保證臨床用藥的合理與安全,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唐莉.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措施[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8):235.
[2]朱傳榮.探討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策略[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3):2540.
[3]張秀莉.試析多種西藥合用的不良反應以促進臨床合理用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46-247.
[4]李賀珍.從促進藥物臨床合理使用的角度試析多種西藥合用的不良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5):427-428.
[5]趙同清,王儒強.我院門診西藥處方點評及合理性評價分析[J].淮海醫藥,2015(1):34-35,36.
R95
B
1672-8351(2016)08-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