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鋒
為敢于擔當者擔當
潘正鋒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敢于擔當”,并將“敢于擔當”作為好干部的五條標準之一。能不能做到敢于擔當,不僅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能力支撐,也需要良好的外部條件保護。現實生活中,敢于擔當的干部,難免會講一些得罪人的話,做一些得罪人的事,由此受到誤解、非議甚至報復。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要為敢于擔當者擔當,旗幟鮮明地支持擔當者、保護擔當者、褒獎擔當者。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出千百萬奮發有為、敢于擔當的好黨員、好干部。
為敢于擔當者擔當,就要寬容失敗。寬容失敗,這是鼓勵擔當、激勵擔當的重要文化環境。據美國咨詢公司Standish Group對世界500強企業信息化項目連續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只有26%的項目完全成功,而28%的項目完全失敗,其余46%的項目則超過了預算或工期。這深刻啟示我們,推進事業面臨著巨大風險。要正視風險、有效控制和規避風險,但決不能當“太平官”,甘于看攤守成,醉享太平日子,奉行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干事,“獨善其身”。探索真理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戰勝錯誤,從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過程。在探索過程中形成的階段性認識,可能是不完善或不正確的,如果一出現失誤就指責、就懷疑、就封殺,那就等于堵塞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使任何的研究探索、改革創新都不可能進行。允許探索有失誤,不允許工作無擔當。即便是出現了工作失誤,也應給予客觀的評價,給予他們真誠的關心,鼓勵他們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再接再厲。
為敢于擔當者擔當,就要端正用人導向。選什么人、用什么人,是重要的風向標和指揮棒。選人用人必須充分發揚民主、注重群眾公論。但是,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票數與群眾公論之間還不能簡單地完全畫等號。為人正派、堅持原則、做事公道的干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票數往往未必高。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票數是黨委決策干部的重要參考,但不能作為選人用人的唯一依據。對干部的認識不能停留在感覺和印象上,必須健全考察機制和辦法,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深入了解。要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干部,注重一貫表現和全部工作。要大力培養選拔敢抓敢管、敢于擔當的干部,為有個性、敢負責而得罪了人、丟了票的干部主持公道。讓那些愿擔當、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的干部得到重用,讓那些不敢擔當的“老好人”“圓滑官”難混日子。
為敢于擔當者擔當,就要營造良好環境。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有句名言:人是環境的產物。一個好的環境可以引導人積極向上;一個壞的環境可能讓人墮落。良好環境猶如陽光和空氣一樣,失之則難存,須臾不可缺少。要加強教育引導,讓領導干部把敢于擔當變成內心深處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自覺。要進一步嚴肅黨內生活,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有力武器,理直氣壯地抵制好人主義,大力倡導敢于擔當的良好風氣。要大力宣揚敢于擔當好干部的先進事跡,批評曝光不作為的庸官懶官,使敢擔當、敢作為在黨員干部中蔚然成風。
【作者系河南省軍區政治部轉業辦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