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智
2015年以來,國內VC/PE行業的良好狀況
2015年以來,在我國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作為中國經濟“助推器”的股權投資行業仍然表現良好。一方面,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為股權投資提供了更為充足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中央創新創業的國家發展戰略又為股權投資尤其是天使投資及風險投資提出了更多的資金需求。
第一,資金規模穩步擴大,行業逐步走向成熟。2015年VC/PE市場募資總額約8,000億元(包括天使、VC、PE),截至2015年底,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活躍的VC/PE機構超過8,000家,管理資本量約5萬億人民幣,比2014年提升25%。2016年第一季度,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總額約2000億元,投資總額約1500億元。從行業發展內涵看,股權投資機構從小作坊到大資管,業務內涵和外延、投資范圍和類別都有較大的變化;一些老牌VC/PE機構的合伙人離職創業,同時新的人才也在流入,加之誕生了一批新基金,中國VC/PE行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第二,行業監管不斷加強,制度體系日趨完善。自2014年2月7日開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正式開始辦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和私募基金產品備案,截至2016年4月末,在協會登記并開展業務的私募證券、私募股權、創投等私募基金管理人8,834家,備案私募基金28534只,認繳規模6.07萬億元,實繳規模5.02萬億元,私募基金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兩年多來,私募基金發展非常迅速,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問題和風險也不斷凸顯。自2015年5月協會建立投訴登記制度以來,針對私募基金的投訴事項就有495件,主要集中在產品違約延期兌付、涉嫌非法集資、登記備案不實和私募基金違規募集等方面。在此背景下,私募基金行業自律規則密集發布,行業監管進一步加強。2016年2月,協會正式出臺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和《關于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完善對私募基金的自律監管。同時,協會還定期對失聯或異常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公示。
第三,天使投資發展迅速,投資成果喜人。在蓬勃發展的股權投資市場中,天使投資領域格外引人關注。盡管2015年下半年資本市場風云驟變,早期投資市場受二級市場震蕩影響,遭遇融資寒冬,但在宏觀政策扶持引導下,在“雙創”的熱潮下,天使投資市場仍爆發出巨大能量。
由于天使投資很多是個人的投資行為,造成數據統計困難,這里僅引用天使投資基金的信息。從募資方面看,2015年度國內天使投資機構共募集124只天使投資基金,已披露的募集金額約203.57億元人民幣,超2014年全年募資規模約209.9%。在經歷飛速增長后,2016年一季度,天使機構募、投情況均出現放緩,新設立基金19只,數量同比減少38.7%;投資案例353起,同比減少32.1%,市場趨于謹慎。總體來看,我國天使投資成績斐然。另外,許多精英人士進入天使投資領域,更多的跨界投資人出現在天使投資領域,如演藝界人士、媒體人與投資人合作成立基金。
第四,新三板市場實現新的發展,分層機制開始試行。2015年三板做市成份指數累計上漲43.8%,新三板吸引了各方資本加快進場,交易量也不斷創下新高。2015年新三板合計成交數量278.91億股,合計成交金額1,910.62億元。從掛牌公司數看,截至2016年5月27日,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數量已達7394家,且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今年5月底,全國股轉公司發布實施《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分層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設計的分層機制是新三板市場改革的重要開端,有利于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的差異化需求,合理分配監管資源,同時有效降低投資者的信息收集成本。
近年來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取得顯著的成績,但在發展進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總的來看,近年來行業的發展取得顯著的成績,但在發展進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自律意識不強,管理水平粗放,誠信責任缺失有之;市場尚不夠規范,違規運作,野蠻生長有之;非法集資,損害投資者利益有之。一些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有的交易平臺假借金融創新之名,違規開展私募產品收益權的拆分轉讓業務,或者通過拆分轉讓收益權,突破私募產品100萬元投資門檻要求,并向非合格投資者開展私募業務;或者通過拆分轉讓收益權,將私募產品轉讓給數量不定的個人投資者,導致單只私募產品投資者數量超過200個。
二是基于新三板掛牌的中小企業現狀,市場上操縱股價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證券公司因此受到全國股轉系統公開譴責。“造富神話”在新三板市場上也時有出現,尤其是“英雄互娛”股價在一個月內從1.33元漲到160元,暴漲120倍。
三是互聯網金融、眾籌風險加大。產品眾籌迅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在積累,截至2015年底至少有84家平臺停運、倒閉或轉型,約占總數的23%。大可樂手機眾籌倒閉,小牛電動車眾籌創始人上了法庭等事件,反映出“風投散戶化”。“邦家公司”更是打著“眾籌融資”“金融創新”“融資租賃”等幌子,實施詐騙,受害者多達23萬余人,涉案金額近100億元。
四是新三板市場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成交金額增長驚人,2015年是2014年的14.7倍;另一方面,在5000多家掛牌企業中,有一半是零交易。
提高監管效能,提升服務水平,推進VC/PE行業發展
風險投資是國家創新戰略的關鍵一環,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實行科學管理,提高監管效能是當務之急。我認為,針對VC/PE行業:一是要遵守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減少行政干預;二是要本著分類指導和差異化管理的原則制定相關政策;三是行業協會在加強自律管理的同時,也應進一步樹立服務意識,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
第一,實施稅收優惠,鼓勵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到天使投資及風險投資行業中來。風險投資作為推動創新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對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提升和扶持作用,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金融工具。現階段,創業投資基金的發起人仍然以機構為主,因而鼓勵自然人合伙人參與風險投資行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目前,自然人合伙人在風險投資收益分配時的所得稅稅率偏高問題亟待解決。
按照我國稅收政策規定,對合伙企業實行“先分后稅”原則,在合伙企業層面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其生產經營所得分配給合伙人后,法人合伙人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自然人合伙人則按照“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項目,適用5%-35%的超額累進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相比較而言,法人合伙人享有稅收抵扣優惠就取得了很好的政策效果。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81號《關于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伙人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規定,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滿2年(24個月)的,其法人合伙人可按照對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抵扣該法人合伙人從該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分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可以參照法人合伙人的優惠政策,降低自然人合伙人在投資收益分配時的所得稅稅率,鼓勵更多的自然人合伙人參與到風險投資行業中來。
第二,加大監管力度,規范眾籌融資。近兩年來,作為“雙創”助推器,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俗稱“股權眾籌平臺”)得以快速發展,其“去中介化”特點,幫助更多創業者更高效地找到了資金和資源。但股權眾籌平臺運行一年多,問題也頻頻發生,尤其是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投資者傷害很大。面對這些問題,政府監管部門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制定有效的法規,科學規范私募基金募資行為,防范非法集資和違規募資;二是嚴格監管,依法追責,堅決懲處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投資者利益;三是督促平臺對項目嚴格審核,及時披露信息,明確責任;四是對投資者進行教育,使其樹立風險意識,理性看待眾籌。
第三,發揮引導基金的應有效能,提升政府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為由政府設立并按市場化運作的政策性基金,可以引導社會資金集聚,形成資本供給效應;引導資金投資方向,扶持創新中小企業。這么好的政策性基金,實施效果怎么樣呢?
在去年的論壇上,我曾經提到:“至2014年底,14個省2009年以來籌集的創業投資基金中有397.56億元(占84%)結存未用,其中4個省從未支用。”那么經過一年的整改,情況進展怎么樣呢?2015年12月22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所做的《國務院關于201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顯示:“對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4個省加大了支持創業創新的力度,截至2015年10月底,新增基金投資15.63億元,累計安排使用基金比例比2014年底提高3.7個百分點。”可見,對于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政府相關部門仍然沒有解決“不敢用”“不會用”的問題。實際上,采用市場化的方式去運作,是能夠很好地發揮基金的引導作用的。
第四,VC/PE從業者要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回報社會。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別的聯組會上,發表了《毫不動搖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講話。他重申了要堅持黨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等內容。這些重要論述,都為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也包括VC/PE從業者要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珍視和維護好自身社會形象,做到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
政商關系是從政經商都繞不開的話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用“親”“清”二字定位新型政商關系。他指出,對民營企業家而言,所謂“親”,就是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部門多溝通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滿腔熱情支持地方發展。所謂“清”,就是要潔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毫不動搖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新華社,2016年3月9日。
責編/高驪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