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我踏上蜿蜒的山路,奔赴美麗的小山村——宣恩縣曉關侗族鄉野椒園村,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
初到野椒園村,了解村情是當務之急。走訪中,我們驚喜地發現,這個小村莊竟有如此豐富的旅游資源。村內坐落著保存完好的“四合天井”古侗寨建筑群,宛如時光深處的瑰寶,靜靜訴說著往昔歲月。楊氏和張氏兩個家族傳承了300余年的古家訓,賦予了這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其成為省級家風家訓教育基地,每年吸引近千名黨員干部前來參觀學習,汲取精神養分。
離古侗寨三公里的甘溪片區,更是別有洞天。忠建河在此處舒展身姿,河道陡然變寬,形成一片30余畝的河灘。楊樹在河灘上蓬勃生長,河水放緩腳步,水深不足一尺,形成一片天然的溯溪勝地。每到夏日,游客們紛至沓來,絡繹不絕,歡聲笑語在河灘上空回蕩。
為了更好地發展村莊,工作隊與村“兩委”因地制宜制定了農文旅融合發展規劃。我們計劃在古侗寨附近修建一個侗族文化展覽館,讓古老的民族文化得以傳承與展示;同時,在甘溪片區打造一個露營基地,為游客提供親近自然的休閑之所。
經過深入調研,我們發現甘溪片區的客源情況十分可觀。節假日和暑期,附近縣城的親子游、年輕人聚會燒烤露營成為主流,每天客流量近千人,消費能力較強;平時,還有大量到家風家訓教育基地學習的干部群體來甘溪游玩,他們大多是團隊游,需要導游講解服務。游客們對村莊的印象主要是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和自然景觀優美,但在恩施地區,類似景點眾多,這些特點并不突出。那么,我們有什么獨特資源呢?
靈光一閃,我想到以前工作中聯系過的軍工單位,他們大多建有院史館、廠史館,里面陳列著許多市面上難得一見的產品模型。何不動員他們捐贈一些新型武器裝備模型,在甘溪露營基地里建一個軍事主題的國防科技展示館,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能學習國防知識。
我將這一想法向單位匯報后,得到了全力支持,編制了項目預算,用于修建國防科技展示館。鄉黨委政府也對我們的方案高度認同,專門在甘溪露營基地里修建一座場館供我們布展。有了單位和鄉里的支持,我們緊鑼密鼓地開始制定展示館的詳細規劃,編寫需求大綱。同時,積極聯系省內軍工單位,協調近二十個可以公開展示的現役裝備模型。
考慮到軍事題材內容的敏感性,為確保展示館內容既專業又無泄密風險,工作隊聯系了中國船舶集團下屬的文創公司,邀請他們為我們提供專業的設計指導。文創公司不僅欣然應允,還與我們達成合作,提供一批精品模型,并將我們的展示館作為他們產品的展示平臺,未來通過我們銷售的文創產品還會給予一定優惠。
從展示館設計階段開始,就精心籌備,針對目標群體,在內容上既涵蓋我國最新的國防科技成就,又通俗易懂,將大量深入知識融入解說詞,為未來申報各類基地筑牢基礎。
展示館建設期間,我們每天堅守施工現場,查看進度,與施工方緊密溝通,嚴把工程質量關。經過近一年的辛勤付出,展示館已基本建成。我相信,這座國防科技展示館將成為野椒園村一張靚麗的名片,吸引著四方游客,堅信在不久的將來,野椒園村定會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村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幸福。
作者系湖北省委軍民融合辦副處長,2023年7月起任省委軍民融合辦駐宣恩縣曉關侗族鄉野椒園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