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梁云英,是大悟縣新城鎮朱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朱灣村位于大別山革命老區,是一個藏在山窩里的村落。全村山場面積大,山茶資源豐富,茶葉和信陽毛尖同氣侯、同山脈、同水系。多年以來,由于技術條件限制,村里只采一季春茶制作綠茶,夏秋茶基本被棄采,茶園收入不高,許多村民皆選擇外出務工或經商,村集體發展面臨諸多制約。
2018年,在村“兩委”換屆中,黨員群眾推選我擔任朱灣村黨支部書記。既然村民選擇了我,就不能辜負這份信任,我開始尋找茶產業大而不強、帶動茶農致富效果不明顯的癥結所在。如何讓過去無人采摘的“粗枝大葉”變成茶農增收致富的“金枝玉葉”,也是我一直記掛在心上的事。
在實地走訪中,我前往安徽金寨、霍山和河南信陽的茶葉產地學習取經。安徽農業大學的專家告訴我,解決大悟只能采春茶,夏秋茶成色不高、利用率不高的問題,可以通過技術和半發酵創新工藝,把它們加工成黃茶,實現夏秋茶的綜合利用。回村后,我立即請專業技術機構對當地夏秋茶進行檢測。經測算,在不增加茶園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用夏秋茶加工成黃茶可使每畝茶園增收2000元至4000元,檢測結果證實了專家的建議,我更加堅定了做強茶產業帶領村民致富的決心。
2023年,我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趁著赴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契機,我在北京聯系上在外經商的大悟能人王仕棟,希望他能回鄉發展黃茶產業,帶領鄉親們一同致富。面對家鄉人民的熱情邀請,王仕棟毅然決定回鄉創業。
當年7月,我從安徽霍山成功引進了夏秋茶葉開發制作技術。有農業大學專家作為顧問,技術支持不成問題,但朱灣村發展黃茶產業還缺少一個龍頭企業。2023年9月,在鎮黨委支持下,王仕棟在村里牽頭成立了湖北紅綠黃茶業有限公司,同步建成日加工鮮葉8000斤到10000斤的黃茶加工生產線。我們的茶產業朝著“紅綠黃白抹,春夏秋冬全采摘”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如今,到了夏秋茶最佳采摘期,周邊茶農會將剛摘下來的嫩葉集中送到茶廠,再經三燜三烘、炭火提香等工藝,制成湯色杏黃、濃郁撲鼻、鮮醇甘爽的大悟黃茶。從去年4月至11月,茶廠共向茶農收購鮮葉21萬余斤,支付茶鮮葉貨款超200萬元,鮮葉收購范圍也輻射至周邊劉集、芳畈等8個鄉鎮,惠及茶農2200余人,畝均增收最多可達4000元。
小小茶葉落地生金,不僅成了村民增收致富“好幫手”,也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種出了新希望。茶廠同時雇傭附近村民農閑時進廠就業,人均月收入達3400元。59歲的朱灣村村民蔣玉英年輕時在鎮上承包了10余畝茶園,由于收入不濟選擇外出務工。蔣玉英退休回村后,正值村里引進湖北紅綠黃茶業有限公司,她立即和3位姐妹進茶廠務工,實現家門口“再就業”。
好山好水出好茶,大別山的茶產業又托起大別山區鄉村振興夢。黃茶產業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也促進了朱灣村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茶樹種植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黃茶產業發展也推動村民們更加積極地參與鄉村治理和環境保護中,這種良性循環讓朱灣村的發展更加可持續。
隨著黃茶產業走上正軌,產能逐步釋放,我也有了新的思考。國內茶葉市場競爭激烈,作為小眾茶的黃茶產品如何實現銷售順暢,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我們也將憑借黃茶生產繼續將廣大茶農的閑置資源利用起來,深入挖掘茶文旅新業態,進一步實現農民增收,推動大悟黃茶產業整體發展,將朱灣村打造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產業協作發展示范基地,為大悟創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