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輿論屬于社會的軟控制系統,新聞出版在形成輿論和引導輿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網絡出版單位要應牢記出版職責,做好網絡出版的輿論引導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原則;建立導向把關,進一步強化輿論導向管理;強化編輯能力,規范網絡出版傳播內容;與傳統新聞出版業相結合,形成輿論引導合力,才能切實把握好輿論導向,不斷提高網絡出版對輿論的應對能力。
【關鍵詞】網絡出版;輿論導向;監督管理
【作者單位】張維,西安外事學院。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新聞出版工作社會功能的重要體現。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新聞出版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發展契機,讓新聞出版業逐漸走出了紙質媒介的限制,使信息真正實現了實時共享,重塑了新聞出版與讀者之間的關系。網絡出版在傳播時效性、空間覆蓋性、交流互助性、形式融合性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是一種嶄新的文化生產與傳播方式,是對傳統出版形態的全方位變革。可以說,網絡環境為新聞出版業提供了新的傳播平臺,深刻影響了當今社會的輿論環境。如果對網絡環境下的新聞出版業輿論引導不當,則很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引起群體性事件,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網絡出版已成為影響社會輿論導向的重要因素,掌控網絡出版的輿論主導權也成為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的當務之急。
一.網絡出版的含義及傳播特點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在2016年2月4日公布的《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闡明,網絡出版是繼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之后的又一種出版形態,可以看作傳統出版在網絡上的延伸與發展,具體是指網絡出版服務單位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編排、匯集、制作、加工等方式,登載在互聯網上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下載的網絡傳播行為。新聞出版作為文化信息服務的重要行業,包括新聞傳播和出版服務兩大主要內容,對發展國家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肩負著文化積累、文明傳承、信息傳遞、教育人民、引導輿論等重要使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不斷普及,傳統出版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數字技術為支撐,以計算機網絡為傳播載體的戰略性新興新聞出版業態正在崛起。
二、堅持網絡出版工作正確輿論導向的重要性
輿論引導主要指對新聞出版單位的發行內容、讀者言行、文化發展方向的導向型指引。輿論引導對新聞出版具有鮮明的導向性作用,直接影響著新聞傳播及出版物的文化、政治內涵,影響著廣大新聞出版受眾的思想,對社會文化傳播及社會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中闡明,只有經過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取得《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的單位才能從事網絡出版服務。
輿論導向直接影響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對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和諧安定起到重要作用。出版是引導社會輿論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廣度、深度以及傳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都已經漸漸超過了圖書、報刊等紙介質傳統出版物,越來越受到讀者的青睞,這也促使網絡出版與輿論導向的關系日益密切。
網絡出版以空間的覆蓋性、交流的互助性、形式的融合性等特征快速加入我國出版市場中來,也促使輿論導向發生了空前的革命性變革。新的閱讀方式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已經覆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學術等領域的網絡出版勢必會影響和改變社會的輿論導向。為適應新的傳播特征,出版單位必須重構網絡出版的輿論引導與監督工作。
三、網絡出版的輿論引導策略
網絡出版單位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原則,強化輿論導向管理,形成輿論引導合力,才能從理念、內容、形式、方法、體制、機制等方面適應新時代的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網絡出版輿論引導新格局。
1.牢記出版職責,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原則
輿論是一種客觀存在,同時它又是可以被疏通、被引導的。網絡出版是新聞出版的現代化形式,也是新聞出版事業的組成部分,需要網絡出版單位堅持新聞出版業的輿論導向原則。首先,要堅持鮮明的政治性。網絡出版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特色經濟建設的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的團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堅持明確的社會屬性。網絡出版應牢記出版職責,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正確方向,反映人民心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再次,要堅持先進的文化屬性。網絡出版應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營造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健康氛圍,引導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的凝聚,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弘揚真善美。以科學的理論知識武裝人,抵制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以正面宣傳為主,傳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質、促進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建立導向把關,進一步強化輿論導向管理
網絡出版輿論主要產生于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或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新聞話題中。在相對開放、自由的信息網絡環境下,輿論導向把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為此,各出版單位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適應網絡開放性、交互性、隨意性特點的網絡出版管理體制,建立網絡出版審讀制度、嚴格貫徹三審制、內容審核責任制度等一系列導向保障機制,強化輿論導向管理,確保網絡出版在輿論引導管理上與傳統新聞出版業保持同一個標準,不斷提高網絡出版的引導力和公信力。網絡出版單位要嚴格實施稿件初審、復審、終審的三審制度,對內容進行科學分析、判斷、鑒別、選擇、發現,對違反憲法基本原則、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宣揚不良信息、擾亂社會秩序、危害社會公德的內容要堅決剔除,在出版源頭上把好政治關、知識關、文字關,將偏離正確的輿論導向扼殺在搖籃里。重點落實責任制度,對互聯網出版機構的從業人員實行職業資格管理;同時也要做好網絡出版的輿情信息收集工作、輿情信息研判工作以及輿情信息的處置工作,加強網絡出版輿論導向的前段預警,及時發現網絡出版內容中存在的問題,通過采取綜合措施,凈化網絡出版環境,切實做到“關口前移”,準確把握輿論導向。
3.強化編輯能力,規范網絡出版傳播內容
編輯作為網絡時代信息調控的最主要環節,要對新聞出版內容予以篩選和甄別,承擔起輿論引導的責任。首先,明確網絡時代編輯的職業定位與職業道德。編輯既是信息的發布者,更是網絡輿情的把關者和監督者,這就要求編輯必須在新時代背景下,以社會責任感對公共需求信息進行有效闡釋和整合,以客觀求實的職業道德對網絡輿情的真相予以探析,以嚴謹的職業操守對網絡上的公共信息進行過濾,消除讀者疑慮,還原輿論真相。其次,確定網絡輿論引導工作內容。網絡時代賦予編輯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在繁雜的網絡信息中篩選合適我國國情及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或話題。這就要求網絡編輯一方面要對違反四項基本原則、違反法律法規的淫穢內容以及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低俗內容予以定性和過濾;另一方面要精心挑選話題,引導大眾參與到健康文化的討論和研究中。尤其在發生緊急的網絡輿情事件后,網絡編輯要借助完善、現代的網絡采編系統、專業資源,把握公眾的輿論疑問,以專題策劃的形式引導輿論對特定事件進行深度解析。最后,借鑒或發展傳統審讀制度。網絡編輯在輿論引導工作中應該在借鑒傳統新聞出版的三審三校的基礎上,對網絡信息版權、真實性、輿論內涵、輿論導向等進行認真審閱及把關,將不當輿論扼殺在搖籃里。
4.與傳統新聞出版業相結合,形成輿論引導合力
網絡出版具有傳統新聞出版無法企及的傳播優勢, 但相較于傳統新聞出版,網絡出版在輿論調查、輿論分析及輿論引導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要“建設現代傳媒體系”必須推動出版融合發展。一方面,從受眾人群看,傳統媒體的受眾較網絡媒體覆蓋的面更廣,大多數人群對傳統媒體的信任度要高于網絡媒體;另一方面,我國主流媒體在市場經濟及商業化傳媒發展的背景下,堅持新聞出版專業傳統和素養,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肩負著“喉舌”的作用,對我國新聞出版傳播在商業化、娛樂化大潮中保持輿論引導的公信力具有極為重要的啟示。因此,網絡出版應該與傳統新聞出版相結合,把網絡出版的傳播速度優勢與傳統新聞出版的優勢相結合,取長補短,形成輿論引導合力,掌握信息制高點,扎實做好、改革攻堅、民生保障、生態保障、突發事件等社會熱點問題和重大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讓受眾在最短時間內了解真實、全面、權威的突發事件信息,多渠道、多形式發布真實信息,從而增強網絡出版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四、行業主管部門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
由于互聯網的性質以及網絡出版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原因,要掌控網絡輿論主導權是極其艱巨的任務。在網絡出版過程中有悖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有悖新聞出版道德、擾亂人們視聽等虛假失實報道行為時有顯現,偏離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嚴重危害黨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須加強對網絡出版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強監督管理力度,才能維護新聞出版的政治性、方向性、紀律性及長期性。
我國對新聞出版業先后經歷了1995年“先發展后管理”、 2000年“輿論優先”、 2005年“細化管理”、2013年“以法監督,確保安全”的發展歷程。從1995年至今,我國政府已先后頒布包括《互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出版暫行辦法》《出版管理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數十部法律法規,并于2016年2月4日公布了《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規范網絡出版服務秩序,為促進網絡出版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為創造一個更為和諧文明的網絡出版環境,還需要進一步修正和完善現有法律法規,以維護網絡環境下新聞出版輿論的真實性、原則性及合法性,促進網絡出版事業的長足發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應該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負責網絡出版的前置審批和監督管理工作。各地出版行政主管部門也要依法履行監督檢查等職責,對網絡出版單位進行監督,對網絡出版物內容和質量進行監管,對網絡出版從業人員進行管理,對違反規定的行為進行查處。對發布影響社會穩定的虛假內容及低俗內容的相關責任人,不僅要予以經濟、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還要追求其刑事責任。區別于傳統新聞出版的單向傳播,互聯網提供的是多元的輿論信息空間,因此要保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還應加大技術控制力度,通過網絡技術監控、電子網絡警察以及網絡實名制注冊登記等措施,防止和剔除有害言論。
網絡出版的輿論引導與監督工作任重道遠。網絡出版單位具有輿論引導責任,出版行政主管部門也要依法履行監督檢查等職責,同時還要不斷加強網絡出版的倫理道德建設,培養符合網絡出版特點的價值觀念,才能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充分發揮網絡出版的社會功能。
[1]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02-17.
[2]王鳳麗. 圖書出版的社會學和社會意義[J]. 讀書文摘,2016-02-23 .
[3]張姝,璩靜. 網絡傳播與網絡輿論的特征與應對[J]. 中國出版,2012-10-2 .
[4]張峻瑜. 網絡出版特點及其競爭策略[J].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