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劍
(廣東科技學院基礎部,廣東 東莞 523083)
?
快速力量訓練對網球擊球速度影響的實驗研究
楊 劍
(廣東科技學院基礎部,廣東 東莞 523083)
當今網球技術朝著更加積極主動、先發制人的方向發展。世界網壇高手云集、群英薈萃,領導當今網壇潮流的技術型打法和力量型打法選手爭奇斗艷,技術與力量的完美結合已成為網球技術的發展趨勢。近年來女子網球發展迅速,技術呈男性化發展趨勢,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當今網球發展趨勢是“快速、進攻、全面、變化、穩定”,快速爆發力是提高擊球速度的有力保障。由此可知速度越來越成為影響網球技術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速度素質在網球技術中的作用,了解其影響,可為以后提高網球水平提供科學的訓練依據。
1.1研究對象
快速力量訓練對網球擊球速度影響的實驗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萬方等中文期刊數據庫,以“快速力量訓練”“網球”等關鍵詞進行檢索,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期刊、碩士論文等資料。通過對大量文獻的查閱、分析與整理,了解國內有關快速力量訓練對網球擊球速度的研究,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1.2.2 專家訪談法 通過走訪廣州體育學院網球領域的專家和部分廣
州資深教練員,共計8人,為本研
究提供充分的論證依據。
1.2.3 實驗法
1.2.3.1 實驗目的 通過實驗驗證快速力量訓練對網球擊球速度的影響。
1.2.3.2 實驗對象 實驗選取廣州體育學院2012級體育教育專業網球專項的所有男學生,球齡均為3年。選取的實驗對象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人。
1.2.3.3 實驗方法 (1)實驗設計思路。根據網球專項班同學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實驗組同學進行快速力量訓練。實驗前,對實驗組10名同學的底線正反手和發球的平均速度進行測試,試驗后,通過對照實驗組和對照組的2組數據,分析探討快速力量訓練的作用。實驗組中的同學主要進行上肢與下肢的快速力量練習。具體練習內容包括:上肢:伸肘下拉(60%最大力量)、快速推舉(60%最大力量)、俯臥撐擊掌;下肢:負重半蹲、跨步跳和單腿跳。(2)實驗分組、時間和地點。將20名學生抽簽分為2組,每組10人,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均為網球專項學生,網球球齡均為3年,試驗時間從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共計8周,每周對實驗組學生進行2次集中的快速力量訓練,對照組不訓練,實驗地點為廣州體育學院網球場。
1.2.3.4 訓練方案 在發展快速力量的負荷強度的變化區間內,其他各種手段均以不降低練習的強度為原則(表1)。訓練中,快速推舉和伸肘下拉的負荷強度安排為最大力量的60%,負重半蹲的負荷強度安排為最大力量的90%;為了確保負荷強度、負荷量、練習組數、間歇時間能夠滿足快速力量的發展需求,實驗前對實驗組的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訓練,通過學生和專家的最終反饋結果,表明表1訓練方案符合需求。
1.2.3.5 實驗過程安排與控制為確保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實驗前和試驗中,受試者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進行訓練。保證各組在同等條件下進行實驗,嚴格控制訓練中的力量練習,保證每周集中力量練習外,不允許其他的力量練習,所有受試者訓練次數和組數相同。
1.2.3.6 實驗指標的選取 快速力量能夠直接影響動作速度,在網球運動中,動作速度對網球技術有著很大的影響,而球速能直接反映動作速度,因此選取底線正反手擊球球速和發球球速作為實驗的指標。
1.2.3.7 測試時間和儀器 實驗前的測試時間安排在實驗前1周內進行,實驗后的測試時間安排在實驗后3天進行。測試儀器為雷達球速車速測速儀。
2.1實驗前后的數據對比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平均球速對比。(表2、表3)
對比試驗前后的數據發現:實驗組在進行快速力量訓練后,底線正反手以及發球球速都有著明顯的提高;而沒有進行快速力量訓練的對照組,實驗前后的正反手及發球球速沒有明顯變化。
2.2負荷量和動作速度影響快速力量訓練的成效
網球訓練和比賽中所需要的專項力量和速度是進行快速力量訓練時主要控制的2個主要方面。進行最大負荷訓練的時候,對抗最大力量的肌肉群收縮能力得到提高,改善爆發力的力量成分,但是對于提高肌肉收縮速度卻沒有明顯的作用。相反,如果負荷量過小,一味地追求肌肉的收縮速度,對抗阻力肌肉群的力量又無法得到提高。快速力量的大小取決于參加工作時所有肌肉群總的收縮能力,只有具備較好的肌肉協調性,才能實現。這就需要我們以比賽時的速度去完成練習,從而改善肌肉間工作的協調性。顯然,采用較小的負荷量進行爆發力訓練,對于發展快速力量的速度成分有顯著作用,但是卻不能有效地提高快速力量的力量成分。換言之,不重視快速力量訓練時的訓練強度,將會導致快速力量中力量方面的消退。反之,練習負荷不合理地超過比賽的強度,過分強調負荷重量,則不利于發展肌肉間的協調性,導致快速力量的速度方面下降。因此,快速力量訓練中調節好負荷重量與動作速度兩個方面的關系,是發展快速力量的關鍵。

表3 對照組各指標測試值 km/h
2.3“最大負荷+最大速度”的練習組合發展快速力量
本次實驗中,上肢負荷量均采用了60%的最大力量,這樣的中等水平負荷既能夠保證力量方面的提高,也能夠達到速度方面的需求,對發展快速力量訓練有著重要作用。在下肢練習中,進行一組最大負荷力量練習后,緊接著進行1~5組輕負荷、快速度練習來達到訓練目標。根據下肢快速力量的生理機制,“最大負荷+最大速度”的下肢快速力量組合練習能夠產生較好的訓練效果。最大負荷作用時,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發出強而集中的高頻沖動,這種沖動不僅可以動員
興奮性較低的慢肌纖維,而且可以使興奮性較高的快肌纖維參加工作,從而調動大多數肌纖維參與工作。雖然在最大負荷力量練習中沒有直接出現較快的動作速度,但練習后立刻對下肢快速力量測試表現出非常快的運動速度和很好的下肢快速力量效果。由于最大負荷用力時在大腦皮層產生的痕跡效應沒有完全消失,下肢快速力量測試時的負荷雖小,但用力肢體仍能保持絕大多數的肌纖維參加工作,促進了“下胺陜速力量勢能”與“快速力量動能”之間相互轉化。
通過每次訓練學生下肢活動的情況來看,負重力量訓練在先,輕負荷、快速度的跳躍練習和蹲跳練習在后。上述練習都能發展下肢力量,但因它們的動作形式、肌肉工作方式和參與程度的不同,連續訓練加深了對下肢肌肉的刺激,促進了肌肉力量和速度的協調發展,加強了練習之間的轉化、滲透和聯系,獲得了較好的訓練效果,使網球擊球動作更加協調有力。
力量素質與速度素質是網球運動中的重要素質。快速力量是力量與速度的有機結合,對完成動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好負荷量和動作速度的關系,是發展快速力量訓練的關鍵。實驗證明最大負荷訓練后緊接著進行1~5組的最大速度練習,能夠有效地發展快速力量訓練。同時,在快速力量提高以后,實驗組網球正反手擊球動作和發球動作速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實驗組的提高程度優于對照組。因此,優化訓練手段,在提高基礎力量的同時,要加大對肌肉快速力量的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陳小志.速度力量訓練的研究綜述[J].科技信息,2008(15):562—564.
[3]張鐵軍.快速力量發展方法原理探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6(3):96—101.
[4]師長清.對速度力量訓練的基本方法與手段的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9):84—85.
[5]楊春霞,魏延.下肢快速力量訓練的理論基礎與方法[J].科技論壇,2005(18):35—37.
[6]劉黃華.速度力量訓練之淺談[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48—49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51X(2016)07-061-03
收稿日期:2016-05-16
作者簡介:楊劍(1987~),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網球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