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麗+張建芳+謝勤俠

【摘要】 目的 比較阿立哌唑與喹硫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探索有效治療措施。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 根據患者的入組順序以及自身意愿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3例。觀察組患者予以阿立哌唑治療, 對照組患者予以喹硫平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3.72%, 高于對照組的81.39%,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22例(51.16%), 主要為錐體外系反應;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20例(46.51%), 主要為乏力、嗜睡, 兩組不良發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阿立哌唑與喹硫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均相當, 但不良反應側重不同, 可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選用。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阿立哌唑;喹硫平;有效性;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95
精神分裂癥屬于臨床常見的重性精神疾病, 以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為主要臨床表現[1], 現今臨床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 阿立哌唑與喹硫平均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和認知功能[2], 但其安全性如何, 目前研究較少, 故本研究對上述兩種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探討, 以期探討最佳治療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符合 “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修訂版CCMD-3-R), 且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評分(PANSS)總分>60分的8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排除腦器質性精神障礙, 無精神活性物質接觸史, 無癲癇病史, 不伴有肝、腎功能不全或其他慢性軀體疾病, 不合并妊娠, 未處于哺乳期, 且在患者家屬知曉研究內容后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中男54例, 女32例;年齡18~75歲, 平均年齡(47.2±10.4)歲;病程0.6~12.0年, 平均病程(4.7±2.5)年。根據患者的入組順序以及自身意愿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3例。
1. 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入院即給予阿立哌唑膠囊(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0315), 根據患者情況予以15~30 mg/d不等, 若患者入院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 可逐漸減量, 以免出現停藥反應, 但需要在入院2周內完成新舊藥物的替換與劑量調整。
對照組患者入院即給予喹硫平片(湖南洞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10117), 根據患者情況予以300~700 mg/d不等, 藥物調整方法同阿立哌唑。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①有效性評價:所有患者根據8周末PANSS總分減分率進行療效判定, 根據減分率依次判定為痊愈(減分率>90%)、有效(減分率70%~90%)、顯效(減分率30%~70%)以及無效(減分率<3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安全性評價:主要通過服藥后實驗室指標檢測及出現不良反應的記錄進行比較與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痊愈4例, 顯效20例, 有效12例, 無效7例, 總有效率為83.72%;對照組患者痊愈5例, 顯效17例, 有效13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1.39%。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安全性比較 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22例(51.16%), 主要為錐體外系反應17例, 藥源性焦慮3例、便秘2例;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20例(46.51%), 主要為頭暈、乏力、嗜睡10例, 便秘8例, 錐體外系反應1例, 粒細胞缺乏1例, 但其中粒細胞缺乏屬于重度不良事件, 經過對癥治療后緩解。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 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仍以藥物干預為主, 既往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雖對陽性癥狀控制較為有效, 但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多見于神經系統反應, 而非典型藥物則在治療陰性癥狀及在認知功能與情感癥狀的改善上效果較佳[2], 本研究中采用的阿立哌唑主要通過對多巴胺(DA2)和5-羥色胺 (5-HT1A)受體的部分激動作用而共同產生療效, 而喹硫平則通過對5-羥色胺(5-HT2)受體進行阻斷而發揮作用[3], 已有研究顯示[4], 單用前述兩種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相當, 且隨著療程增加, 癥狀改善明顯, 提示藥物呈現時間依賴性, 故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是提高療效的關鍵之一。
決定依從性的重要一方面源于藥物的不良反應, 已有研究證實[1], 喹硫平對于錐體外系的不良反應較少, 本研究中結果與之相契合, 而整個研究結果提示, 阿立哌唑與喹硫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均相當, 但不良反應側重不同, 可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選用。但由于研究時間及精力的不足, 對于遠期療效及潛在的不良反應尚待深入探討, 其結果仍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驗證性探索。
參考文獻
[1] 趙晶媛, 李文強, 楊淑珍, 等.可變劑量阿立哌唑、喹硫平與利培酮治療青少年首發精神分裂癥近期療效與安全性比較.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 24(1):8-12.
[2] 王伯軍, 張華, 劉嚴. 阿立哌唑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與社會功能的影響.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10):1450-1452.
[3] 張智勇, 謝玲銀, 黃偉波. 喹硫平、阿立哌唑與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5, 18(9):1070-1072.
[4] 劉永橋, 宓為峰, 王曉志, 等. 阿立哌唑與喹硫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與安全性.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4, 28(6):505-507.
[收稿日期:201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