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 要:會計電算化是把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化數據處理工具和以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數據庫以及計算機網絡等新興理論和技術應用于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財會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進而實現會計工作的現代化?;跁嬰娝慊臅嫼怂隳J窖芯?,不僅可深化會計模式理論研究,而且可提高會計核算水平。本文首先概述了傳統會計核算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會計電算化模式下會計核算的價值,最后提出了促進會計電算化可持續化發展,優化會計工作的措施:樹立會計電算化觀念、建立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制度、大力開發高質量的會計電算化軟件和培養復合型的會計電算化人才。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會計核算;內部控制制度;復合型會計電算化人才
一、會計電算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對會計電算化缺乏認識
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起步較晚,人們的思維觀念還未充分認識到會計電算化的意義及重要性。多數企業會計電算化都是應用于代替手工核算,僅僅是從減輕會計人員負擔、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認識到建立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對企業的重要性。
(二) 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內部控制的形式發生了變化,比如上述的會計核算形式。同時由于計算機技術和會計知識的高度集中,導致會計職責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崗位,采用電算化后可以合并,某些會計人員可能既從事數據的輸入、處理,又負責數據的輸出、報送,他們可能熟悉數據來源的相互關系、數據如何處理、分配及輸出的使用等方面知識,同時也熟知內部控制的缺陷,這就有可能使他們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直接對使用中的程序和數據庫進行非法的刪改處理,增加了人為出現錯誤與弊端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可行的內部控制措施。
(三)會計電算化軟件成熟度不夠
我國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暴露出一些難以克服的弱點,如系統初始化工作量較大,系統體積大,企業難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僅就會計電算化系統看,其材料、工資等各核算子系統之間又彼此分隔,缺乏會計數據傳輸的實用性、一致性和系統性。另外, 目前市場缺乏一些針對中小型企業適用的規范軟件, 如比較受歡迎的金碟、用友等軟件也缺少系統整合性和靈活性, 缺乏決策、預側和分析功能, 沒有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對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功能, 加上電算化成本過高,從而制約了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四)會計電算化從業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
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會計人員要掌握一定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財務軟件的使用技術以及保養和維護。一般會計人員業務經驗豐富,但計算機專業知識卻很匱乏,難以勝任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工作。表現為對財務軟件的使用方法不夠熟練,對軟件的認識存有局限性,對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不能及時排除,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運行,這個問題已成為企業快速實現會計電算化的障礙。
二、會計電算化模式下會計核算的價值
會計電算化模式下的會計核算大大擴展了傳統會計核算的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在會計軟件中全面實現多種會計核算模式,從而使其數據加工能力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會計核算模式更加靈活和多樣。其具體優勢如下:
(一) 深化了傳統核算模式
從總賬核算看,傳統核算模式只能采用一種會計核算形式,不可能同時采用多種會計核算形式。而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總賬核算可全面實現六種會計核算形式的并存,從而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從明細核算看,雖然賬簿格式仍然是三欄式、數量金額欄式和多欄式,但卻增加了很多記賬口徑的現場選擇。如三欄式明細賬的記賬口徑有指定的某一個編碼、所屬編碼、系列編碼、前導編碼和全部編碼。從會計報表看,靈活運用“三庫理論”,不僅可以編制常規會計報表,還可以編制會計核算中的一些計算表,如固定資產折舊計算表、職工福利費計算表、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計算表、各種耗用材料匯總表和銷售成本計算表等,甚至還可以利用編碼技術、結合報表模塊完成制造成本計算的分配、再分配和匯總。
(二) 擴充了會計核算模式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工具發展到電子程度的產物,它使會計核算獲得了現代化的電子工具。高度現代化的電子工具,極大地提高了會計核算效率,并大大提升了核算的準確度,擴充了核算的廣度和深度。會計電算化下的傳統核算模式不再局限于單一會計核算形式,可同時采用多種核算形式;靜態會計報表不再局限于期末編制,可輕輕一擊隨時瞬間編制。同時,會計電算化還擴充了五類核算模式,即零級核算、實時核算、分組核算、混合核算和輔助核算模式。會計電算化擴充的五種會計核算模式,可在原會計科目口徑之外,按照經營管理的需要,提供更多經濟指標,大大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從而達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
(三) 促進了會計核算廣度
核算廣度是指納入會計核算的范圍,主要表現為核算尺度的選擇和指標的覆蓋范圍。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除了傳統的價值核算尺度之外,還可以設置其它數據庫、表來存儲非貨幣信息,如實物量尺度、人力資源信息等,并進行相應核算。在大型跨國公司,可設置多套賬薄,分別采用不同的記賬本位幣核算,以滿足經營管理及對外報告的需要,從面解決了傳統核算模式下指標單一的缺陷。從指標的覆蓋范圍看,傳統核算模式沒有一個表能全面、總括反映會計主體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而會計電算化的“棋盤式對照表”卻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四)促進了會計核算深度
核算深度是指會計核算指標的詳細程度和關聯程度,而這又取決于會計科目設置的詳細和關聯程度。在會計電算化條件下,會計科目設置表現為科目編碼,有編碼就有賬。一方面科目編碼至少可以達到四級,編碼越詳細,核算越深入。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傳統會計報表的一維結構,運用二維結構的棋盤式報表體系,利用計算機高速完成各種復雜報表的填制,使會計報表反映的指標更全面,披露更深刻,從而大大提升會計報表的核算深度。
三、促進會計電算化可持續化發展,優化會計工作的措施
(一) 樹立會計電算化觀念
我們必須認識到會計電算化不僅改變了會計核算方式、數據儲存形式、數據處理程序和方法,擴大了會計數據領域,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而且還改變了會計內部控制與審計的方法和技術,推動了會計理論與會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完善,促進了會計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個會計理論研究與會計實務的一次根本性變革。
(二)建立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防止利用計算機進行犯罪、舞弊行為,強化內部會計監督的一項重要制度。在手工會計系統中,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及會計報表均以紙張為載體,但實現會計電算化后都是無紙化作業,這樣就容易造成會計的各種數據被他人刪除修訂且不留痕跡,造成會計信息質量的失真,為了盡量避免會計信息質量失真的情況出現,對于實行會計電算化的企業就應該制訂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首先,應從操作控制人手,會計電算化操作應嚴格遵循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對于記賬和結賬業務,不能進行逆操作,若要修改數據必須通過編制記賬憑證或補充登記更正,同時還應建立操作日志制度,計算機程序中應對所有操作留有記錄,包括操作時間、操作人員姓名、操作內容等,這樣才能保證會計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其次是實行用戶權限分級授權管理,建立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崗位責任制,建立健全對病毒、電腦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從電算化網絡軟件的設計入手,增加軟件本身的限制功能。
(三) 大力開發高質量的會計電算化軟件
為了開發具有國際水準的會計電算化軟件,需要我們加強自身軟件的更新和完善,使得我國會計軟件能夠滿足現代跨國企業經營和企業集團化發展的需要。比如要研究如何從我國會計文化的傳統出發,兼顧西方會計文化,開發出適應全球范圍的會計軟件。還有我國現在的還有大多數會計電算化軟件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專用的審計接口,使審計人員采集數據出現一定困難,少量的會計電算化軟件雖有數據轉化功能。但也只是對會計賬簿的格式進行簡單的轉化。因此,必須加強協調與規范化,使有關會計電算化軟件供應商和軟件使用單位能夠切實依照審計法的規定。按審計部門的要求預留審計接口采集數據。
(四) 培養復合型的會計電算化人才
適應和滿足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要求 企業需要培養具備不僅應掌握扎實的會計知識和技能,還要對計算機和財務管理知識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的此會計人員,使其能根據本單位的自身特點,有效利用電算化會會計的特點,為企業預測、決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務。為此企業一定要對會計人員進行系統的在職培訓,有計劃地開展會計人員能力的訓練工作。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應在開發階段就要對使用該系統的有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對系統的認識和理解,以減少系統運行后出錯的可能性。外購的商品化軟件應要求軟件開發公司提供足夠的培訓機會和時問。
總之,同時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將隨著計算機網絡、數據庫、人工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等技術的提高向網絡化、決策型、智能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華.新形勢下我國會計電算化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09).
[2]李玉鏵.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2).
[3]劉云濤.我國會計電算化管理中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