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瑞宏 祝天宇 沈 濱(武漢軍械士官學校)
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研究
原瑞宏祝天宇沈濱
(武漢軍械士官學校)
針對目前士官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課程體系開發缺乏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問題,提出一套比較系統的課程體系開發流程,指導各專業進行課程體系開發,確保課程體系設計與開發的系統性、動態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并且能夠切合部隊崗位需求。
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體系;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士官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雖然經歷了多年的改革,但至今尚未完全擺脫傳統模式的束縛,究其根源,缺乏科學有效的開發方式方法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急需一套標準來指導各專業進行課程體系開發,確保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設計適合部隊崗位發展,使人才培養目標滿足部隊崗位需求。
本研究提出一套比較系統的士官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體系開發流程,指導各專業進行課程體系開發,確保學校課程體系設計與開發的系統性、動態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并且能夠切合部隊崗位需求。
一個完整的專業教學標準開發的過程應注意開發主體、開發過程與開發成果,每一方面都有縱深的過程,三個方面又有相互關聯性。

1.專業人才需求調研
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內容包括人才結構現狀、專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狀況、崗位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目的是從宏觀上把握部隊的人才需求與院校的培養現狀,在此基礎上確定專業改革思路、培養目標、職業崗位、專業方向和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等。成果形式是“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2.分析崗位職業能力
對工作崗位及崗位群進行職業活動和工作任務分析,得到工作所需的知識點、技能點、素質點,確定專業職業能力?;静襟E如下:
(1)確定工作領域
將本專業畢業生所涉及的職業活動按工作的性質和要求分解成若干個工作領域。一般每個專業對應的工作領域以8~10個為宜。
(2)確定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任務
按工作的性質與要求,將每一個工作領域分解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單項任務,也可以將每一個工作領域作為綜合項目(工作任務)。工作任務分析要求:應當是崗位上實際存在的工作任務;應當涵蓋崗位的所有要求,一般每個工作領域的工作任務以5~7個為宜;任務分解要體現出清晰的邏輯線索,要避免任務之間的交叉,還要注意同級的工作任務應當大小比較均衡;工作任務表述采取“名詞+動詞”的短語形式。
(3)確定職業能力
分析完成每項工作任務應具有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分析應注意:涵蓋主要職業能力要求,每項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4~6個為宜;職業能力要求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建議采用“能或會+操作要求+操作對象”的格式。職業能力描述不能籠統地進行,只有結合具體任務所描述的職業能力才對課程開發具有重要意義;可列出與工作任務相關的,獨立于具體任務的理論知識作為能力。
(4)形成職業能力標準
把確定好的工作領域、項目與職業能力填入“職業能力標準”表格,形成正式的職業能力標準。
依據相應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層次對職業能力的要求,確定職業能力的學習水平。
3.建立人才培養目標模型
人才培養目標模型是指學員經過院校培訓后應達到的教育目標和規格標準,是院校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依據,是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尺度。構建人才培養目標模型,是現代化教學工程的重要任務,是院校教育的基礎性工作,是人才培養頂層設計的根本體現。應結合教學任務和院校的特點,科學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及標準要求,確保培養的人才能適應軍隊建設和軍事行動的需要。要堅持整體設計、系統籌劃、遵循規律、適應需求、立足崗位、著眼發展、區分類型、突出特色的原則,認真研究軍隊建設的人才需求,認真研究院校教育教學的特點規律,使人才培養目標模型體現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的新要求,體現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理念,體現院校現代化教學的新特點。
4.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并描述專業課程,制訂專業課程標準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基本規格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體設計,是學校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教學文件;是師資、校內外實訓基地等教學條件建設的前提;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專業課程是指為了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或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職業能力所設置的課程,是教育行政部門對專業課程設置最基本的要求。操作方法如下:
(1)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應根據總部要求,結合士官職業技術教育特點來制訂,包括專業名稱、入學要求、學習年限、培養目標、職業范圍、人才規格、主要銜接專業、課程結構、核心課程描述、教學時間安排、專業建設基本條件等基本要素。
(2)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在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搭建專業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結構框架,作為課程體系構建的基礎,系統設計支撐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課程,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得到協調發展。
專業課程的設置主要依據工作領域進行。可根據教學課時或工作過程的相關性適度對工作領域進行課程的整合,其中專業核心課程一般為5~8門。選修課程原則上不超過專業課程的10%。
(3)制訂專業課程標準
確定課程目標與定位。專業課程以職業能力為目標,其表述要求采取成就目標的形式。它是一個準確描述在某門課程中個體能做什么的簡短陳述,以展示學習活動結束后個體對任務的掌握情況。成就目標包括三個要素:行動、條件、標準,即在什么條件下,個體能做什么事情,達到什么標準。
專業課程內容分析指具體分析每條職業能力形成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的過程。
分析時,應先分析技能,然后根據技能形成要求逐條分析知識。即先確定要求學生會做什么,然后根據會做什么確定要求學生學什么。技能確定除了盡可能地防止遺漏外,要特別注意表達結果。知識內容不能用“相關知識”“基礎知識”等概念來表達。應當仔細地列出每條知識內容,并根據技能形成要求、教育層次和課時容量認真甄選每條知識。
專業課程內容分析不僅要描述知識、技能、素質的內容,而且要描述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素質培養要求。知識學習要求包括兩個層次:對知識的記憶,可用“描述+知識”“識記+知識”等格式表述。在這兩條表述中,“描述”“識記”便是用于界定知識學習要求的詞;對知識的理解,可用“理解+知識”這一格式表述。在這條表述中,“理解”是用于界定知識學習要求的詞。建議主要采取上面所列動詞界定知識學習要求。當然,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的內容特點,動詞可有所變化,但要注意,為了避免影響表述的規范性所采用的動詞不宜過多。
對知識要求的應用層次體現在技能中。技能的描述格式一般為“能(會)+動作+規范+操作對象+表現程度”。對于不能定量描述的學習水平,可定性描述。
5.確定專業建設基本條件
專業設置條件:指設置該專業時對師資與實訓、實驗設備、教學資源的最低要求。操作方法如下:
(1)專業設置條件主要依據專業核心課程進行確定。
(2)師資條件既要包括對教師數量的要求,也要包括對教師能力的要求,尤其要突出對教師部隊工作經歷的要求。
(3)實訓、實驗條件以在正常班級規模(每班35人),能滿足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對實訓、實驗設備的最低需要為準。
(4)實訓、實驗條件既要包含部隊實際在用的裝備,使學生有機會獲得真實的職業能力訓練,也要包含教學型設備,滿足認知、問題解決等環節的教學需要。
[1]崔穎.高校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2]黃克孝.構建高等職業課程體系的理論研究[J].職教論壇,2004(3):4-8.
[3]孫根年.課程體系優化的系統觀及系統方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6).
[4]洪慶根,馬天翼,王寶乳.任職教育培養目標由專業適應型向崗位適應型的轉型研究[J].繼續教育,2011(9):56-57.
[5]卞康麟,支葉青,華越,等.“能力驅動、輪式雙向”課程體系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22):31-39.
[6]孫榮霞.中原經濟區背景下河南本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模型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62-65.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