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勇
【關鍵詞】 農村小學;校本培訓;內容;渠道;積極實踐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043—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農村小學教師的觀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新的教育理念正深入我們每位教師心中。校本培訓作為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策略,也要結合農村小學實際,做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與時俱進,將農村小學新課程改革不斷推向深入。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農村小學校本培訓工作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選擇培訓內容
校本培訓要特別關注“校”和“本”。基于以上特點,農村小學校本培訓要緊密結合鄉村實際,以基礎課程改革的理念為先導,重點把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基本內容,實踐中強化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探討,要研究教材,深入探討適合農村小學教育的案例,改進教學方法,以課堂為陣地,把課改實驗的課堂變成教師學習的學堂,使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上來。所以說,學校才是校本培訓的主陣地。為此,學校要精心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走進新課程》《新課程課堂行為變化》等內容,從農村小學實際出發,從提升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素養,夯實農村小學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為重點,不斷充實培訓內容,從而使每位教師不斷提升教育理念、深化對新課程的理解。
二、拓寬校本培訓的渠道,不斷提升校本培訓水平
1. 以聯校培訓促進校本培訓工作在片區內的交流互動。學校之間可通過組織教師相互聽課、集體備課、教學討論的方式強化校際交流,相互借鑒、學習、提高,促進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發展。
2. 通過結對幫扶培訓,為農村小學校本培訓注入新活力。為了不斷提升農村教師業務水平,要扎實搞好城鄉結對幫扶工作,讓城鄉學校、教師牽起手來,互通有無,共同促進,共同成長。在結對幫扶工作中,從學校層面來說,農村小學要有重點地和城市小學就辦學理念、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各項管理制度的制訂、規范辦學行為進行交流;從教師層面來說,結對雙方學校的年輕教師、骨干教師要通過備課、上課、輔導學生、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心得及存在的問題展開交流;在結對幫扶中,農村學校要積極搭建交流平臺,通過聽評課、課題研討、校園文化建設等交流活動,開展面對面的交流,有重點地解決課堂上的具體教學問題為切入口,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以此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3. 以實施國培計劃為契機,不斷推進校本培訓工作的廣度和深度。近兩年來,國培計劃深入農村各校園。農村小學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置換培訓、短期集中等培訓活動。教師要通過網絡平臺、和外縣區學校互動交流、走出省外大學集中培訓學習等途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參訓教師要在和西部兄弟省市乃至全國教育同行的交流中,深入探討教師專業成長、新課標的落實、高效課堂、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等課改最新動態,在培訓結束后在本校、片區內進行交流,全面落實以培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目標。
三、積極實踐,讓課堂成為實施校本培訓的重要陣地
校本培訓的最終目的是讓教師用新課程理念駕馭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把校本培訓的理論知識積極實踐于農村小學課堂,既要關注教法,又要關注學法。在課堂上“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教學中大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互助,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逐步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動腦的習慣。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中自感、自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關于這一點,筆者在教授六年級美術課《自制小盆景》中有深刻的感受:在課前我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和要求,并展示各種范作,讓學生談看后你最喜歡哪幅范作,為什么?如果讓你設計你會比他發揮得更好嗎?在學生的回答聲中我把整個活動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大膽創作。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于是我充分利用鄉村教育資源,把閑暇時間游玩過程中搜集到的一些適合做盆景的紙盒、煙灰缸、有各種圖案的石頭、朽木、樹枝等材料展示出來,讓學生利用自己課前準備的材料、教師展示的材料進行設計創作盆景,可以個人獨做、同桌創作、四人小組探究合作,學生設計與創作在熱烈緊張的氣氛中進行。經過一段時間,各種奇思妙想、獨具匠心、形態各異的盆景設計出來了。瞧,小橋流水、庭院樓閣、青山綠樹,人工制作的飾品構筑成假盆景,成了儼然縮小的自然景觀,帶給我們自然美的遐想。不用講具體知識,只要求學生動手、動腦,盡心創作,在合作交流中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團結互助意識,達到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有機統一,有力地促進了新課改理想的實現。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