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琴
【關鍵詞】 學生;抄襲作業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047—01
每個教師在批改作業時,總會或多或少發現學生有抄襲作業的現象。根據是學生的答案與參考答案完全一致,即使是那些帶有主觀性的問題,學生也是千篇一律。更有力的證據是只要參考答案一出錯,學生便跟著“掉下水”。學生這種完成作業的方式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呢?這樣應付差事似地完成作業,其收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必須先幫助他們改正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
一、從思想上提高認識,扶正航標
要想讓學生改正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首先要讓每個學生改掉貪玩的習慣。告訴學生,當步入青少年時期,就應確立志向,并為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奮斗。如果還沉迷于某種游戲之中,那將必定“玩物喪志”,耽誤自己的前程。然后讓他們認識到抄襲作業是在自欺欺人,這對自己是貽害無窮的。長此以往,就會使自己落后于他人,以至于貽誤學業。還要讓那些為抄襲作業的學生提供答案的同學認識到,這種幫助只能算是幫倒忙,是在害對方,為同學提供答案是在“誤其程”。這些思想工作需要各科教師共同傳輸,特別是班主任更要肩負起這一重要責任。
二、鼓勵學生正視自己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同理,“錯誤也就是正確的母親”了。但是,由于過分強調成功,一味追求滿分,我們好多教師及學生已經養成了不失誤、不出錯就是最好的思維定勢。一些教師當看到哪個學生的作業全對,便心悅誠服,從心里贊許、肯定、欣賞這個學生;當看到哪個學生的作業出錯了,就埋怨這個學生粗心或笨拙。有時批改作業時,當看到某個學生的作業經常出錯,很可能就會帶上情緒在其作業上重重地打叉號,于是就會出現筆尖將作業本劃破的現象。
殊不知,沒有不崎嶇的道路;沒有不失敗的成功;沒有不失蹄的老馬;沒有不出錯的學生。這就是說,學生作業出錯是正常的,反而,那些作業上總是正確總是得滿分的現象應該是不正常的。因此,我們教師要鼓勵學生給自己的作業上打叉號,讓學生坦然地在作業上表述自己的觀點。學生這樣“誠實”地做作業,成績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三、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要想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需要各科教師共同協作,每天布置適量的作業。如果學生卸了過重的作業負擔,輕裝上陣,他們自然就不會為完成任務而去抄襲。也許他們會把做作業當成一種展現自我的方式,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證明自己的能力,享受因自己的成就而帶來的樂趣。如果有了這種認識,那么即便給他們答案他們也是不會抄襲的。
四、截斷答案來源
學生抄襲作業的答案無非來自于兩個途徑,一是練習冊后面附帶的;一是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提供的。有些教師一開始沒有收學生的參考答案,也可能是出于給學生在不會做時便于“參考”的便捷,這一想法當然是好的,但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認識還沒有那么高,即使是有所認識也還沒有完全定型,還處于波動之時。因此,極容易將“參考答案”當成應付差事的最便捷方式,于是出現了連題目都不看一眼就直接抄襲答案的現象。另外,要求學生有同學要抄襲自己的作業時應該拒絕為其提供答案,并給其講清抄襲的害處。如果真要幫助同學,就應該給他講解。
五、給學生足夠的釋疑時間并創造釋疑途徑
大多教師一般都會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交齊作業,如果不能按時上交作業就會挨批。這對學習好的學生可能都能完成,但對那些學困生來說,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上交作業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于是,他們為了避免挨批,就采取了抄襲的方式完成作業。鑒于此,教師應該給那些學困生放寬政策,允許他們遲一點交作業,當然也應有一個限制。另外,還要力爭為學困生創造釋疑的途徑。可以在班上安排若干個優秀生當他們的輔導員,幫助他們解決作業中的問題,也要鼓勵他們來向老師詢問。
六、設立監督、獎罰機制
在學生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認識,創設了寬松的學習環境的情況下,班上設立監督、獎罰機制,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可在班上安排幾個“臥底”,及時向老師反映抄襲作業的人。教師了解后對他們再次單獨進行思想教育,提高認識,端正態度。對那些仍然有抄襲作業現象的學生要扣除他的綜合評價分,對那些能堅持一周或一月不再抄襲的學生要為其加分。在學期結束時要評選出“最佳良好學習習慣獲得者”和“最佳改正不良學習習慣獲得者”若干名以進行嘉獎。這些監督、獎罰措施都很有利于幫助學生改掉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幫助學生改掉抄襲作業的不良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這是一個長期而反復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師持之以恒,不厭其煩地去了解,去說服,去監督。只有這個工作堅持到一定時期,當學生養成了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時,我們的工作才算有了預期的結果,否則半途而廢將使我們徒勞無功。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