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健蘭
【關鍵詞】 高中英語;興趣;趣味化;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062—01
興趣是學生認識事物,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感興趣,就樂于接觸它。同樣,當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把思維、記憶、注意力充分調動起來,形成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而在這一狀態下學習,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尤其是新課程英語更是強調學生的參與及場景的靈活運用,因此,要讓學生學好英語,興趣是關鍵。
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師的指導、培養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筆者認為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培養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起學習的興趣,且學得主動,學得有效。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標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教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教師的課感興趣,并肯下大氣力學這門課,因而成效顯著。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教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這門課。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教與學。
二、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精神要飽滿,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談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寫要規范、漂亮,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能夠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或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英語有一則諺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根據教學內容你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引學生;也可提出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的教具和演示開始。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語言總是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學生才會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掌握才準確。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在初學、鞏固和復習時,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
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 做字母排隊游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既學得快而好,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和集體觀念。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后者其樂融融。開始教單詞時,我們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們指著足球:"What‘s this? 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復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學生腦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會脫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漢語翻譯作中介。
四、課內外相結合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活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總之,提高初中學生英語成績,要先從培養他們的興趣開始。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