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旭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職院校美術基礎類課程研究性教學探討
趙曉旭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隨著各大高校全方位開展美術教育課程的改革,高職院校的美術基礎類課程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當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美術基礎類課程現狀,有很多內容值得研究與探索,本文即由此出發,從多方面提出關于美術基礎類課程教學的方案建議,提出研究性教學,希望為完善美術基礎教學課程與建立新型教學模式的提供有益幫助。
高職院校;美術基礎課程;研究性教學
美術是高職院校的重點課程之一,包括美術、設計、園林、建筑等等多個專業。而美術基礎課程則可以說是各個美術專業的根基,是基礎,它涵蓋了素描、色彩、速寫等多方面內容。可見,美術基礎類課程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都有些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近幾年來,高職院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都在不斷進行著教學改革與創新,使整體的教學質量都有所提升。但不得不說,從具體來看,美術課程還是存在諸多問題。教育模式單一傳統,缺乏時代元素;教學方法適應性差,陳舊不變,學生積極性不高等,都使美術基礎課程的教學水平受到影響,難以發揮正常效果。不僅如此,有些學校由于教學資源設備不足,教育理念滯后,出現教學目標的偏差,只為追求效率與結果,將基礎課程縮減甚至直接取消。這就從根本上影響了學生的基礎能力的穩固,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跟不上,良好藝術素養沒養成,專業學習能力差,即使勉強完成了學校的教學任務也不能稱之為合格的美術專業人才。高職院校應當及時改變這樣的狀態,重視美術基礎課程的在人才培養中的位置,開展研究性教學,創新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鞏固基礎類課程練習。
(一)尊重學生獨特性,以學生發展為本。
因材施教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長項與短板,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不應以某一個固定不變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應在充分尊重的基礎上,注重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審美理念,并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與環境,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切忌全盤灌輸,以權威性解釋打消學生的質疑,抹殺他們的個性發展。另外,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加入多元化的教學環節,鍛煉學生多種感官、思維的并用能力。多樣的實踐教學也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讓課程更加豐富多彩。就像色彩訓練中,教師可以創新思維,無論是材料、技法,還是靜物擺放,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進行創新。通過師生的良性互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也使其審美能力及藝術修養得到很大提升。
(二)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打造多元立體的教學平臺。
1.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完善教學環境的多變性。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課程應當主意的問題是,美術教學除了基礎知識的練習,同樣重要的是實踐能力的培養。環境的多變性,即,不同方式的尋找最優的寫生或實踐基地將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對自然與生活的感知與體悟,從而增強藝術創造能力與動手能力。在進行環境選擇時,可根據風格、類別的不同確定寫生內容。就如中國著名古園林建筑蘇州園林,就是我國古代建筑史上的標志,其獨具匠心的建筑構思,巧妙的建筑結合,讓人感受到我國園林藝術的獨特魅力。再如山西太行山寫生基地,不同于其他人工藝術,以自然景觀為主。一直以來,太行山就是我國北方風光的代表,其山水壯闊、斷層奇峽淋漓盡致的展現出我國北方的豪邁氣質,置身其中將自然而然的激發出無限的創作靈感。通過校外的一段寫生課程,師生之間充分互動,共同成長,快樂學習。
2.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教學互動平臺。
美術教學課程活動的設置安排應充分利用高校的圖書、網絡等教學資源等,這也是教學資源的良好媒介。首先,以圖書資料庫的方式將優秀藝術作品呈現出來,為美術類教學提供優秀范例,啟發學生的創作思路。其次,成立教學互動網站或公共郵箱方便學生進行信息與資料的查閱。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公共平臺上進行交流分享,答疑解惑。
(三)改革考核評價體系,增強科學、靈活性。
考核評價制度往往關系到教師教學質量及教學成績的評定,影響其職稱評選以及下個階段的教學效果。因此,高職院校應建立科學靈活的考核評價體系,重過程而非結果,這也是實施研究性教學的要求。具體來說,考核評價不應只將重點放于教師的課程準備,知識傳授與教學大綱的契合程度上,而應更注重啟發式教學的靈活運用、課堂效果的活躍程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能力上。對于學生而言,其評價方式更應具有綜合性、多元化。首先,可以進行綜合作業考核。為督促學生課前預習、做好復習,可以將每個階段都以任務的方式呈現,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也可以更宏觀的檢測學生的實際水平。其次,課程作業小結。及時的課堂作業布置,并允許學生自由交流與討論。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再由教師總結。這不僅能使學生之間的共同問題能及時發現與解決,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每個學生都以參與者的身份進行教學活動,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之間的優秀作品挑選展示。這個過程可由師生共同參加,將學生自己的創作在校內進行展覽,可借用學校的展覽館、美術館等公共場地。學生在參與時將具有極大的榮譽感與責任意識,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除此之外,整個畫展的策劃與宣傳都是依靠學生們的力量,即集體的力量來完成的,教師只是引導與配合,也使學生充分實現其自我價值。畫展使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美術教學課程也更加貼近生活,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其社交、表達及創作能力,為以后的社會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G712;J0-4
A
1671-864X(2016)08-0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