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鳳 邵德琴
摘 要:新媒體環境為軍校學員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提供了挑戰和契機,使學員的心理特征以及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心理過程研究成為新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軍校學員;核心價值觀;心理過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C-0025-02
近年來,隨著數字、網絡和移動通信等技術的廣泛運用,新的媒介形態不斷涌現。這種價值取向多元化、價值沖突日趨加劇的新媒體環境,對軍校學員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既是一個機遇又是一個挑戰。
一、新媒體環境對軍校學員的心理影響
隨著智能手機進軍營,軍校學員大都經歷了從新媒體環境中長大、參軍入伍到與世隔絕、再次回歸新媒體環境的過程。因此,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促成了軍校學員獨特的心理特征。
(一)傳播內容的海量多元性,拓寬了學員的視野,卻造成了價值迷茫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變得高度開放、極度自由。在這種多元復雜激烈碰撞的信息環境中,處于相對封閉環境中的軍校學員在信息選擇方面會感到束手無策,雖然他們拓展了視野,滿足了知識需求,但也由于辨別信息的能力尚未成熟,不可避免地要吸收一些負面信息,容易被非主流價值觀吸引,出現價值取向的迷茫。
(二)傳播主體的自由平等性,彰顯了學員的自我意識,卻喪失了主體性
學員在回歸新媒體環境之后,強烈的求知欲和深入探究精神被再次激起,新媒體平臺為學員提供了表現自己、張揚個性的舞臺,也使他們逐漸迷失自我,沉湎于虛擬世界中的精神滿足不可自拔;同時新媒體的隱匿性和開放性,容易使深陷其中的學員忘卻自身職責和社會責任,弱化道德約束能力,甚至有可能會受惡意言論煽動的影響而逐漸偏離正確的政治方向。
(三)傳播形式的即時交互性,促進了學員的社會化,卻淡漠了現實交往
新媒體環境中,學員可以忽略現實環境和自己的身份,表達真實的自己,得到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尊重、慰藉和滿足,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員的社會化,但也會因此減少現實人際接觸,關系日漸冷漠,可能出現溝通欠缺和離群的現象,甚至自我封閉。
二、新媒體環境下軍校學員核心價值觀形成的心理過程
價值觀形成的前提是“心理素質的發展與提升,心理發展是個體價值觀形成發展的基礎”。軍校學員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只有通過不斷強化才能完成理論到實踐,感性到理性,認知、情感到行為的價值自覺過程,通常要經歷“理論感知、心理認同、價值內化、心理習慣、行為外顯”等心理過程。
(一)理論感知階段
這一階段要重點解決觀念的科學性問題。學員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環境強化,把“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這二十個字熟記于心,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在這一階段,新媒體環境中海量的信息傳播為學員全面、客觀地獲得有關核心價值觀的信息提供了豐富的平臺。一是大量與核心價值觀有關的信息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進入學員的生活,反復沖擊著學員的現有價值觀,形成核心價值觀最初的直觀印象;二是新媒體環境下多維度、多視角的信息資源會滿足不同學員對核心價值觀感知的內在需求,適應了學員對信息的接受的個體差異性。
(二)心理認同階段
這一階段要重點解決觀念的接受性問題。學員隨著對核心價值觀的感性認識不斷強化,心理體驗逐漸加深,最終確立情感認同,產生肯定積極的情感,成為客觀目標的驅動力。情感因素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可以喚醒內心的需求和渴望,使外部的理論快速地被內化成價值體系的一部分,從而影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在這一階段,新媒體環境為學員認清自己的情感體驗提供了暢所欲言的平臺,也為進行多角度的自我認知和對價值觀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佐證。一是新媒體環境下,學員可以隱去真實身份,在虛擬世界中毫無掩飾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種真實的交流最容易觸發學員內心深處的情感,從而在觀點碰撞中認清自己的情感體驗;二是在學校和部隊的正面引導下,學員結合自身經歷的實踐活動和對媒體信息的理性分析、判斷,逐漸對黨、國家、人民、軍隊產生了情感歸屬和情感體驗,達到情感認同,最終學員內心會產生對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認可和自覺服從。
(三)價值內化階段
這一階段要重點解決觀念的自覺性問題。學員在心理認同的基礎上“將自己認同的思想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主動將核心價值觀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觀點和自覺意識,這是一個在思想、情感、態度上對核心價值觀主動接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新媒體環境為學員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提供了可控制的外在環境,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價值內化的過程。一是學校和部隊可以有意識地控制新媒體環境傳播的信息或者對傳播的信息進行正面引導,為學員指明內化核心價值觀的科學道路,促進這種外在知識和觀念體系變成學員自身的知識與觀念體系,成為自身心理結構的一部分;二是新媒體環境下,(下轉29頁)(上接25頁)學員在核心價值觀內化的表現形態、表達方式和心理表征等方面可以彰顯個性特征,學校通過技術監控可以全面掌控其對核心價值觀的內化程度和方向,及時對存在或潛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
(四)心理習慣階段
這一階段要重點解決觀念的持久性問題。學員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要經歷一個反復、強化和鞏固的過程,只有學員將核心價值觀和自身的思想觀念融為一體,以潛意識的方式根植于大腦之中,才能促使自己產生心理慣性,不由自主地、自然地選擇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在這一過程中,新媒體環境既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信息傳播引發學員核心價值觀內化后的反復和觀念碰撞,又可以有意識地加快學員核心價值觀內化。一是新媒體環境為學員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內化出現反復提供了彈性空間和自我對話的平臺,幫助學員進行自我價值觀念的整合和統一;二是學校和部隊對多媒體環境的檢測和強化可以有效縮短學員心理習慣鞏固的過程,促使其盡快形成學員意識不到的持久的心理內驅力。
(五)行為外顯階段
這一階段要重點解決觀念的踐行性問題。價值觀念的改變必將促進行為的改變,學員內化的核心價值觀也必然會外化為實踐行為,促進學員戰斗力的生成,這成為學員有效踐行“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這二十個字的精神動力。在這一過程中,新媒體環境為學員彰顯外顯行為提供了平臺,同時也使學員在比較之中起到了共同提升戰斗力的作用。一是學員可以通過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上傳到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和弘揚;二是學員受到平臺上宣傳的事件和人物的影響,特別是看到身邊戰友的真實事例,就會由于潛意識中不自覺的比較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內心的渴望,積極投身到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行動中來,這可以促進學員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外顯和戰斗力的生成,并能靈活運用到各項軍事斗爭準備的實踐中去。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15030472。
參考文獻:
[1]楊琴,吳起華,潘劍鋒.略論心理因素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影響[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9).
[2]時蓉華.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