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彬林(廣西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中職電工技能課程與職業資格銜接的實踐
覃彬林
(廣西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中職教育“銜接”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為了滿足時勢對電子專業人才的需求,實行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溝通,圍繞課程標準、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及課程評價等方面,實施“職業素養、專業能力、綜合實踐”多方位銜接的中職電工課程改革。
中職電工課程教學;職業資格證書;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于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中高級技術型、應用型人才。要求這些應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生產技術操作熟練,組織生產的能力強。現代工業的快速發展,各種自動化控制設備日新月異,它們的運動大多離不開電動機的拖動,在生產過程中對電動機的自動化控制,自動化電路的安裝、調試、維修所需的技術人員日益增大,對其配套的變配電設備的安裝、維護與故障處理,照明線路、燈具的維修管理,安全用電,常用電工儀表使用的技術人員的需求日趨增加。只要有電的地方就需要有電工職位的人員存在,比如商場、酒店、銀行、旅游景點等等需要用到電的地方就有電工,所以電工的就業方向很多,就業點也很大。據報道,中級技能技工缺口1千萬人左右,而高級技工缺口百萬人次以上。為了提高中職學生職業素質與就業競爭力,將電工職業資格證書的知識和能力要求融入電工課程教育體系中,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的知識、技能、綜合素質的同步提高,培養與社會發展及市場需求相適應的人才。
中職電工技能課程體系的構建,以技術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為主線,現場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和必要的相關技能是中職教育課程內容的重心所在。將電工所涉及的企業崗位需求和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素質分解到電工技能這門課程中,把崗位工作所需的素質能力要求和職業資格認證的每一個考核點編入課程標準之中,成為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素質能力要求與職業資格標準有機地統一起來,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安排與職業資格認證的內容、要求和時間相一致,與學生將來從事的崗位工作過程所需的素質能力要求相一致。
課程體系的構建包括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活動方式等方面,將課程與職業資格銜接,構建新課程體系。如下圖:

課程內容是由知識、技能與態度三個基本要素組成的。在具體的工作中,電工從事的工作范圍非常廣泛,例如,工具和儀表的實用、電子線路的安裝及調試、典型機床電器控制系統調試及排除故障等。為此,作為電工必須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具體知識體系如下表:

銜接課程的內容三要素,各自的難易程度及要求掌握的情況不同,在實際授課時課時比例不同分配也不同。具體分配如下表:

1.按知識分類及課時比例以一體化教學模式、模塊式教學方法展開教學
教師將教學內容模塊化、任務化,把教學設計的教學內容融入模塊化教學模式中去,教師進行啟發式教育,學生進入學習情景,積極探索和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有效地對知識進行掌握,同時能培養他們全面發展的能力。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了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例如,進行三相異步電動機基本控制線路的連接時,老師通過規范的示范操作,讓學生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領,然后再邊講邊讓學生進行實際電路安裝,并在教師指導下通電試驗。學生在完成接線后,老師根據其接線的情況給出成績并做相應的點評,這樣能提高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及時總結經驗。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有利于技能訓練操作與理論的相互銜接,又有利于學生較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技巧。
2.利用多媒體教學,有效提高技能訓練效果。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真實的教學效果
充分利用這種教學手段,能把抽象變具體,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如,安全用電、操作規程等內容,通過屏幕展示,只需用幾分鐘或幾十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系統地、科學地把原來需要幾十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內容展示完畢,并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們經過認真研究討論,針對專業的特點選定了一批適合電工技能的技能訓練內容的多媒體課件,加上教師動手制作的一批多媒體課件,總共約20個學時,就能完成內容涉及安全用電、操作規程、操作工藝、電氣照明、電工儀表、低壓電器、變壓器、電動機與電力拖動等課題,使學生能較快地對電工技能的技能訓練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種教學方法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學習完每一個課程內容時及時進行單個項目的考核,考核的內容與考證內容相銜接,電工作業有它的特殊性,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輕者短路跳閘,重者造成設備、人身事故。教師要從安全要求、技術規范、工藝步驟、注意事項、停送電順序、故障檢查方法等進行講解和指導,學生必須多動手多實踐,才能掌握電工技能。對考核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訓練,直到符合要求。
實現課程與職業資格的銜接,完成教學任務,專業教師的職業能力水平非常關鍵。通過多種渠道,培養電子專業的骨干教師,使他們成為電子專業教育教學的帶頭人,以課堂為載體,加強校內“傳、幫、帶”活動,提高骨干教師的專業水平。鼓勵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積極參加國家組織的資格培訓考試,到緊密型合作企業掛職定崗,積累實訓教學需要的技能和實踐經驗,系統掌握業務技術流程,強化操作技能,提高專任教師“雙師”素質。
中職電工技能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融合,充分體現“服務社會、服務企業,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根本”的現代職業教育精神。圍繞社會、崗位的需求確定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僅使學生學到扎實的理論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保證了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1]潘淑.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05.
[2]李春梅.淺談維修電工的故障排除技能[J].機械職業教育,2005.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