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佩燕 陸云飛 陳曉蓉 楊宗國
?
慢性肝病患者Fibrotouch檢測與人口學特征關系的流行病學分析
葉佩燕陸云飛陳曉蓉楊宗國
目的評價慢性肝病患者Fibrotouch檢測與人口學特征的相關性。方法收集慢性肝病患者性別、年齡、體質指數(BMI)及Fibrotouch相關參數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女性肝硬度值及脂肪衰減相對降低(P均<0.001);隨著年齡增長,肝硬度值逐漸升高(P<0.001);年齡、BMI及脂肪衰減參數與肝硬度值呈正相關,Spearman’s相關系數分別為0.301、0.187、0.107(P均<0.001)。而年齡、BMI與脂肪衰減參數正相關,Spearman’s相關系數分別為0.121,0.695(P均<0.001)。結論年齡、性別、BMI與Fibrotouch檢測結果相關,對Fibrotouch診斷報告的閱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慢性肝病;瞬時彈性超聲;體質指數;年齡;性別;流行病學分析
肝臟瞬時彈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是一種無創傷性檢查,其優勢在于操作簡單、可重復性好,能夠準確地識別出輕度肝纖維化和重度肝纖維化或早期肝硬化[1-2]。目前Fibroscan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它可通過瞬時剪切波技術來測量肝臟硬度值以定量評價肝纖維化。但其成功率受肥胖等因素影響,其測定值受肝臟脂肪變、炎癥壞死及膽汁淤積的影響,且不易準確區分相鄰的兩期肝纖維化[3]。Fibroscan存在測量位置無法避開肝囊腫、肝內膽管等缺陷,導致其測量結果存在一定程度誤差。Fibrotouch 的出現為各類慢性肝病所致的肝纖維化檢測提供了創新型工具,解決了國外現有技術無影像引導,檢測位置選擇依賴經驗的局限性,克服了肥胖患者失敗率高的問題,通過優化的系統和專利算法大幅度提高了無創肝纖維化檢測的準確率和檢測速度[4]。
為進一步評價Fibrotouch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間就診于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慢性肝病患者5 345例,分析該部分人群性別、年齡、體質指數(BMI)與Fibrotouch檢測中脂肪衰減及肝臟硬度的關系,為臨床工作中Fibrotouch檢測報告的閱讀及評估其臨床應用價值提供依據。
一、研究對象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間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門診及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5 345例,所有患者均行Fibrotouch檢測。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及肝炎肝硬化。
二、研究方法
(一)Fibrotouch檢測方法對所有患者均由另一個操作熟練者行Fibrotouch檢查,記錄其有效檢測的肝臟脂肪衰減參數值以及肝硬度值。使用最新FibroTouch 機型完成肝脂肪變定量測定,以脂肪衰減值表示,單位為db/m,同期完成肝硬度值檢測,單位kPa。
在進行 FibroTouch 檢測時,受試者取仰臥位,并將右臂最大程度外展或放在腦后。先用設備的 B 超成像探頭進行成像部位選擇,確認所成像肝組織結構清,測定部分的厚度至少在 6 厘米以上,并且沒有大的管道結構;選定位置后,在探頭上涂抹超聲耦合劑,將探頭置于肋間隙,測定肝右葉的彈性值和脂肪衰減參數值。保持探頭與肋間隙皮膚表面垂直,壓力指示器顯示為綠色,顯示屏上M波形強度一致且分布均勻、A波形呈線形時即開始檢測。開始測量時,按下探頭上的按扭,便啟動一次彈性檢測。對于每位受試者,儀器取10次成功檢測值的中位數作為最終結果。最后檢測結果中的肝臟彈性值以及脂肪衰減參數值的四分位間距與中位數的比值<30%認為結果可靠。成功率(成功檢測次數/總檢測次數)≥80%為有效測量。
(二)人口學特征收集收集所有患者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及BMI(身高、體質量)。身高、體質量測量由身高測量尺及標準電子秤測量。按照不同年齡分為5組,分別為年齡≤30歲、30~40歲、40~50歲、50~60歲、≥60歲。根據2014版NICE《兒童青少年與成人中超重和肥胖的識別、評估與管理》指南[5],BMI(kg/m2)<18.5為體質量過低,18.5~24.9為正常,25.0~29.9為超重,>30.0為肥胖。
三、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8.0進行統計分析。所有統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數值變量正態分布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態分布資料采用中位數(最小值-最大值)進行統計描述,統計分析采用秩和檢驗;分類變量采用頻數(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兩變量間相關性用Spearman’s秩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一、不同性別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減比較
由表1可以看出,女性肝硬度值及脂肪衰減相對降低(χ2值分別為7.004,13.046,P均<0.001)。

表1 不同性別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減比較
二、不同年齡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減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齡患者肝硬度值兩兩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2組分別為465.5、116.3,P均<0.01);并呈現出隨著年齡增長肝硬度值逐漸升高的趨勢,可能與相應病程延長有關。另外,不同年齡脂肪衰減兩兩比較結果顯示,年齡≤30歲患者的脂肪衰減與其他4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1);年齡30~40歲與40~50歲患者脂肪衰減比較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1),其余各組比較均無差異(P>0.05)。

表2 不同年齡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減比較
注:與年齡≤30歲患者相比,▲P<0.01;與年齡30~40歲患者相比,△P<0.001;與年齡40~50歲患者相比,#P<0.0001
三、不同BMI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減比較
如表3所示,4組不同BMI水平患者的肝硬度值及脂肪衰減參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Z值分別為132.9、1914.2,P均<0.01),隨著BMI增加,肝硬度值與脂肪衰減參數也相應升高。
四、年齡、BMI與Fibrotouch的Spearman’s相關性
結果顯示,年齡、BMI及脂肪衰減參數與肝硬度值呈正相關,Spearman’s相關系數分別為0.301、0.187、0.107(P均<0.001)。另外,年齡、BMI也與脂肪衰減參數正相關,Spearman’s相關系數分別為0.121、0.695(P均<0.001)。

表3 不同BMI指數患者肝硬度值及脂肪衰減比較
注:與BMI≤18.5 kg/m2患者相比,▲P<0.01;與18.5 瞬時彈性成像方法是一種超聲成像領域內出現的新技術,采用瞬時彈性記錄儀測定肝組織的硬度,從而對肝纖維化程度進行判斷。我國自主研發的肝臟瞬時彈性檢測儀(Fibrotouch)是在二維超聲定位的基礎上,通過檢測肝硬度來定量評估肝纖維化程度并分級的一種無創手段,因其安全、快速、重復性好等優點,逐漸成為臨床關注的熱點[6]。通過大樣本臨床分析,探討Fibrotouch相關參數與人口學特征的關系,對慢性肝病患者臨床診斷報告閱讀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意義[7]。 既往研究證實,FibroScan檢測受BMI、肝臟炎癥程度、脂肪變程度和ALT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從而降低其評估肝纖維化分期的準確性[8-10]。與既往研究結果類似,本研究結果表明,BMI可影響Fibrotouch肝硬度檢測值,隨著BMI升高,Fibrotouch可檢測到的肝硬度值逐漸增加。而通過大樣本分析年齡、性別與Fibrotouch肝硬度值關系的研究很少。我們的研究結果呈現出隨著年齡增長肝硬度值逐漸升高的趨勢,這種現象可能與相應病程延長導致疾病纖維化程度增加有關。另外,男性肝硬度值顯著高于女性患者。已有研究表明,男性肝病進展速度及程度較女性快,可能是其中一種原因。因此加強對男性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監測十分重要。綜合以上研究結果,我們認為,BMI可影響Fibrotouch檢測結果,對于BMI過高的超重及肥胖患者,Fibrotouch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需結合臨床其他輔助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綜合判斷。對于中老年男性慢性肝病患者,建議規律及時監測肝硬度值變化,以評價肝臟疾病進展程度。 瞬時彈性超聲診斷儀采用的是超聲和彈性波原理,通過探頭振動軸發出低頻彈性剪切波,彈性剪切波在患者體內傳播,探頭發出的超聲波信號,在肝臟內發生衰減,儀器同時使用另一種算法,測量超聲信號的衰減程度,將此超聲衰減參數稱之為脂肪衰減參數,以此來定量評估肝臟脂肪。目前對肝脂肪變影像學的診斷工具有普通超聲、CT及核磁共振。 B 超雖然經濟方便, 但其結果受操作醫師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多,且只能檢測出>30%的脂肪變,為非定量檢測,臨床價值明顯受限; 核磁共振診斷雖可精確定量測定肝細胞三酰甘油含量,但其價格昂貴,不能在臨床廣泛應用[11]。脂肪衰減是利用超聲衰減原理重新定義的一個新參數,主要用于定量檢測人體內肝臟脂肪變程度,國外臨床試驗初步認為可測量并區分出10%以上的脂肪變[11-12]。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男性脂肪衰減參數顯著高于女性,同時年齡在40歲以下的慢性肝病患者肝臟脂肪衰減參數明顯低于年齡40歲以上的患者。已有研究表明,Fibrotouch脂肪衰減參數與BMI呈正相關(r=0.42,P=0.02),亦與肝細胞脂肪變程度呈正相關(r=0.54,P=0.001)[11]。本研究結果表明,BMI與Fibrotouch肝臟脂肪衰減參數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695(P<0.001),這與前期研究結果一致[11,13]。但朱夢飛等[11]比較不同程度脂肪變組間Fibrotouch脂肪衰減參數,未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作者認為其研究樣本量較小,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結合既往研究及我們的研究結果,需進一步研究評估Fibrotouch對不同程度脂肪肝檢測敏感性及特異性。 通過大樣本流行病學分析,發現年齡、性別及BMI與Fibrotouch檢測肝硬度及脂肪衰減參數均存在相關性。臨床工作中需要結合患者自身人口學特征判斷Fibrotouch檢查報告的準確性。對于特定人群(如年齡40歲以上男性患者),我們建議加強其肝纖維化程度及脂肪變的監測。 [1]Shaheen AA, Wan AF, Myers RP. FibroTest and FibroScan for the prediction of hepatitis C-related fib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iagnostic test accuracy. Am J Gastroenterol,2007, 102:2589-2600. [2]Scott DR, Levy MT. Liver transient elastography (Fibroscan):a place in the management algorithms of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Antivir Ther,2010, 15:1-11. [3]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肝臟,2011, 16:2-16. [4]陳容容,林志輝. 瞬時彈性成像技術(FibroTouch)定量評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研究. 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14:9-10. [5]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Centre (UK). Obesity: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Adults: Partial Update of CG43. Londo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UK),2014,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Guidance . [6]肝臟硬度評估小組. 瞬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肝纖維化專家意見. 中華肝臟病雜志,2013, 21:420-424. [7]王榮琦,任偉光,趙素賢,等. 瞬時彈性成像技術與多參數模型評估慢性肝病肝纖維化程度的臨床研究. 中華肝臟病雜志,2015, 23:265-269. [8]Das K, Sarkar R, Ahmed SM, et al. "Normal" liver stiffness measure (LSM) values are higher in both lean and obese individual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 Hepatology,2012,55:584-593. [9]Sasso M, Tengher-Barna I, Ziol M, et al. Novel 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for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steatosis using Fibroscan(R): validat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C. J Viral Hepat,2012,19:244-253. [10]陳學兵,朱霞,陳立宇,等.丙氨酸轉氨酶對FibroScan診斷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分期的影響. 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 19:286-290. [11]朱夢飛,劉靜,王潔,等. FibroTouch 及 FibroScan R實施受控衰減參數評價肝細胞脂肪變與肝臟病理比較分析.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4, 34:589-593. [12]Sasso M, Beaugrand M, de Ledinghen V, et al. 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CAP): a novel VCTE guided ultrasonic attenuation measurement for the evaluation of hepatic steatosis: preliminary study and validation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from various causes. Ultrasound Med Biol,2010,36:1825-1835. [13]沈峰,徐正婕,潘勤,等.FibroScan R實施受控衰減參數評價脂肪肝的影響因素及重復性分析. 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16:59-62. (本文編輯:錢燕) Epidemiology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otouch tests and demographic features in chronic hepatopathy patients YEPei-yan,LUYun-fei,CHENXiao-rong,YANGZong-guo. ShanghaiPublicHealthClinicalCenter,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1508,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ENXiao-rong,Email:xiaorong3chen@163.com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otouch tests and demographic features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MethodsDemographic features of chronic hepatopathy patients, including gender,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parameters of Fibrotouch tests were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Compared to the male, female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liver stiffness and fat attenuation (allP<0.001). Age, BMI and fat attenuation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iver stiffness, with 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s 0.301, 0.187 and 0.107, respectively (allP<0.001). Additionally, age and BMI were statistically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fat attenuation, with 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s 0.121 and 0.695, respectively (allP<0.001). ConclusionAge, gender and BMI were associated with Fibrotouch results, which might help Fibrotouch in diagnosi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Chronic liver diseases; Fibrotouch; Body mass index; Age; Gender; Epidemiology analysis 2016-04-15) 201508上海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陳曉蓉,Email:xiaorong3chen@163.com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