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欣婷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1)
海南熱帶農業低碳化發展的優勢與對策
舒欣婷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1)
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和能源利用率高是低碳農業的主要特點和優勢,低碳農業是以節能減排為原則,采取固碳的方法來確保低碳農業的實現,以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村的發展。農業是海南省經濟產業中非常大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以往都是采取粗放發展的模式,嚴重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海南地區開展和推廣低碳農業是非常有必要的。
現代農業;熱帶;海南
1.1 產業優勢
經過長久的發展,海南的熱帶農業規模已經非常大,在全省總經濟產值中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并且海南的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并且成本也不高。與此同時,海南已經擁有一套系統的對內及對外農產品貿易系統,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熱帶作物商品化的轉換。
在海南省有很多從事熱帶作物研究和推廣的科研機關和單位,如中國熱帶作物科學院、省農科院、各級的省、市、鄉及村級農業技術指導站等,這些都為熱帶農作物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技術基礎以及硬件基礎,進一步促進了海南低碳農業的順利建設。
1.2 區域優勢
海南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極為優良,在水質、光照、土壤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優勢,在果蔬種植以及家禽養殖方面有著非常好的基礎。海南省的大部分地區都是處于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下,所以它每年至少有超過2000h以上的光照時間,或者更高。在降水量方面,海南在同緯度地區中也是位于前列的,這些直接奠定了低碳農業發展和推廣的基礎。與此同時,在整個海南省范圍內,林木、花草以及果蔬等植物的種類都是非常多的,其在全國處于前列,這些進一步提高了低碳農業在海南省開展的成功率。
2.1 優化農業生產模式
目前,海南農業廢棄物的處理與再利用程度較低,秸稈焚燒率在有些地區甚至可達81.25%,由此可見,廢棄物的處理與再利用是農業循環發展的重點。具體來說可在大型養殖場建設沼氣站,充分利用沼氣這一能源,同時沼渣、沼液與秸稈可作為肥料直接還田或過腹還田;遵循食物鏈原理來提高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率,按照“空中混長、地面混種、水下混養”的方式合理利用空間進行種植;為減少農業成本以及農耕中能源、水分、肥料的消耗,可適當減少翻耕表土、進行免耕栽培以提高土壤的固碳能力。
2.2 推廣觀光農業模式
整個海南地區的自然環境及資源都是非常豐富的,如海灘、陽光、林木資源等,同時海南作為僑民、黎族以及苗族人口最為幾中的地區,可以充分發揮其在飲食、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比較有效的幾種發展形式如下:發展特色鄉村,以景點和民俗風情為主要特色,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各種服務;農業觀光區,充分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特點,幫助觀光者充分接觸和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構建農家樂體系,在當地原有農業產業規模的基礎上,建立起開放型的農業基地,供人們參觀和采摘,圓都市人重返鄉村的理想;與當地的文化特色、傳統工藝等相結合,組織其相應的觀光、民俗節日等活動。
2.3 加強制度改革,實現技術創新
要加強對青年農業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訓;要加強對農業機械設備的管理,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并及時維護,淘汰落后的機械設備;利用引入聯合作業機具的方式,加強節能型農業設備的投入及使用,以此降低農戶工作量,降低農作時產生的能耗,并且提高農業產量;加強新型節能能源的使用,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產生的沼氣,利用太陽能等新型清潔能源,降低農業生產中的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建立農業示范園、生態畜牧業等,通過糞肥、堆肥以及有機肥取代農業生產中的農藥及化肥,實現農作物的綠色無公害。
2.4 加強政府引導,規范企業與農戶的生產行為
海南地區發展低碳化農業離不開政府、企業、農戶三者之間的有效協作,因此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學的政策扶持,如稅收政策、財政政策等。同時,政府還需要采取一定的貸款貼息政策,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動農業低碳化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應積極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來引導企業投資低碳農業。在企業方面,也應該加大對低碳技術的研發升級,加強與農戶之間的溝通合作。在農戶方面,則需要加強自身對先進低碳技術的學習,規范農業生產活動中的農藥化肥等使用狀況。
農業低碳化已逐漸成為農業生產實現低碳經濟的重要形式,對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實現農業生產工藝變革,形成高效益、低成本、低排放的農業經濟形態。在海南地區發展農業低碳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也是提升海南農業發展的客觀訴求,對于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必須要大力推廣。
[1]張憲英.我國低碳農業解讀及其發展路徑初探[D].上海:復旦大學,2010.
[2]陳麗琳.綠色農業低碳化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1(2):39-42.
S19
A
10.11974/nyyjs.201612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