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濤 董云哲 史云天 李君興
(吉林省農業機械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22)
淺談吉林省植保無人機推廣前景與發展建議
于海濤 董云哲 史云天 李君興
(吉林省農業機械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22)
植保無人機作為一項新技術,相比傳統人工和地面機械噴灑,具有安全、高效、節省藥劑使用量等優點,更適合我國大面積地塊的植保作業,從吉林省植保作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吉林省未來發展植保無人機的意見和建議。
植保無人機;政策法規;推廣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大量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目前農村剩余勞動力少,青壯年多外出務工,造成勞動力成本高昂,甚至農忙時無工可用。吉林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近年來也面臨著勞動力短缺的同樣難題。因此,傳統的背負式噴霧器機械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需要。本文將分析植保無人機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結合吉林省農業植保現狀,對植保無人機在吉林省的發展提出建議和意見[1]。
1.1 吉林植保農業現狀
吉林省作為我國北方糧食主產區,主要農作物為玉米、水稻。截止2015年底,全省規模作物播種植面積為500萬hm2,目前,農業種植過程中防蟲、防害的主要方式是人工噴灑和地面機械噴灑。然而,農作物的病蟲害具有遷飛性、流行性、爆發性等特點,如疫情一旦發生,如果不能迅速有效的加以控制住,將對當年的糧食產量產生重要的影響。目前傳統人工背負式噴灑約占95.7%,植保車作業約占4.3%。人工作業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而且經常出現中毒傷人事件,植保車又容易對作物產生一定接觸性損害,不適合稻田地作業。隨著土地流轉經營步伐的加快,未來吉林省的植保無人機作業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潛在需求。
1.2 植保無人機現狀
受低空空域開放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無人駕駛飛行器更適合我國現代農業航空的發展。從緯度及地塊形態分布看,日本與我國情況最相似,大量種植水稻,日本又是無人機發展大國,可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1990年日本第一次將無人機應用于農業植保領域,經過近30a的發展,日本已經擁有約3500架注冊的植保無人機,操作員約1.4萬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是日本的24倍,因此推算我國的市場需求約10萬架,操作員約30萬人。因此,我國植保無人機有巨大的市場需求[2]。
多年來我國的專家一直關注并從事植保無人機相關研究工作,2010年隨著第一臺商用植保無人機交付使用,拉開了我國植保無人機快速發展的序幕。隨著國家近年來對植保無人機產業的大力扶持和推廣,目前全國規模化植保無人機廠家約30家,涌現了諸如:安陽全豐、無錫漢和、珠海羽人、廣州極飛、山東衛士等領軍企業。植保無人機以其安全、高效快速占領市場,無人機作業不受地形限制,不受高桿或低桿作物高度限制,除了可以噴殺蟲劑、除草劑外,還可以噴葉面肥,結合地面站可以實現全程自動化噴灑作業,節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隨著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精準農業的發展,無人機在植保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植保無人機相比傳統的人工施藥和地面機械概括起來優勢有:作業效率高,可達到20667hm2/h,是人工作業效率的40倍;省藥、節水,減少污染,可以有效降低農作物表面的農藥殘留;防治效果好,利用旋翼產生的向下風場,霧化后的藥液可以有效穿透高桿作物,達到根部和葉面背部,提高霧滴在植物表面的附著率;實現人與藥劑的有效分離,提高作業安全系數,可以有效減少人員中毒傷害事件的發生;相比地面機械的接觸性作業,因飛機在空中噴灑作業,可以減少對目標作物的損害;飛機體積小、方便轉移;適應性好,不受地形、地貌限制[3]。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4年底,我國累計投入農業植保領域的無人機約750架,操作員約1100人,大部分集中在種植大戶或合作社。因此我國現階段植保無人機使用普及率很低,實際用無人機植保作業面積很少。由于無人機在病蟲害防治、施肥、授粉等領域有巨大的優勢,因此發展前景廣闊。我國現有耕地面積1.2 億hm2,按照每年每667m2噴灑作業5次,每667m2作業價格在10~20元計算,理論上我國植保無人機作業收入每年將有約1000億左右[4]。
3.1 完善政策法規,加強植保無人機管理規范制度
當前吉林省的植保無人機作業還處在演示、推廣階段,起步晚,相關配套政策不健全,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農用植保作業的相關指導意見,具體的政策法規仍在制定中。因此,可以結合吉林省的實際情況盡快將政策解讀落實暫定辦法,待國家法規正式出臺后,再加以修改和完善,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3.2 加強財政支持力度,盡快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目錄,培育省內植保無人機龍頭企業
吉林是農業大省,植保無人機的需求潛力巨大,可借鑒南方兄弟省份的發展經驗,如:河南、湖南、湖北等均將植保無人機納入農機補貼目錄,河南更是有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政策,既有力于示范和推廣,降低購機成本,提高農民或合作社購買積極性,又打開了本地市場,有利于培育本土植保無人機企業快速發展,縱觀全國植保無人機龍頭企業均誕生于這幾個省份。
3.3 明確主管部門,加強行業引導,成立全省植保無人機協會
無人機植保作業屬于新興行業,涉及領域較多,因此吉林省應明確主管部門,隨著國家簡政放權政策的實施,應在主管部門監管下,行業領軍企業或科研院所牽頭組織植保無人機協會,爭取將省內植保無人機企業和用戶納入協會,定期組織交流、座談,為主管部門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和意見,有利于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3.4 健全配套服務,探索建立省內植保無人機5S店
農業植保相配套的服務包括:售后、培訓、維修、保險、租賃等,由于植保無人機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所以與其相配套的服務性專業公司尚未形成規模,單個企業對上述服務的承受力不夠,因此也缺少大面積推廣的力度。例如維修,植保無人機使用頻率相比一般領域的無人機產品高出很多,其故障率與返修品率也會相應提高。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農用無人機最終可能淪為擺設。但是無人機行業還處在起步階段,不像汽車行業發展那么成熟,遍地都是4S店,用戶一般要依靠自己或生產企業,小問題自己解決,大問題企業解決,因此未來專業的植保無人機5S店模式凸顯重要。
3.5 由財政資金支持,主管部門牽頭成立全省的飛防大隊
吉林作為農業大省,病蟲害疫情的控制對全省糧食產量影響重大。建議成立由財政專項資金支持,購買一定數量的植保無人機及配套設備,成立一支服務于全省的飛防大隊,實現統防統治,不同于商業化植保服務隊,它具有明顯的公益性和針對性,服從政府主管部門的指令和安排,是對現有植保服務市場的補充和完善,當省內出現重大災害性疫情或由外省擴散到吉林省時,飛防大隊可以第一時間,快速投入疫情控制,確保糧食生產的安全。
植保無人機以其安全、高效近年來廣受關注,吉林省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一些關鍵技術與配套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信未來植保無人機會在吉林省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也會將吉林省病蟲害防治水平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1]劉婞韜 北京市植保無人機推廣前景與發展建議[J]. 農業工程,2014(12):17-19.
[2]董云哲,李君興,史云天,等.植保無人機未來發展的思考[J]. 陜西農業科學,2016(62):119-121.
[3]蒙艷華,周國強,吳春波,等.我國農用植保無人機的應用與推廣探討[J].中國植保導刊,2014(34):33-39.
[4]溫源,薛新宇,邱白晶,等.中國植保無人機發展技術路線及行業趨勢探析[J].中國植保導刊,2014(34):30-32.
S224.3
A
10.11974/nyyjs.20160826001
于海濤(1983-),男,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機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