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天
(大慶市大同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515)
從農機與農藝緊密結合要求出發大力推廣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徐小天
(大慶市大同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515)
玉米全程化生產技術的應用是推進大同區大宗農作物玉米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途徑,加快了農機合作社的有效運營。該技術的實施,降低了玉米種植的生產投入,減輕了農民玉米種植的勞動強度,達到了節本增效的目的。同時推進農民對耕地的有效整合,連片經營,統一了整地模式,統一了播種時間,統一了管理模式,使農機與農藝結合更加完美,大大的促進了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進程,為其它作物機械化生產夯實了基礎。
農機與農藝;節本增效;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
近幾年來,大同區玉米播種面積逐年增加,目前已成為全區主要糧食生產作物,全區6.93萬hm2耕地中每年播種面積在4.33萬hm2以上,經營主體以家庭聯產承包戶、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根據黨和國家富民、興農的有關政策,為促進城鎮一體化建設,解放農村勞動力,加快勞動力轉移步伐,鼓勵農民把土地以入股分紅等形式流轉到種田能人手中,提高農業科技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已是大勢所趨,為此,大力推廣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是促進大同區農業生產,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應用,是從玉米的種植技術流程出發,分環節實施。從整地、播種、除草、中耕、收獲、運輸,到脫粒結束,考慮每個環節作業情況,考慮大中小型農機具的應用,注重每個生產環節農機與農藝的相互結合,有效促進每個環節的機械化生產。
1.1 及時滅茬
封凍前或者翌年春天土壤化凍至15cm時,使用2~4壟的玉米滅茬機進行滅茬還田作業。
1.2 整地施肥
利用玉米免耕深松全層施肥機一次性整地施肥,結合整地,每667m2施二銨20~40kg,硫酸鉀7~10kg;整地一般耕深以25~30cm為宜,耕深不能超過原耕層深度,作業后的土壤應細碎、平整,適時鎮壓,達到播種狀態。
2.1 種子處理
播種前,把種子放在陰干處晾曬2~3d,提高種子發芽率,然后選用抗旱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藥種比1∶50。
2.2 適時播種
當耕層0~10cm土壤溫度穩定通過8℃,當氣溫比較穩定(一般溫度呈上升勢頭),可以進行播種。一般大同區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
2.3 精量播種
使用勺輪式精量播種機,壟上機械開溝濾水播種,播深3~5cm,每667m2保苗3500~4000株,播種密度視品種特性及栽培模式來確定,播后及時鎮壓保墑。
目的是把病蟲、草害消滅在危害之前。機械作業噴藥均勻、效果好、省人工。
3.1 化學除草
玉米田雜草主要有闊葉雜草、禾本科雜草,播后第2天使用50%乙草胺均勻噴灑至地表,封閉除草,或者是玉米3~5葉期時(雜草5葉前),噴施兩元或三元復配的玉米除草劑進行莖葉處理達到除草效果。常用除草劑煙莠、乙丙草莠等。用藥量3.75~4.5L/hm2,兌水750kg/hm2。
3.2 結合中耕追肥
玉米田間管理要求中耕3次,第1次在播后苗前深松一犁,破除土壤板結,消滅田間雜草,提升土壤保墑能力,提高地溫;第2次6~7葉期中耕1次;第3次在玉米11~12葉期進行,結合第3次中耕,施用尿素300~375kg/hm2,側施,施肥深度達到15cm以上。
黑龍江省大慶市非常重視玉米機械化收獲,在大慶建廠生產了“春雨”牌玉米收獲機,并出臺了相關的優惠政策,該機可一次性完成摘穗、扒皮、集穗、秸稈粉碎還田等項作業。大大促進了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的應用。
玉米機械化脫粒早已實現機械化作業,只不過是由小型發展為大中型,常用的是龍江景西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景西”牌玉米脫粒機和勃利縣勃錦農機修造廠的“勃錦”牌玉米脫粒機,一次完成脫粒、除雜、裝車作業。兩種型號的脫粒機性能穩定、效率高、碎粒少,全區農民都充分認可。
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推廣主要采取了選擇耐密、優質、高產品種,增加種植密度,生產環節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節約成本,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與常規種植技術相比,據實驗統計,增產幅度達1350kg/ hm2,同時每公頃耕地比常規生產技術節約成本1055元,綜合經濟效益為3755元/ hm2。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大力推廣此項技術勢在必行。
S513
A
10.11974/nyyjs.201612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