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就
(廣西來賓市象州縣石龍鎮推廣站,廣西 象州 545801 )
淺析農業技術推廣及水稻栽培技術的要點
何金就
(廣西來賓市象州縣石龍鎮推廣站,廣西 象州 545801 )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進入到攻堅階段,農業技術推廣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近年來中國農業快速發展,有賴于現代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然而隨著農業市場化發展,農業技術推廣很明顯已經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要求了。特別是水稻農業的發展,要加快其發展的步伐,就要強化水稻栽培技術,以提高水稻經濟效益。本論文針對淺析農業技術推廣及水稻栽培技術的要點展開研究。
水稻;栽培技術;農業技術;推廣
中國農業的發展,農業技術推廣所起到的推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政府有關部門通過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民建立溝通渠道,使得農產品低產量和低收入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特別是水稻病蟲害問題,由于水稻栽培技術的廣泛應用而使得環境得到了改善,實現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本論文所研究的水稻種植地區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這里太陽輻射強烈,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為溫濕氣候,冬季氣候干燥,季風非常明顯。由于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的西南部,冬季幾乎不會有北方的冷空氣或寒潮來襲。所以,冬季雖然干燥但是不會非常寒冷。氣候環境上,對水稻的栽培并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國的經濟發展中,農業經濟是基礎,也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的農業人口占有全國人口的2/3,只有農民富裕了,才是真正意義的全民走上富裕道路,這就使得農民增收增產成為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多年來,中國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并已經進入到攻堅階段,其中農業技術推廣是重要的建設內容,也是促進農民增收增產的關鍵。
農業技術推廣的意義還在于通過農業種植模式由傳統轉向現代化,使得先進的科學技術滲入到農業種植技術中,使得新技術應用與農業生產中而不斷地出現新的農作物產品,使得農業增收增產的目標得以實現。由此可以看出,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民增收增產的影響是巨大的,直接關乎到農產品質量以及農民是否能夠走上致富的道路。
從目前的中國水稻種植情況來看,特別是中國的西南部亞熱帶地區,這里雖然實現了農業技術推廣,但是,由于并沒有從區域農業特點的角度出發將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立起來,使得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雖獲得一定的成果,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1]。特別是水稻的種植,由于農業技術推廣的速度緩慢而且由于農村基層沒有對現代栽培技術沒有足夠的重視,加之農民對水稻栽培技術沒有產生認知,就使得很多水稻栽培技術并沒有真正落實到田間,當地的很多農民依然會采用傳統的水稻栽培技術,導致水稻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不佳,水肥管理沒有獲得壯苗高產的效果。這種做法不僅妨礙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步伐,而且還成為了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掣肘。
水稻種植要實現高產,選擇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是首選的方案。但是,即便是選擇了優質的水稻品種而沒有采取科學的栽培技術,就會導致水稻種植成本高而難以獲得高收入。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優質高產水稻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對于終止環境沒有較強的適應性,就難以實現高產。特別是這些優質高產水稻沒有從地區的角度進行研究,加之栽培技術不到位,就導致農民寧愿采用傳統的水稻種植模式也不敢嘗試新型水稻和現代的水稻栽培技術。為了提高水稻產量,強化農業技術推廣是非常必要的,這就需要對水稻栽培技術要點以充分認識。
2.1 科學化選擇育苗
從本地區的氣候條件來看,水稻種植區域的年平均氣溫為17.9℃,1月份的平均氣溫為8.4℃,7月份的平均氣溫為25.2℃。也會出現極端高溫和低溫的現象,最高氣溫可以達到35.1℃,極端絕對低溫可以達到-3.2℃。在冬季會偶爾出現積雪。水稻種植區域的年降水量大約為1595.9mm,一年中的4—9月份為雨季,6個月的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旱季占21%;空氣相對濕度大約為80%。夏季和秋初由于長期受海洋暖濕氣流控制,所以空氣溫度高而且雨水大。
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就要對水稻的選種以高度重視。因地制宜地選擇水稻品種,需要更多地考慮到水稻種植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以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當水稻進入到壯苗時期,就需要從區域氣候環境的角度出發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活動,讓更多的農民掌握所種植的水稻需要采用的栽培技術[2]。比如,種植水稻的土地要整平壓實,使得土壤具有良好的緊實度,這樣有助于土壤中的水分下滲而促使水稻的根系快速發展。但是,在具體操作中要得當,不可以讓土壤過于結實,更不可以使土壤板結。由于所水稻生長的土壤以酸性為主,所以在施肥中需要使用有機肥,與土壤按照特定的比例配置,以為水稻更好地生長塑造環境。
2.2 播種準備
在進行水稻播種之前,要對水稻生長的發芽情況進行測試。在常溫的水中將種子放置4h,放入器皿對種子的發芽情況進行觀察,要求水稻的成活率超過80%。整個的操作過程中,為了使酶活性增強,要將曬過3h的種子在水中浸泡。水的溫度控制在12℃以上的常溫下浸種大約浸種24~36h,之后將種子用清水進行清洗,然后滴干水進行種子揮催芽。
2.3 整地準備
耕作水稻的稻田為格田形式,平整土地之后采用輪耕的方法。翻土的時候,深度要控制在20cm左右,采用旋轉翻土的方法,秧廂高20cm廂寬1.2m,采用拋秧盤進行育秧,使得土壤質軟,泥不會外露,達到土壤改良的作用,整地過程中還要防除土壤中的雜草,采用藥物滅草的方法即可。
2.4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的主要內容是防治病蟲害并做好肥水管理工作。病蟲害管理中,要預防為主,藥物防治為輔,要做好監測水稻病蟲害的工作,以做到病蟲害及時發現,及早采取預防措施,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防治水稻的病蟲害是提高水稻產量的必要條件,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就要強調病蟲害的的防治工作,并采取有效的農藥治理措施[3]。肥水管理中,種植水稻的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將人的糞便和牲畜的糞便發酵之后混合在泥土中,之后將有機化肥加入其中,以確保水稻在生長的過程中有充足的養份。進行水稻灌溉的時候,要控制好水采用干濕交替灌溉方式用水,以確保水稻能夠正常生長。
3.1 稻農對新技術缺乏領悟能力
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稻農的傳統意識很難轉變,加之稻農對新技術的領悟能力不夠,就會由于稻農對新技術缺乏認可度而不會對新技術的學習產生積極意識。持有懷疑的態度就必然不會對種植技術以創新,而依然使用傳統的水稻種植技術。
3.2 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缺乏實際意義
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由于政策不到位,就會導致推廣工作形式化。較為常見的推廣方式是采用簡單的張貼宣傳單或者在報紙上宣傳的方式,也會開展現場演示活動。這些方式對于稻農而言,由于沒有實質性地解決現實問題而不會被稻農所重視。特別是當農民遇到問題的時候,由于沒有提供技術服務的團隊而不知道該向哪求助,以此而對新的農業技術產生積極意識。
4.1 普及農業技術推廣知識
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進行完善,以使得技術服務切實能夠幫助農民解決問難。在農業技術推廣中,注重科普知識的普及,將提高水稻質量的栽培技術在水稻田間進行操作講解,同時對農民進行定期培訓,以在農民中樹立技術典型,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力度[4]。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民水稻種植的問題,可以組織農業技術推廣團隊,實施標準化管理。
4.2 提高農民自我投入意識
農民由于這是水平有限,對新技術的領悟力不夠。可以將競爭環境建立起來,做好各種資源的整合工作,以通過不同地區的水稻種植競爭激發農民采用新技術,以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農業技術推廣要服務化管理,真正意義地將水稻栽培技術落實到田間,以實現水稻增產的目的。
中國的農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促使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是關鍵。水稻作為中國西南部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要提高經濟收入水平,就要注重采用科技程度高的現代水稻栽培技術,通過加大農業推廣力度,讓稻農積極地采用新的栽培技術,可以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1]張洪程,霍中洋,許軻,等.水稻武陵粳l號高產群體定量化指標與精確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1,39(04):60-63.
[2]段云慧,趙乾希.無公害優質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3(22):80.
[3]張遠芬.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探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08):77-78.
[4]太一梅,袁瓊芬,楊從黨,徐光輝,畢艷芳,金振華.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對稻瘟病的控制作用[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01):149-152.
S511
A
10.11974/nyyjs.20161232043
何金就(1962-),男,象州人,大專,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