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偉
摘 要 隨著建筑業“營改增”落地,對于常年作為營業稅納稅人的建筑企業來說,增值稅和增值稅專用發票幾乎是陌生的“新鮮物”,而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環環抵扣的憑證在增值稅管理中極為重要,建筑企業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風險缺乏認識與管理,極易引發稅務風險,釀成企業危機。因此,有必要對“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專用發票的風險展開研究。本文擬從增值稅專用發票著手,結合建筑企業實際情況和電子發票發展趨勢,分析“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可能面臨的六類發票風險,并提出了六條防范措施。
關鍵詞 “營改增” 建筑企業 專用發票 風險 防范
按照國家部署,從2016年5月1日起,一直繳納營業稅的建筑業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由于增值稅與營業稅兩種稅制的原理有著天壤之別,常年作為營業稅納稅人的建筑企業多數未接觸過增值稅,對增值稅的稅務風險特別是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風險缺乏認識與管理,極易引發稅務風險,釀成企業危機。本文擬從增值稅專用發票著手,研究建筑企業“營改增”可能面臨的發票風險及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加強專用發票管理的必要性
根據《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專用發票是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以下簡稱“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提供應稅勞務或者應稅服務開具的發票,是購買方支付增值稅額并可按照增值稅有關規定據以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憑證。目前,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憑證主要包括增值稅專用發票、貨物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以及稅收繳款憑證等,以下統稱“增值稅發票”“專用發票”或“發票”。專用發票在經濟活動中具有雙重作用,它既是記載交易雙方經濟業務的一種會計憑證,同時又是記載交易雙方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的合法證明。
由于專用發票的“鏈環”作用和扣稅功能,發票自身也像印有國庫印跡的現金一樣,具有真實的貨幣價值。作為現金等價物,發票極具誘惑力,容易引起不法者的覬覦之心、飛蛾撲火,同時也使管理者提心吊膽、如履薄冰。建國以來,我國出現了不少利用虛開、偽造、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等行為實現偷、逃、騙稅的大案要案。以票控稅,將發票和稅收相掛鉤是我國稅務機關在開展稅收征管工作的根本點和普遍共識。發票作為稅務稽查的重點,稅務機構在深入開展打擊發票違法犯罪活動工作中,基本是“查賬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查稅必查票”。增值稅是唯一涉及《刑法》的稅種,因增值稅發票管理不當,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企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營改增”后,建筑企業應將發票管理作為稅務管理的重中之重,將專用發票視同現金進行規范管理。
二、“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可能面臨的發票風險分析
“營改增”后,絕大建筑企業都是初次接觸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將是陌生的“新鮮物”,發票潛在的風險也將使建筑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應對“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可能面臨的發票風險進行全面分析。
(一)取得不合規發票的風險
根據《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企業取得虛開的、偽造的、作廢的、失控的發票,以及發票開具方未報稅的發票,其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營改增”后,由于經辦人員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熟悉,加上以前獲取營業稅發票的習慣,很可能取得上述不合規發票,使企業因不得抵扣而遭受損失,甚至可能觸犯刑法,以犯罪論處。同時,在利潤比較大的項目中,可能為了增加成本或降低稅負主動“買票”,有動機地虛增虛抵進項稅額,也有可能在出口退稅業務中出現接受虛開增值稅發票等行為。
(二)不得抵扣業務的風險
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接受應稅勞務或者應稅服務,取得了專用發票,并將其進項稅額進行了抵扣之后,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又改變了用途,用于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項目的,或者發生非正常損失的,仍比照可以抵扣事項多抵扣了進項稅額,未作進項稅額轉出。“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改變貨物、應稅勞務或服務用途或者發生非正常損失的情形并不少見,但由于財稅人員信息不對稱或未進行有效溝通等原因,容易忽視將用于不得抵扣業務的進項稅額轉出。
(三)逾期認證的風險
除《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逾期增值稅扣稅憑證抵扣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50號)規定的客觀原因外,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自開票日起180天內進行認證,并在次月予以申報抵扣,逾期未進行認證的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可能由于供應商為取得款項而“壓票不給”、經辦人員傳遞耽擱等各種原因而形成“超期發票”,不能抵扣進項稅額。
(四)專用發票開具的風險
建筑施工企業在提供建筑業應稅服務或兼營銷售貨物、提供應稅勞務時,應按規定向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可能會出現如合同主體和實施主體不一致導致對外虛開發票、代開發票等利用發票套利的違法犯罪行為,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極有可能觸犯刑法,使開具方和接收方遭受損失。同時,可能由于業務人員專業技能、道德素質、風險意識薄弱、公司內控系統存在漏洞等原因,造成錯開發票、虛開發票、甚至套打發票的風險。
(五)發票保管的風險
“營改增”后,建筑企業還可能由于保管不善,造成發票丟失、被盜、毀損等風險。作為抵扣憑證的發票丟失、被盜或毀損可能使企業喪失進項抵扣,而空白發票丟失或被盜則可能被用來虛開發票,比現金丟失或被盜的危害性更大。
(六)推行電子發票的風險
自2009年,我國第一張網絡發票在廣東省開出以來,稅務機構借助“互聯網+”,積極推動“以票控稅”向“信息控稅”轉型,被稱作企業信息化建設“最后一環”的電子發票,已基本具備了實施條件,開始向主流角色推進。如此之大的變革對于即將“營改增”的建筑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電子發票將實現徹底的無紙化,較傳統的紙質發票更容易查詢和保存,發票領用手續化繁為簡,顯著減少了發票的流轉時間,還可以使發票流與信息流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建筑企業對增值稅尚未熟悉,對專用發票的掌握程度有限,“營改增”后盡快適應增值稅下的發票管理已屬不易,若再面臨全面推行電子發票的變革,建筑企業的業務水平和信息系統的壓力可想而知。
三、建筑企業發票風險防范措施研究
(一)建立健全稅務機構,完善內部控制流程
增值稅發票涉及領購、開具、認證、審核、保管、繳銷等多個環節,其中領購、保管與開具不能為同一人,開具與蓋章也不能為同一人。“營改增”后,建筑企業應建立健全稅務機構,足額配備業務人員,確保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同時,應制定嚴謹的內部控制流程,明確審批權限,落實崗位職責,從源頭把控潛在的風險。
(二)修訂發票管理辦法,促進發票規范管理
建筑企業應啟動修訂增值稅發票管理辦法,對增值稅發票的領購、開具、取得、認證和抵扣、傳遞、繳銷、保管等各環節中的操作要點和職責權限作出明確規定和要求,同時制定增值稅發票的檢查與責任追究機制,促進各業務部門對增值稅發票的認識和管理,推動發票管理規范化。
(三)充分借助信息手段,創新發票管理手段
今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建筑企業應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積極研究、探索、推進“互聯網+稅務管理”,通過財務共享中心或其他平臺,建立發票信息數據管理系統,全面監控企業資金往來和發票開具情況,加強貨物流、資金流和發票流信息的監控和比對,深挖數據分析應用,形成發票管理的“閉環管理”,杜絕虛假發票,防范稅務風險。
(四)加大內部自查力度,從容對待外部稽查
建筑企業應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發票自查工作,挖掘在實務操作過程中存在的發票管理問題和關鍵風險點,并進行梳理和總結,形成書面報告,編制整改要點,及時解決問題,將潛在的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不斷完善發票管控體系。通過加大內部自查力度,做到心中有數,有效地降低了外部稅務稽查的風險。
(五)加強員工業務培訓,提高發票管理水平
發票反映了財務部門和各業務部門的稅務意識和業務水平。“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發票管理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面臨的發票風險也空前繁雜。建筑企業應當加強宣傳培訓工作,通過組織講座、開通線上教學、仿真演練、定期考核等方式,提高員工對發票管理的認識,降低取得不合規專用發票的可能性。同時,還應特別加強稅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杜絕內部人員利用職權便利進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危險行為。
(六)順應電子發票趨勢,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根據國家稅務總結的最新規定,電子發票試點成功后,將盡快全面推行增值稅發票系統升級版電子發票,建筑企業極有可能在“營改增”的同時實現全面推行電子發票。因此,建筑企業應主動順應趨勢,加快研究電子發票應用,提前做好人員培訓和信息系統改造的準備工作,促進財務思維轉型,以減少“營改增”和發票改革同步進行對建筑企業造成的沖擊。
四、結語
管稅必先管票。建筑業“營改增”后,建筑企業面對錯綜復雜的管理工作,以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作為稅務管理的著手點,取得和開具合法合規的發票,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納稅工作的準確性、保障企業管理者和業務人員的安全、防范和控制企業的稅務風險,同時也為企業合理進行稅收籌劃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為中非萊基投資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張貽奏.虛開發票偷逃騙稅成因及解決思路[J].稅務研究,2013(11):55-58.
[2]陳燕.試論發票在企業稅務管理中的作用[J].市場周刊,2015(4):54+55+76.
[3]廖海燕.“營改增”后移動通信行業的稅務風險與籌劃[J].財經界,2015:333-335.
[4]萬清芳.電子發票還遠嗎?[J].首席財務官,2015(10):82-83.
[5]張永先.創新發票管理手段降低內部控制風險[J].商,2015(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