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瑩瑩



[摘要]利用科學專業的手機程度依賴量表(MPAI)和孤獨感測量量表(UCLA),對2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通過相關和回歸分析探討大學生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四個維度存在相關關系,其中強迫性和沖突性與孤獨感達到顯著相關水平;手機依賴社交增益和強迫性維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學生的孤獨感水平越高。
[關鍵詞]大學生 孤獨感 手機依賴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115-02
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及個體因素都會對手機使用的效果產生影響。具有孤獨感的個體更容易以非面對面的方式來尋求支持和慰藉,更容易對尋求對象產生依賴,手機是大學生最常尋求安慰的對象。[1]手機依賴被稱為“手機綜合征”“手機成癮”等。目前盡管對手機依賴的界定沒有統一,但大部分人認為是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癡迷狀態。[2]孤獨感是指個體對自己社會交往數量的多少和質量好壞的感受。近幾年手機使用問題成為近幾年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本文試圖研究大學生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南京農業大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利用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已提出的科學專業的手機程度依賴量表(MPAI)和孤獨感測量量表(UCLA),并亂序結合,整理編制成本研究的調查問卷,統計發放紙質和電子問卷計劃發放問卷210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00份,問卷的回收率為95.23%。其中男生70人,女生130人;理工科116人,社科78人,其他專業6人;大一和大二各47人,大三69人,大四37人。
二、研究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孤獨感的基本情況分析
已有成熟的研究對手機依賴大學生的孤獨感進行了分析,大學生孤獨感得分越高,孤獨感水平越高,33—39分代表中間水平,39—44分代表一般偏上孤獨,44分以上代表高度孤獨。本研究中孤獨感總均分為43.450,代表一般偏上孤獨,說明個體孤獨感水平較高。
由表2可知,F=0.1652,t=0.179>0.05,說明孤獨感總均分在年級上存在不顯著的差異。從均值分布上可以看出,大二年級得分最高,大四年級得分最低。孤獨感水平從高到低依次是大二、大三、大一、大四。
(二)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的基本情況分析
本研究將手機依賴量表劃分為4個維度,分別是手機依賴社交增益、手機依賴強迫性、手機依賴沖突性和手機依賴戒斷性。其中,手機依賴社交增益是指大學生體驗到的手機使用對人際關系的改善;手機依賴強迫性是指大學生對手機難以自拔的使用渴望與沖動;手機依賴沖突性是指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導致與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其他行為發生矛盾;手機依賴戒斷性是指當不能使用手機時,體驗到的不愉快等情緒。
對大學生手機依賴情況進行分析,手機依賴總分為85分,理論中值為51分,手機依賴社會社交增益的理論中值為9分,手機依賴強迫性的理論中值為15分,手機依賴沖突性的理論中值為15分,手機依賴戒斷性的理論中值為12分,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手機依賴程度越高。[3]本研究中手機依賴總均分及其各維度得分均低于理論中值,說明調查群體中手機依賴程度較低。
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對手機依賴的情況,以年級為自變量,以手機依賴各維度為因變量做簡單效應分析。如表4所示: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知,大二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最高,其次是大一和大三,最后是大四。大二學生在手機依賴各維度中都處于最高值,證明大二學生是四個年級中手機依賴最為嚴重的群體。大一學生在手機依賴強迫性中處于較高分值,大三學生在手機依賴沖突性中具有較大依賴,大四在手機依賴各維度中均處于最低分值,即手機依賴程度最低。
(三)大學生孤獨感對手機依賴的相關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四個維度存在相關關系,社交增益得分與孤獨感成負相關,其余都成正相關。其中,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強迫性和沖突性均達到了顯著性水平,且孤獨感與強迫性的相關關系強于孤獨感與沖突性的相關關系。為進一步了解孤獨感與大學生手機依賴關系,本研究以手機依賴的四個維度為自變量,以孤獨感作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分析發現,R=0.313,R2=0.098,說明模型擬合程度一般,但F=5.285,sig.=0.000<0.05,說明顯著性較高。由表5可知,手機依賴的社交增益和強迫性能夠顯著地預測孤獨感,這說明在MPAI的社交增益和強迫性兩個維度上得分較高的人越孤獨。
三、研究結論
(一)對比與說明
本次的調查對象為南京農業大學全體學生,樣本數為200份。與許多學者的研究結果不同的是,本研究得出的大學生孤獨感總得分和手機依賴總均分以及其他4個維度的均值均低于理論中值,即表明大學生的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程度均較低。而眾多學者的研究多表明,現如今成人或者大學生的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程度較為嚴重,均高于理論均值。本研究得出的大學生手機依賴程度較低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與成人或者其他高校大學生相比,南京農業大學學生的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程度較低。
2.樣本數不足,與其他學者調查研究的大量樣本相比,本研究的200份樣本數較少,所得出結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較低于其他文獻的研究結果。
3.調查對象對自身孤獨感和手機依賴情況較有隱瞞,存在有未如實填寫的情況。
(二)結論探討
在四個年級中,大二學生的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程度最高,大四年級的最低。這可能是因為大一年級是新生入學適應的第一年,忙于建立新的交際圈,因此孤獨感比較低,在手機上花費時間較少。大二同學開始面對考研、工作等選擇,對未來的生活比較迷茫,特別容易導致使用手機到無法自拔的程度,對手機的依賴比較嚴重。大三的學生的大學生活已經達到穩定狀況,身邊有固定的朋友,因此相對大二的大學生孤獨感有所降低,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趨于穩定。大四的學生由于面臨畢業的壓力,他們的時間多用求職招聘,與外界的交流機會增多,因此孤獨感最低,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較低。
大學生孤獨感與手機依賴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一方面,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強迫性和沖突性與孤獨感存在顯著相關的關系。這說明大學生的孤獨感程度越高,其對手機依賴的程度越高。這是因為:(1)孤獨感水平較高會產生痛苦的體驗,進而使人設法減輕痛苦。手機的及時性、便攜性使得它觸手可及,會是大學生尋求安慰的重要來源。(2)手機功能的多樣性和娛樂性使得孤獨感水平較高的大學生難以抵擋誘惑,手機活動增加,依賴性增強。
另一方面,通過回歸分析得出,手機依賴中的社會增量和強迫性可以作為孤獨感的預測變量,說明了手機依賴是影響孤獨感的重要原因。這可能是因為:(1)在MPAI的社交增益性維度上得分越高的大學生,受到手機依賴的負影響越高,他們與周圍的親人、朋友的實際互動也就越少,得到的社會支持也會越少,所以感到更加孤獨。(2)在MPAI強迫性維度上得分較高的大學生自律性比較差,經常導致在手機花費大量的時間無法自控,減少了將時間、注意力等投入到周圍感興趣的事情上,因此難以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導致孤獨感水平增高。
【參考文獻】
[1]韋耀陽.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
[2]劉紅,王洪禮.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手機使用動機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1,34(06).
[3]楊瑋奇.大學生社會支持、孤獨感與手機依賴的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