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玉華
[摘要]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對高等教育結構調整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看,具有緊迫性和艱巨性。在此背景下,“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成為切實提高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本文結合通化師范學院日語專業師資實際情況,探討地方高校“雙師型”日語師資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雙師型”日語師資隊伍的策略,以期進一步推動地方高校內涵發展與主動轉型,促進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和學習者發展創造更大價值。
[關鍵詞]轉型 地方高校 雙師型 日語 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152-02
一、“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在國內,王義澄首先提出“雙師型”概念,此概念與我國職業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緊密聯系,他提出“雙師型”教師要滿足四點“參與學生實習過程、選派教師到工廠實習、參與重大教學科研工作、多承擔技術項目”。“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成為20世紀90年代我國教育行政部門指導職業教育重點校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題。進入新世紀以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地方院校教學評價、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工作。教師不僅應具備基本的教育素質、而且還要有深厚的文化修養、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還要有過硬的實踐技能指導能力,應集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實踐應用于一體。
二、地方高校日語師資現狀與“雙師型”日語師資問題
目前,地方高校日語師資普遍是教師總人數偏少,師資力量有限,教學任務繁重,新進教師畢業即直接任教,“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的現狀,因而,“雙師型”日語師資隊伍建設必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雙師型”日語教師比例偏低
以通化師范學院為例,日語專業專職教師共計10名,均為碩士研究生,90%的教師有到日本留學或交流的經歷,可以說具備了較為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其中青年教師占了80%,基本是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高校直接任教。這可以說是把雙刃劍,一方面青年教師隊伍朝氣蓬勃,易接受先進的理念與思想,易與學生溝通,另一方面青年教師必然會存在專業實踐經驗尚淺,專業實踐技能有待提升的問題。此外,僅有20%的教師除了有專業學歷證書外,在業余時間考取了其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但仍然缺乏在相應的職業崗位上的具體實踐,可見,“雙師型”日語教師比例偏低。因此,地方高校“雙師型”日語師資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
(二)教學任務繁重,深入企業實踐機會較少
由于青年教師教學課時較多,需花費一定時間認真備課,教學任務較為繁重,同時由于評職需要,還要花費大量時間投入科研,因此,并沒有太多精力深入企業的第一線進行實地實踐。另一方面,“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在大多數地方高校中,尤其在語言文學專業中還未形成一定的規模。我專業雖然與許多企業有一定聯系,但僅僅是以輸送學生到企業實習或就業為目的,企業方面,大多數企業并不愿意接受教師參加頂崗生產實踐,因而教師很少有機會到企業參與實際生產實踐,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步伐。
(三)培訓經費與時間有限
“雙師型”教師培訓需要大量財力和時間的支持。教師真正達到實踐技能提升的目的,一方面培訓費用相對較高,一方面培訓時間相對較長。很多地方高校在完善硬件基礎設施的同時,雖然對教師培訓經費投入有所提高,但仍有限,大部分教師可以參加短期培訓,在思想和理論方面有很大提升,但尚未達到培養過硬的實踐技能的目的。
(四)對“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無明確標準
目前對“雙師型”教師要求較高,既要承擔繁重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任務,又要花費大量時間提升實踐技能,然而對于“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卻無明確標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機制尚不完善,使得教師對此缺乏較高的積極主動性。另外,受限于現行的職稱評定制度,地方高校自行建立評定“雙師型”教師的規章制度難以得到社會廣泛的支持和認可。因此,對“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存在很大困難。
三、地方高校“雙師型”日語師資建設策略
(一)主動轉變觀念,積極提升認識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地方高校推進轉型發展的先導和前提。應廣泛動員,全體教師積極主動轉變觀念,使每位教師認識到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創新驅動發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大時代,尤其是像日語這樣與國際接軌的外語專業,不轉即被時代和社會所淘汰,現在面臨的并不是“轉與不轉”的問題,而是“如何轉”的問題。高等教育大眾化及地方經濟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必然要求教師隊伍建設開啟在“學歷+文憑”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到“素質+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模式。我校日語專業已由師范專業轉為非師范專業,目標就在于培養能夠在外事、經貿、旅游等領域從事翻譯、商務、管理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除了專業水平提升外,還要在這些領域從事相關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實踐技能,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輸送此類人才。
(二)多元化建設“雙師型”日語師資隊伍
1.重視學術提升,專業素養和實務能力的提升
首先,鼓勵年輕教師讀博深造,學習先進的專業知識,進一步提升專業素養。
其次,以全員培訓為立足點,促進教師專業技能快速成長。我校定期選派學科帶頭人或青年教師骨干參加國家級培訓或出國培訓,開闊視野。這些教師將培訓成果以報告的形式向全院老師進行匯報,這樣就有效地帶動了學院全員培訓。今后的培訓范圍還要全員化,形式內容還要多樣化,支持和鼓勵更多日語教師從翻譯、商貿、管理等不同崗位需求出發參加培訓,以集中培訓、分散培訓、網絡培訓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提升專業素養和實務能力。
2.加強校企合作,提高行業技能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最佳突破口是促進校企合作辦學,走產學研結合之路。
首先,我專業可以與翻譯、商務、管理、旅游等相關企業對接,定期將專業教師派送到這些企業,深入到一線,或者有針對性地開展專家講座、員工交流、參觀學習、成果展示等活動;再次,教師還可以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研究,組建以日語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的教學團隊,通過校企共建和傳幫帶教的形式,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職業技能和職業崗位能力。另外,職后仍要加強定期培訓和學習。“雙師型”教師在取得“雙證書”之后,并不意味著可以長期享有“雙師型”教師待遇,還必須參加“雙師型”教師的定期培訓和學習,重視職后培訓,不斷提高自身行業技能和實踐教學能力。
3.拓寬專業教師來源渠道,擴大兼職教師比例
目前,日語專業教師基本是專業一畢業,未參加社會實踐便上崗任教,這樣教師雖然在講臺上理論知識講得非常精彩,但是實踐方面卻有些束手無策。如何解決?首先,要引進相關行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才,將他們充實到教學一線,作為專業建設帶頭人,可以有效改變師資隊伍結構,提高“雙師型”日語教師隊伍素質。其次,誠聘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擔任兼職教師,既可以彌補專業教師不足、編制受限的問題,還可以減輕現有專職教師任教負擔,可以使更多專職教師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踐技能提升上,盡快向“雙師型”轉變。
4.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建立“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
目前,學校可以通過考核的方式來對“雙師型”教師進行認定,考核評定的結果歸入“雙師型”教師業務檔案,作為以后“職稱評定”“年終考核”的重要標準之一。要讓專業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充滿危機意識,要把成為“雙師型”教師當作自己的最終的職業規劃。另外,應制定“雙師型”教師的獎勵政策,使“雙師型”教師在評選先進、晉升職稱、課時酬金、學習進修等方面享有相對傾斜待遇,以保證“雙師型”師資隊伍的穩步發展。大力鼓勵專業教師參加社會職業技能培訓,考取相關的資格證書,如翻譯資格證書、商務企業講師認證等。同時, 鼓勵中青年教師積極參與企事業單位的橫向課題研究,對在此類學術上有一定貢獻的教師加大獎勵力度,激勵教師積極完成“雙師型”的轉化。
四、總結
綜上所述,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雙師型”師資建設是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需要,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目前“雙師型”日語師資隊伍建設任務艱巨而緊迫,既需要教師自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又需要校方加強校企合作、擴充教師來源渠道、建立完善的“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將更好地保障轉型工作順利推進,推動地方高校內涵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肖鳳翔,張弛.“雙師型”教師的內涵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05).
[2]徐一周,朱曉妹.略談對當前“雙師型”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理論研究中若干問題的認識[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3(02).
[3]王金華,劉俊芹.論應用型本科“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 2009(05).
[4]徐學蘭.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08).
[5]應雄.“雙向多元”型師資建設: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關鍵[J].教育發展研究,2015(10).
[6]陳軼翔.應用型地方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建[J].邢臺學院學報,2014(06).
[7]段貞鋒.論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5(05).
[8]蓋林海,史君坡.地方高校轉型中“雙師型”教師培養與激勵機制探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5(11).
[9]韓伏彬,董建梅.地方本科高校轉型之師資隊伍建設探討[J].職教論壇,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