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燕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經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無法滿足當前形式的發展需要,而通過網絡構建起的復雜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因具有與時俱進、富有創新力的特點,已成為當今高校發展的重要標志。本文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網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地構建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網絡教育體系,并同時闡釋自己的觀點以及該系統的可行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 網絡教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158-02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高校能否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標志,這直接關系到高校未來對人才的培養以及高校的長足發展。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已經難以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為進一步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構建科學的網絡教育體系是既是當今發展的要求,又是擺在每一位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
一、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網絡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
在中國互聯網用戶中,21到35歲的年輕人占到了79.7%,而高校學生占到了這其中的89%,可見高校學生成為中國互聯網用戶的主體。網絡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學生通常會用微信或者微博之類的自媒體交流工具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抒發自己內心的情緒,記錄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大學生可以通過貼吧相互點評對方的文字、圖片,擦出思想的火花,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動。其次自媒體具有傳播迅速、交互式強的特點,隨著網絡規模的日益龐大,諸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高科技智能產品的廣泛使用,信息發布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快,因此網絡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變得日益緊迫。[1]
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與網絡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表現的:一是網絡教育在深度與廣度上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二是網絡的普及對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由此可以看出,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教育既能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又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戰,因此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應抓住這一機遇,克服網絡的負面影響,創造性地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網絡教育結合起來。[6]
(一)網絡帶來的新機遇
通過網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還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陶冶品格與情操。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另一方面還以輕松愉快的方式使大學生感知的信息更為深刻。通過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將網絡中的信息進行整合,可提高大學生對各種信息的判斷與理解能力。網絡的快速傳輸使信息傳播的更快,大學生不再受傳統的教育條件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獲取所需要的知識,在網絡上進行溝通,這就使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轉變為互動的教育形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還使學生的思想教育變得更加有效。另外,網絡具有覆蓋面廣、使用人數多的特點,學校可以通過網絡的這個特點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整理與分析各種思想信息,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2]
(二)網絡具有的負面效果
隨著網絡的普及,信息發布的門檻越來越低,造成大量的消極信息存在于網絡中,如極端個人主義、邪教、暴力等,而大學生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很容易受到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和各種不法組織的不良影響,造成道德、政治信仰的缺失,思想認識的錯位,嚴重會走入歧途,走向犯罪的道路。而且大學生還是更多關注于網絡的娛樂性,較為深層的思考是很少甚至是沒有的,這就使得功利主義橫行期間,對個人素質的養成表現得較為冷漠,如今大學生應當努力學習,大腦中的知識畢竟有限,很難從哲學中成為一個享受生活的人,因此高校應當倡導大學生健康上網,提高辨識能力與自我保護意識。網絡具有虛擬化的特征,這很容易造成學生間的關系疏遠,造成新的人際障礙。[7]另一方面,網絡中的虛擬社區形成了新的社交群體,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難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加大了工作難度。學生長期沉迷網絡會出現心理不健康的現象,重則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3]
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網絡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面對網絡給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高校又作為文化與思想傳播的主陣地,更應當加強對網絡與網絡教育的研究,通過構建科學的學生思想教育網絡體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
(一)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學生網絡思政教育隊伍
當前高校的網絡工作者存在著素質不高、設備不夠的現象,隨著網絡的普及,這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能適應新環境,思想教育工作者應當以平等的態度來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面對網絡時代的機遇與挑戰,還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熟練掌握網絡平臺,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和指導工作,善于借鑒他人的經驗與建議,并將其引入實踐中反饋給新的認識,因此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學生網絡思政教育隊伍變得越來越重要。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構筑人文主義精神。由于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大學生的素質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面對這樣的困境,高校教育工作者們應該緊跟黨的腳步,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精神,合理利用網絡加強對大量信息的識別、處理,以幫助大學生提高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真思考規劃人生。第二,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塑造公眾影響力,引導學生遠離不良信息。在傳統的輿論壓力下,高校的主流輿論網絡平臺往往處于失語的尷尬境地,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維護網絡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占據輿論的主要陣地,建立公眾影響力。第三,要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設施的建設,高校應當積極建設光纖數字化校園網,將網絡范圍覆蓋學校的圖書館、多媒體教室、學生宿舍、計算機教室,各學院、院系、班級應當建立具有特色的網站主頁,做好思想教育的領航者,只有這樣才能將教育工作推廣。第四,要吸收大量的網絡教育骨干力量,加強網絡技術培訓,使網管人員既能成為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又能收集與分析網絡中的信息,找到大學生在網絡中出現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4]第五,建立與完善網絡系統,努力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環境,將網絡應用到日常教學中去,調動教師網絡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利用網絡了解學校的相關政策,有利于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二)創新網絡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網站的建設應貼近高校實際工作,著眼學生實際思想,正確定位網站建設規模,開設有吸引力的欄目。網頁的設計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針對當今時代下大學生最關心的熱門話題,增強網站的互動性,提高網站影響的深度與廣度。其次,充分利用網站的編輯功能,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調動學生參與網絡建設的積極性,成立相關的網關部門并吸納有這方面專長的學生加入,不斷完善規章制度,保證網站的可持續發展。[8]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主導作用,一方面堅持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占領網絡陣地,引導學生獲得導向性的信息,重大政治問題要積極引導,對不正確的言論要給予批評,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增強思想教育的力度,擴大學生參與程度,寓教育于參與之中。第三,規范網站管理,開發一套有效的校園網絡監管系統,實行上網實名制,對校園黑客給予制裁,及時刪除不良信息,加強網上引導作用,及時糾正違規上網現象。
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網絡服務意識,讓網絡在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改進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建立以人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網絡的虛擬性為心理咨詢工作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間,學校可以通過這一特點組織心理教師積極建設心理健康專欄,開設心理咨詢熱線、心理行為訓練、學生網上在線心理測試系統等專欄,使網絡真正成為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服務窗口,確保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5];建立高效的就業服務與指導平臺,開設就業指南,職業規劃、就業跟蹤調查等專欄,開辟討論區使學生以BBS的形式相互交流心得體會,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搭建平臺,創造機會。同時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與就業觀,為大學生就業起到很好的引領效果。
(三)弘揚網絡文化,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
將網絡文化建設規劃到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格局中,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首先教育大學生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網站設計大賽、網絡征文比賽等活動在網上進行形勢教育,也可以通過網絡開展網上團的建設,組織網上主題團日活動,如網上科技節、藝術節,以增強活動的思想性、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其次,高校可以將招聘信息、學生社團、就業信息等放到學校主頁上,使學生能隨時參與到學校的改革中,不斷提高網站的影響與效率。[9]再次,建立網絡信息反饋機制,通過聊天室、校長信箱等形式主動聽取學生提出的意見與建議,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手段提高學生的上網素質,使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政治敏感性;二是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識,對不良信息要加以抵制;三是提高大學生法制意識,進一步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一名守法的網民。[10]
三、結論
網絡作為新時代發展的代名詞,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網絡能夠作為新的信息載體,為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創造出一個新的視角,具有其他多媒體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網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地構建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網絡教育體系,使學生擁有良好的人生觀,同時也推動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上到達一個新的水平高度。
【參考文獻】
[1]張文學.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
[2]李紅革.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維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4]胡新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5]江玲,張小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構建與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6):13-17.
[6]程琳.新中國初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研究[D].揚州大學,2011.
[7]成方哲.構建網絡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5.
[8]雍自成.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全面創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01):63-65.
[9]曹良韜.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體系構建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
[10]滕繼波,毛靜.從上網心理需求出發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建設[J].改革與開放,2009(1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