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峰++李慧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和系統性都比較強的學科,許多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反思性教學”,意在幫助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反思意識,潛移默化地吸收必備的數學知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在這種教學模式中也能更好地發現問題,不斷思考改進的策略,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鑒于此,各小學教師要提高數學的反思性特質,彌補當前反思性教學的缺陷,更好地應用反思性教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筆者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與調研,就如何改善數學反思性教學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策略。
1.對數學問題情境創設進行反思
根據新課標,數學課堂教學應當創設合適的數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但目前,數學教師多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而忽略了將生活實際的中應用問題用于引導學生新知學習中,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生活中的數學,提高對學習數學的興趣,破解數學應用題。鑒于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數學問題情境創設進行反思,創設更多數學問題情境,積極引導學生走近數學,從直觀過渡到抽象,解決數學中的實際問題。
例如,在講解“用數對表示位置”這一知識點時,許多數學教師只關注課本上的情境,不注重結合實際進行創新。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找位置的活動創設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記錄自己的位置,用圖表表示行列,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座位的坐標,尋找班長、課代表的位置。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順利地從直觀過渡到抽象,融入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教學中。在反思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創設情境不僅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注重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新的學習領域探索、解決數學實際問題。
再如,教學情境引入可以和反思性教學相結合。首先,教師可以用教學案例引出知識點和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足并及時進行反思調整,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講解“和為9的加法時”,教師可以展示出一張圖片引導學生進行描述:游泳池中有7名小學生在游泳,之后又來了2名,現在游泳池一共有幾名小學生呢?學生可能會回答:可以這樣列式:2+7=9或7+2=9。當老師正準備夸贊學生時,突然聽到一名學生說:老師,這幅圖畫還可以設計其他題目:圖中有3名小學生套著游泳圈,6名小學生沒有套游泳圈,游泳池里有幾名小學生呢?列出算式就是:3+6=9或6+3=9。此時老師便可以隨堂進行反思,可以發現這個題目還能夠列出其他算式,根據圖片中的情境,圖中有4名小學生頭上戴了游泳帽,4名小學生沒有戴游泳帽,那么共有幾名小學生呢?列出式子:4+5=9或5+4=9。通過對問題情境進行教學反思,教師意識到自己傳統模式的局限,更積極地改進教學,順應學生靈活的思維,制定出更好的數學教學方式,促進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2.對數學課堂合作探究進行反思
合作探究模式近來大為推崇,也是新課標極力倡導的小學數學課堂模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模式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幫助學生親身實踐獲得新知,解決數學問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但當前數學教學中實施的合作學習模式脫離自主學習下的合作學習,許多教師不太注重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時進行知識重構。鑒此,廣大數學教師要對數學課堂合作探究進行反思,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以講解“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為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進行轉化,在計算面積時形成轉化意識,可以根據例題做出引導:首先,教師先拿出要計算的不規則圖形,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并輔以實踐,將這個圖形剪一剪、拼 一拼,最終得到一個簡單的圖形。這個過程中學生結成小組,彼此交流并親手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熟悉的長方形。此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計算出圖形的面積。學生自然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底可以看做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可以看做長方形的寬”這一面積計算思路。同時,此過程也幫助學生復習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方法,形成通過剪、拼將復雜的圖形轉變為簡單圖形進行面積計算的思路。從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其他教師的優秀案例,反思自身的傳統模式,精心設計學生合作學習,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實現對知識的深刻認識。
3.對數學課下作業設計進行反思
縱觀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教師不分層次,作業形式也很單一,沒有收到良好的鞏固和提升效果,還令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對數學喪失興趣。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學生要運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提升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課下作業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充當著從知識到技能過渡的重要樞紐。鑒于此,教師應當不斷對數學課下作業設計進行反思,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教師可以分層次進行數學作業設計,比如在布置課本上的作業時,對于數學學習悟性較高的學生,可為他們安排一些帶星號的難題作為課下作業;而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就將基礎題作為作業幫助他們先鞏固所學;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安排選做題,讓學生按照自己所處的階段進行選擇。其次,教師應當設置實踐性數學作業,讓學生走出數學課堂,走進生活中的數學,真正在實際情景中應用、實踐的數學,發現數學的奧秘。比如,在講解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充當“小小裝修師”,為父母提出裝修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親身實踐,測量出房間的長和寬,計算出地面和墻面的面積。而且,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實際問題,比如房間不是規則的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時,學生可以將問題帶到課上,也可以自主探究,實踐能力和思考能力便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形勢下,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不斷加強教學實踐,改善反思性教學,主要對數學問題情境創設、數學課堂合作探究和數學課下作業設計進行深刻反思,切實將新課標理念貫徹于數學教學實踐,提升數學教育的整體水平,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及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