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勇,申碧峰,孫 靜,朱啟林,楊 麗
(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 100048)
?
北京市居民生活水價支付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
杜勇,申碧峰,孫靜,朱啟林,楊麗
(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100048)
摘要:基于對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戶訪談與問卷調查,對北京市的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6個區的居民生活用水戶的水價支付意愿進行抽樣調查,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供水服務滿意程度、家庭對水費負擔程度、對北京缺水的認知程度、對現行水價態度等影響居民水價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結果顯示:26.6%的被調查戶愿意支付比現行水價高的水價,73.4%的調查戶不愿意支付比現行水價高的水價。分析表明:用戶對供水服務態度滿意度越高、水費占家庭收入比重越低、對北京市缺水現狀了解越多,則居民的水價支付意愿就越強烈。建議根據影響因素分析結果區分不同的目標支付群體,制定完善的水價調整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并加強對低收入人群的水價補貼工作,從而提高居民支付意愿。
關鍵詞:居民生活水價;支付意愿;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
北京市作為一座快速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水資源嚴重短缺、生態環境脆弱的矛盾越來越突出[1]??茖W合理的水價是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用水的重要手段,也是供排水單位良性運行的關鍵。在尊重居民支付意愿,提高供水服務水平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以促進水資源節約和可持續利用為核心的水價形成機制,是針對當前北京市水資源短缺嚴峻形勢的必然選擇,也是充分發揮價格杠桿在水資源配置、節約用水、水污染防治等方面作用的客觀要求。
通過調查居民水價支付意愿并對影響支付意愿的因素進行研究分析,可以為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水價政策提供決策參考,使水價政策的調整在充分考慮尊重居民合理意愿下更為科學有效。
1.1數據來源
由于北京市自來水供水用戶主要集中在城六區,為了提高樣本的代表性,筆者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豐臺區以及石景山區為樣本容量,對各區隨機選擇3個典型居民居住區,并對每個居住區的住戶進行隨機抽樣式的樣本調查。樣本共涉及6個區12個小區的1 549戶居民,發出調查問卷1 600份,回收1 549份,有效問卷為1 460份(其中東城區305份、西城區234份、海淀區191份、朝陽區202份、豐臺區274份、石景山區254份),問卷回收率為96.8%,回收問卷的有效率為94.3%。
1.2模型設定
居民生活水價支付意愿分析在統計學中可以歸納為一個二分類的問題。故適用于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模擬居民支付意愿的影響因子。即居民支付分為“愿意支付”和“不愿意支付”2種行為方式。因此,模型將居民對生活用水水價的支付意愿設為因變量y(被解釋變量),將支付意愿的各種因素設為自變量x(解釋變量),即2個虛擬變量“y=1”(愿意支付)或“y=0”(不愿意支付)。
將自變量分別設為x1,x2,x3,…,xn,因變量設為y。則居民生活水價支付意愿回歸模型關系式應表示為
(1)
式中:α為常數項;m為自變量的個數;βi為自變量的系數,反映自變量影響居民水價意愿的方向和程度。
設p為樣本戶愿意支付的發生可能性,那么,p記為
(2)
樣本戶愿意支付與不愿意支付的可能性之比,稱為事件發生比率(odds ratio)用OR表示,記為pj/(1-pj),其數學表達式為
(3)
式中:A為OR值;p1+p2+…+pk+1=1。對事件發生比率進行對數變換,則得到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的線性表達式:

(4)
將式(4)兩邊同時取指數,自變量回歸系數βi轉化為eβi,eβi即發生比率,eβi解釋為自變量每發生1個單位變化所能引起的發生比變化的倍數。
1.3變量描述與含義
該研究將北京市居民支付水價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作為研究對象。因此,根據各影響因素的權重比例以及抽樣數據的有效性,將影響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分為主觀和客觀兩類因素,居民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受訪人基本情況、家庭基本情況以及家庭用水特征等因素,客觀因素主要指供水服務狀況的特征,具體如下:
a. 體現受訪者基本情況變量。包括受訪者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就業方式、對北京缺水認知程度等。
b. 體現受訪者家庭基本情況變量。包括家庭人口數量、家庭年收入、住房面積、房屋類型。
c. 體現居民家庭用水特征的變量。包括對現行水價的態度、供水服務的滿意程度、供水服務不滿意的原因、是否愿意多付水費。
d. 體現居民水費繳納意愿特征的變量。包括家庭解決繳費困難方式、家庭水費負擔度、家庭節水原因。
模型中各解釋變量的意義及賦值見表1。
2.1居民生活水價支付意愿調查結果
筆者所調查的是當前生活在北京城六區居民的生活水價支付意愿,即被調查居民根據其自身及家庭實際情況選擇愿意或者不愿意接受提高現行水價的回答。由圖1可知,從6個被調查區域來看,東城區有100戶居民愿意支付,220戶居民不愿支付;西城區有77戶居民愿意支付,172戶居民不愿支付;海淀區有43戶居民愿意支付,163戶居民不愿支付;朝陽區有73戶居民愿意支付,144戶居民不愿支付;豐臺區有55戶居民愿意支付,234戶居民不愿支付;石景山區有64戶居民愿意支付,204戶居民不愿支付。從分區統計結果可見,不同行政區域居民家庭的水價支付意愿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提高居民生活用水價格應找出并改善制約提高居民

圖1 抽樣居民家庭水價支付意愿調查情況
支付意愿的各種主要因素,居民生活水價調整僅運用行政手段,不能客觀反映居民的真實意愿,將會影響居民生活水價的實施效果和社會穩定。
2.2數據運用結果與分析
運用SPSS 21統計軟件工具將調查的居民支付意愿數據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的篩選方法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計的同步回歸方法,最終結果見表2。在1 460戶數據中進行預測,在愿意支付更高水價的395戶居民中,有149戶預測正確,正確率為37.7%;不愿意支付的1 065戶中,有979戶預測正確,正確率為91.9%??傮w正確率為77.3%。說明該模型對于不愿意支付更高水價的居民預測效果更好。
通過對總體樣本的計量分析,家庭人口數量、對現行水價態度、對北京缺水認知程度、家庭水費負擔度、供水服務滿意程度、月水費消費額、家庭節水原因等7個變量的Sig值小于0.05,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這些影響因素在5%水平上對居民的水價支付意愿產生顯著影響。根據模型分析的數據擬合優度檢驗分析,對數似然值為1 373.224,NagelkerkeR2的值為0.295,Cox & SnellR2的值為0.203,從上述結果特征值角度分析該數據整體擬合效果較好,回歸結果較為可信。

表2 模型回歸結果
注:Sig值小于0.05說明在5%水平上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3居民生活水價支付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由模型回歸結果可以得出,通過顯著性檢驗的7個影響居民支付意愿因素的偏回歸系數的絕對值從高到低分別為:0.838、0.588、0.475、0.327、0.313、0.183、0.160,說明影響程度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對現行水價態度、供水服務滿意程度、月水費消費額、家庭水費負擔度、對北京缺水認知程度、家庭節水原因、家庭人口數量。發生比即為相應自變量的OR值,分別為:1.800、1.387、1.368、1.200、1.174、0.622、0.433,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自變量參數每改變1個單位,事件發生的比值比Odd的變化率,例如對供水服務持滿意態度的居民支付意愿是持基本滿意態度居民的1.8倍。
分析顯示被調查居民對現行水價的態度對支付意愿的影響程度最高,這說明部分居民認為當前的供水價格已經較高,不愿意再支付更高的水價。這可能與對供水單位的維護、運行成本、價格構成及政府對供水單位虧損進行補貼政策缺乏較為深入的了解有關。被調查居民對供水服務滿意程度的OR值最高,達1.800,這說明居民對供水服務滿意與否直接影響支付意愿的選擇。
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居民月水費消費額越多,支付意愿越低,這顯示被調查居民對待支付意愿的客觀性。相關研究表明,當水費支出占居民收入比重的2.5%時,人們才會考慮節約用水,達到5%時,才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較大影響[2]。以家庭平均4口人為例,按照2013年北京市六區城鎮居民人均用水44 m3計算,家庭月均水費支出約為66元。根據2013年北京市城鎮居民平均工資9.39萬元計,水費消費約占居民消費比重0.07%,說明在科學合理測算的基礎上,適度提高水價以促進居民節約用水較為可行。
對北京市缺水認知程度對居民水價支付意愿影響度較強。居民對北京市缺水狀況認知程度越低,水價支付意愿越低,變量與支付意愿呈正相關關系。根據問卷數據調查分析,居民對供水服務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有:水壓不足(約占比19.3%)、水的味道不好(約占比44.3%)、水質渾濁(約占比32.2%)、不定期斷水(約占比4.2%)等。且反映水壓不足情況的數據較集中在豐臺、石景山、海淀3個區域的平房以及年代較久的舊樓區;而水的味道、水質渾濁等問題則是居民反映較多的共性問題。
對居民家庭對水費負擔程度變量進行數據統計結果顯示:選擇談不上負擔的比例約占40.2%、負擔很小的比例約占17.8%、負擔較小比例約占24.9%、負擔較重比例約占12.0%、負擔很重比例約占5.1%,從統計結果上看,選擇談不上負擔、負擔很小及較小3項之和居民比例占總調查人數的82.9%。這說明當前水價水平對大部分居民家庭負擔較輕,居民仍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實證研究結果顯示,家庭人口數量、對現行水價態度、對北京市缺水認知程度、家庭水費負擔程度、供水服務滿意程度等因素對居民水價支付意愿的影響度較高,根據模型回歸結果解釋:
居民認為現行水價越高、家庭人口越多、對北京市缺水認知程度越低、家庭水費負擔程度越重、供水服務滿意程度越低的居民更不愿意支付更高的水價。
為進一步提高居民對水價的支付意愿,實現建設節水型社會目標,促進水資源保護與節約,確保南水北調水與本地水價格順利銜接,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a. 推行科學合理的階梯水價制度。實證結果表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支付意愿是不同的。居民用水量可分為生存水量、消費水量和奢侈水量[3],相關研究表明,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水費占生活支出的比重就越低,2006年僅為0.29%,收入較高的群體用水量較高,階梯水價的實施可以在用水量方面找到基本平衡點[4]。根據實際調研數據得出,不愿意支付更高水價的居民,大部分傾向于實行階梯式水價[5]。實施階梯水價,一方面要科學合理地測算出能夠符合居民實際用水情況的梯水量;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戶表等階梯水量計量的硬件設施。
b. 提高居民供水服務水平,改善居民滿意度。一方面,政府行政職能部門要建立起有效的行業監管體系以及開發績效管理體系,迫使企業減少供水網絡的滲漏等浪費問題,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成本[6];另一方面,供水企業應著重在水的味道、渾濁度以及水壓等方面改善服務,以提高居民水價支付意愿。
c. 提高公眾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加強節水政策宣傳力度。分析結果表明,居民對北京市缺水認知程度與居民支付意愿呈較強的負相關性。因此,在水價調整工作中擴大公眾參與的覆蓋面,除保留價格聽證會等傳統形式外,應充分進行水價政策調整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從源頭上化解風險因素,取得廣大居民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申碧峰. 北京市水價體系及其相關問題[J]. 水利經濟, 2008,26(1):14-16,75.
[2] 申碧峰,王萍. 北京市水資源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探討[J]. 水利水電技術,2012,43(1):12-16.
[3] 申碧峰,張彤,孫靜.南水北調引水進京后北京水價改革研究 [J]. 水利水電技術, 2009,40(11):116-119.
[4] 姜文來,唐曲.北京市水價改革研究[J]. 水利經濟,2009,27(2):30-32.
[5] 申碧峰.北京市水價體系及其相關問題[J]. 水利經濟,2008,26(1):14-16.
[6] 李超顯,周云華.湘江流域生態補償支付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系統工程, 2013,31(5):123-126.
基金項目: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D07050601510000);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基金(201301005)
作者簡介:杜勇(1986—),男,天津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水利經濟及水利工程移民規劃設計工作。E-mail:duyong 1986@126.com
DOI:10.3880/j.issn.1003-9511.2016.04.010
中圖分類號:F40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511(2016)04-0039-03
(收稿日期:2015-10-29編輯:方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