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從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的戰略機遇加快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
——上海保監局局長裴光在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暨風險管理論壇上的講話

6月6日,由中國保險學會、上海市保險學會、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和大西洋再保險公司聯合主辦的“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暨風險管理論壇”在滬舉行。上海保監局局長裴光在論壇上發表題為《牢牢把握從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的戰略機遇加快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的主旨演講。
尊敬的鄭楊主任,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很高興受邀參加2016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暨風險管理論壇。昨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氣“芒種”。“芒種”是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氣,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是谷黍糧食種植最關鍵的時期,也是農民最忙碌的時期。當前,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也正步入最繁忙、最艱巨、最關鍵的“芒種”時期。一方面,“十二五”創新成果已收入囊中;另一方面,“十三五”創新工作已在孕育之中。
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是一項前所未有的重大戰略創舉,從目標提出就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前期,在中國保監會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上海保險業立足國家戰略和上海發展大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服務自貿試驗區為突破,從理論研究、頂層設計、制度搭建、市場體系完善和保險標準規則制定等方面入手,積極探索建設國際保險中心,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體系,構建國際領先、輻射全國、繁榮高效、功能齊全的保險市場,提升再保險、航運保險、保險資金運用等領域的定價權和話語權,發展成為國際保險中心。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既需要系統梳理以往成功的經驗,又需要拓寬國際視野,博取眾長,更需要改革突破創新,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拓寬上海國際保險中心的格局和視野,提高質量和內涵,在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的進程中盡快建成上海國際保險中心,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縱觀世界保險業發展歷史,保險的興起、成長和壯大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大國的崛起催生國際保險中心。建設上海國際保險中心是建立保險強國、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戰略的歷史必然。
(一)國際保險中心是中國經濟社會、中國金融和中國保險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1.國際保險中心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增長速度領先于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陣營,城鎮化均衡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12年,我國經濟體量躍居世界第二。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突破50%,人均GDP達到5.2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966元。但是,經濟發展面臨“中等收入陷阱”挑戰,經濟轉型升級成果還不牢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仍需加速推進。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于保險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設國際保險中心對于“走出去”戰略、服務業發展戰略、增長方式轉型戰略的實施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是轉變政府職能和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抓手。
2.國際保險中心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必然要求。擴大金融業雙向對外開放是新時期中國金融發展戰略的重點任務。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和外匯管理方式的轉變,保險要素資源國際間的流動更為自由,運用國內、國際兩個保險市場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更加急迫。國際保險中心建設順勢而為,可以成為中國保險市場國際化發展和雙向開放的“試驗田”,有利于促進保險業與其他金融業之間的相互協調和融合,有利于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
3.國際保險中心是保險強國戰略實施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保險業步入歷史上最好的一個發展時期。保費收入從2012年的1.6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4萬億元,年均增長14%,市場規模從全球的第6位躍居至第3位,在服務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中的功能作用充分彰顯,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行業實現安全穩健運行,保險監管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為重要的保險新興市場。從國際經驗看,國際保險中心是一國實施保險強國戰略的承接載體和重要標志。保險強國孕育和催生了國際保險中心,而國際保險中心建設必將加快保險強國戰略實施步伐。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是落實保險強國戰略的先手棋。
(二)歷史與現實決定上海成為我國建設國際保險中心的首選之地
上海建設國際保險中心得天獨厚,優勢明顯。從歷史條件看,上海曾經是遠東國際保險中心,又是民族保險業的發祥地,保險人才儲備足,保險氛圍環境好。從國家定位看,上海肩負著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自貿試驗區的重要使命,為國際保險中心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從區位優勢看,上海是“一帶一路”、長江三角洲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經濟活力足、外向度高,居民保險意識強、收入水平高,擁有潛力巨大的保險市場腹地,是保險業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先行者。從自身基礎看,上海保險法人機構聚集,市場體系健全,制度規則完善,從業人員素質高,開拓創新意識強,具備建設國際保險中心的肥沃土壤。尤其是隨著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上海保險交易所等一批重量級機構和組織先后落戶上海,上海在全球保險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不斷得到提升。
五年鑄一劍,名動天下!過去的五年中,上海保險業實現發展定位重大突破,保險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關鍵性進展,改革創新大步向前,引領全國,服務大局著實有力,行業地位形象顯著提升。過去的五年,是上海保險業有史以來發展最好的五年!
一是發展定位最高。“十二五”期間,上海明確了國際保險中心的戰略定位。國際保險中心是全球保險市場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區域保險市場發展的終極夢想。上海建設國際保險中心,是保險業的保險強國戰略與上海“五個中心”戰略有機銜接的重要交匯點,為上海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和空間。

二是發展環境最優。“十二五”期間,保監會高度重視上海保險業的發展,項俊波主席來滬作“保險業改革與發展”專題報告會,保監會領導密集來滬視察調研,為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指明方向,設計藍圖。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保險業發展,從司法、政策、輿論和財稅等方面多措并舉優化行業發展環境,為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改革創新最亮。“十二五”期間,創新發展成為上海保險業最顯著的特征。上海共推出百余項保險創新產品,為全國提供數十項可復制、可推廣經驗。以監管創新為引領,帶動行業理念、產品、技術、業態和模式全方位創新,創新的層次從地方提升至國家,影響力從國內走向國際。上海自貿區65項金融創新案例中保險創新有9例,量多質優。航運保險注冊制等三項重大改革創新,以及放開前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模式創新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改革同時入選“2015年中國保險業十大新聞”和新華社“2015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大事件”。
四是市場體系最全。“十二五”期間,上海基本建成業態最全、功能最齊備、產業鏈最完善的現代保險市場體系。除傳統的原保險、再保險、保險資管和保險中介業態外,我們大力發展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功能性保險機構,涵蓋航運保險、資金運用、數據后援、電銷運營和審計研發等諸多領域。此外,全國首家專業性航運保險協會——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在滬成立,全國第一個創新型保險要素市場——上海保險交易所獲批籌建,預計規模3000億元的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落戶上海,有效提升了上海保險市場的層次和能級,為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夯實基礎。
五是服務大局能力最強。“十二五”期間,保險業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共提供風險保障達700余萬億元;保險業賠款與給付共計1670.7億元。保險業就業人數從2010年末的2.15萬人增長至2015年末的5.14萬人;保險業納稅金額從2010年的43.54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37.44億元;保險業增加值從2010年的152.59億元增長至 2015年的272.29億元。2015年上海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分別達4.5%和4658.55元/人,位居全國前列。保險業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高效引擎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上海建設國際保險中心的決勝階段。“十三五”時期,上海要通過國際保險中心建設,以點帶面,加速上海現代保險服務業的發展和現代保險市場的構建,為全國保險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保險強國建設貢獻力量,為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和社會民生改善增加新動能。具體而言,我們概括為“123456”發展體系:
一是一個核心目標。就是要建成上海國際保險中心。
二是兩輪驅動。一手抓改革創新,一手抓風險防范。加強風險防范增加發展的穩定性、持續性和科學性,加大改革創新優化發展的動力、結構和質量。
三是三級聯動。始終將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與國家戰略安排、上海大局發展和保險強國戰略實施聯動發展。
四是四大新突破。具體包括:一是深入貫徹落實“新國十條”,拓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二是引領改革開放潮流方向,開創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新境界。三是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入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力。四是契合市場深刻變革態勢,探索保險監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新路徑。
五是五大理念。堅持不懈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瞄準倫敦、新加坡等國際著名金融城市,加快提升上海保險業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六是六大體系。就是要基本形成多元化的保險機構體系、多層次的保險市場體系、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保險創新體系、納入上海經濟社會整體工作布局的現代保險服務體系、符合國際慣例的保險制度環境體系和科學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
國際保險中心建設是“十三五”上海保險業發展的主線和靈魂。為有效推進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這項前所未有的創新實踐,在中國保監會和上海市政府的指導、相關保險機構和大專院校的支持下,上海保監局聯合上海市保險學會,依托社科院高端智庫平臺,歷時一年,數易其稿,組織撰寫了《從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研究》報告,并交付上海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報告對倫敦、百慕大、新加坡和香港等知名國際保險中心進行了比較研究,系統梳理了近年來上海保險業改革開放的創新實踐,分析了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面臨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對全面推進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作了深入思考。
中國保監會項俊波主席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楊雄市長為書作序,給予高度評價。項俊波主席指出“上海建設國際保險中心得天獨厚,優勢明顯”,要求“保險業要繼續以深入推進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為契機,緊緊圍繞貫徹保險新國十條,加強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探索,凝神聚力、搶抓機遇、奮發圖強,在加快建設保險強國的宏偉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楊雄市長提出,“建設上海國際保險中心,這是落實保險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也將為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注入新內涵,為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增添新元素”。在之后的研究成果發布環節,大家可以更翔實地了解報告內容。
同志們,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的大幕正徐徐拉開!改革創新永遠在路上,上海保險業明天會更精彩!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創輝煌!讓我們見證保險業大時代的到來,在保險大國邁向保險強國的進程中,與國際保險中心相約在上海!
最后,祝此次論壇圓滿成功,也希望此次論壇為上海國際保險中心建設貢獻更多智慧。謝謝大家!